ChatGPT 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冲击及路径

2023-05-15 02:41廖年忠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教育

廖年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Open AI 公司推出的Chat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种生成式AI 语言模型,它在与人类的交互中表现出异于既往技术的语言天赋,不仅具备惊人的语言解读与反馈能力,还具备特定的独创生成能力。ChatGPT 还兼具不断发展与迭代自身的底层技术支撑能力,能在与网络勾连和数据积累中以惊人的速度提高自身的功能与性能。所以,自2022 年底问世的ChatGPT-1.0 发展至今的ChatGPT-4.0,政界、商界、学界,乃至教育界无一不受其影响,这无疑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转型不可回避的技术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1],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378。ChatGPT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至今的“巅峰之作”,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亟须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正确对待和使用ChatGPT,并迅速理清ChatGPT 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挑战与路径,充分发挥ChatGPT 技术优势,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一、ChatGPT 内蕴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三大价值

ChatGPT 是一种生成式AI 语言模型,具备不断发展与迭代自身的底层技术支撑能力,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面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有利于揭示和发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ChatGPT 在算法编程、聊天对话、诗歌创作、文章写作、资料收集、题目生成、语言翻译、答疑解惑、教学设计等众多领域独具优势,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以ChatGPT 为代表的新兴智能技术蕴藏的大数据思维、相关思维、机器思维与可视化思维等,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思维能力,正在转变高校教师的工作思维与教学理念。一方面,ChatGPT 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感受到现实的工作危机,正确审视ChatGPT 等智能技术与替代和革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穷则思变”,开始拥抱现代新兴技术而不是逃避。他们不仅关注ChatGPT 对学生的影响,更是主动地了解和掌握ChatGPT 的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和教学价值,熟悉ChatGPT 对思政教师自身成长的塑造方式和价值定位。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在ChatGPT 的影响下,不仅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积极用好ChatGPT 这个技术工具,还充分认识到技术演变之快对于整个教师行业的威胁。所以,他们在潜在或显在的危机中逐渐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同时还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学会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而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ChatGPT 作为一种教育中介,其功能定位在于连接和贯通高校思政课教学语境下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但当ChatGPT 这个教育中介足够智能与智慧时,它开始重新界定或改变其教育中介的内涵与边界,也在此过程中为教师发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供了新的可能。ChatGPT 的出场与演进,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中介在主客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很大可能会被以ChatGPT 为代表的“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取代,这也就意味着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存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用之得以解释超强智能中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原则、方式和价值等。譬如,当“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受教育者主要面临的关系,那么传统的主客体关系所指向的那种教育规律之外,还应该找寻和发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便于使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传统经验的束缚,形成新的教育思维,创新工作,提高实效[3]。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ChatGPT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将之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冲突,将“学生中心”变为“技术中心”,更不能将器物的教育代替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塑造,这是揭示和发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尤其需要注意和回避的。

(二)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精准化发展

基于海量数据库训练而成的ChatGPT 具有自主适应和群智开放等的特征,能够根据其互动对象的现实需求生成符合个性特征的问题与答案。这与既往的搜索软件不同的是,ChatGPT 颠覆了传统智能模型对检索目标的精准检索与浓缩概要功能,它不仅能够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满足搜索者的真实需要,还能用自己掌握的全部知识,来生成全新的甚至独一无二的为搜索者准备的答案[4]。换言之,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借助ChatGPT 提供的自主适应的算法系统,在其中获得更为精准化的答案,而且随着互动问题的集中与互动时间的延长,这种精准性的教学辅助功能会朝着越来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学生还能在ChatGPT 的辅助下制定较为可行的学习方案和行动计划,而ChatGPT 又基于与学生的深入互动,不断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乃至学生学习注意力较为集中的地方和领域,甚至找出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与短板,进而促使学生在ChatGPT 的精准化辅助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此外,更为重要的是,ChatGPT 赋能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因为ChatGPT 的介入而与学生之间的“知、情、意、信、行”的交互变得精细化,尤其是从传统的较多关注理论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进行精准化供给。陈万柏和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3 版)》中指出,“一定的品德认识需经过情感、信念、意志的催化作用,才能转化为相应的品德行为,因而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人们内在的知、情、意、信、行诸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5]128。由是观之,ChatGPT 赋能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促成理论传授的精准供给的同时,还在更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理论传授上的时间限制,以至于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知、情、意、信、行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影响,进而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整体性跃升,从而更高质量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三)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真理

ChatGPT 为学生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提供新的契机。ChatGPT 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信息爆炸”与“碎片化”的海量数据中迅速且较为精准地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同时,学生还能借助ChatGPT 提高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而达到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武装的目的,并促使学生在研读经典中展开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为学生能够在将来的生活中回答和解决更多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做好理论准备。此外,作为内容生成的产品,ChatGPT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造力,加强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权,促进了减负增效[6],进而提高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总之,ChatGPT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理论精髓与实践要义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

二、ChatGPT 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四方冲击

ChatGPT 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特定价值的同时,其自身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所具备的“双刃剑”性质,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一)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hatGPT 是一种生成式AI 语言模型,它自身并不具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也不具备“理解”由其生成的语言内容的能力。所以,ChatGPT 本身是被抽掉价值实质的语言空壳,其语言的价值实质依附于其背后的生存环境并受其严格支配。因此,ChatGPT 的“全球热”势必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ChatGPT 借助其强大的技术优势捕获青年大学生的青睐,但也开始借此机会贩卖西方民主价值观和反华言论,妄图分割与瓦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话语体系。譬如,ChatGPT 对“中国‘流浪气球’被美军机击落”事件的舆情分析,它不仅不能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甚至拒绝生成任何肯定中国的词语和句子,这明显预示着ChatGPT 是作为一种传播西方核心价值观而存在的技术工具,把美国的“价值双标”呈现得淋漓尽致。其次,ChatGPT 借助其强大的语言生成天赋,在与青年大学生交互过程中表现出惊人的语言天赋,青年大学生较为容易在其引导下沉溺于虚拟社交和虚拟世界,进而在ChatGPT 的虚拟世界中模糊是非、麻痹思想、丧失判断、缺乏创新、丢弃主动和虚度光阴。20 世纪70 年代,为维护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提出臭名昭著的“奶头乐战略”(Titty tainment),旨在让全世界80%以上的人在“发泄性娱乐”与“满足性游戏”中迷失自我,进而无心挑战剥削者,终将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ChatGPT 的快速演进及其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渗透,存在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向“奶头乐战略”“包围圈”的现实可能性,目的在于传播西方价值观,愚弄人民。譬如,由AI 研究人员创建的GPT-4chan,正在基于1.345 亿条人类在网络论坛中发布的激进甚至极端的言论,形成自己的语言模型,使GPT-4chan 的回答中充斥种族、肤色、性别等充满偏见与扭曲的价值观[7]。如此种种,证明ChatGPT 会对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二)威胁意识形态安全

ChatGPT 本质上是一种智能工具,是对人类语言智能的极大延伸与增强,它本身不带有制度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但在其发展演进中成为西方价值负载的工具,存在严峻的意识形态安全威胁问题,尤其是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渗透与影响较大。首先,青年大学生作为“智能原住民(Intelligent Aborigines)”一代,对于新兴崛起和涌现的生成式AI 技术并无抵抗力,进而大量与ChatGPT 进行交互,而其后台正在无休止地收集青年大学生的敏感信息,并从中引导青年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西方意识形态理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危及国家安全。其次,ChatGPT 对于青年大学生提出的涉及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时,它通常带有深刻的意识形态渗透的目的,或者不惜以“数据造假”的方式扰乱学生视听,进而达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目的。譬如,当在与ChatGPT 的互动中涉及性别问题、种族问题和战争问题等,ChatGPT 会出现大量倾向于支持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更有甚者,它还秉持历史虚无主义和英雄主义观点,蕴含极多导向“西方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内容,在此基础上,革命先烈、民族英雄可能被抹黑,历史事实也可能被歪曲,许多娱乐化、庸俗化、极端化的信息将会严重阻碍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7],这无疑会对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塑造产生负面作用,同时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最后,ChatGPT 的西方政治立场鲜明,其本质上是被控制的舆论宣传工具,尤其是意识形态不坚定的青年大学生更需要警惕其中的政治目的。正因为如此,包括AI 领域顶尖专家本吉奥(Yoshua Bengio)与马斯克(Elon Reeve Musk)在内的全球上千名知名科学家联名呼吁暂停ChatGPT-5.0 的研究工作,且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30 多个国家已宣布禁用ChatGPT。由此可见,ChatGPT 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弱化学生主体意识

ChatGPT 弱化学生主体意识,源自ChatGPT 滋养了学生的惰性思维,以及削弱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批判精神。主体性是指主体在认识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定势作用,是相对于客体的被动性、消极性而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8]。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否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但自ChatGPT 技术诞生发展至今,它在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方面的突出表现,吸引了较多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求助于ChatGPT,并不断加深了学生对ChatGPT 的依赖,滋养了学生的惰性思维,不仅不愿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还将完成学习任务的工作过多地寄希望于ChatGPT。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使用ChatGPT 代替了教师的“教”,还使用ChatGPT 代替了自身的“学”,代替了自身的思考与反思,这就削弱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批判精神,再加上受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最终造成学生主体意识的弱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挑战教师传统角色

ChatGPT 在与学生的交互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积累”和“清晰逻辑”,几乎已预示ChatGPT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挑战的现实存在。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对ChatGPT 的依赖,进一步减弱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ChatGPT 无疑成为教师教学的“温床”,使教师在技术地掌控下失去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9]。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如若依然“故步自封”而“不思进取”;固守“知识权威”而不紧随时代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那么高校思政课教学所指向的教育对象自然就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ChatGPT 等智能技术和平台,也就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存在价值会遭到学生质疑。那么,教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话语体系就会被解构,这会严重影响教师将理论知识、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施加于教育对象的作用和效果。

三、ChatGPT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四种路径

为有效发挥ChatGPT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克服它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引导学生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重塑自己的角色。

(一)加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追寻技术本质,培育学生的价值理性。ChatGPT 兼具工具属性与社会属性,前者对应ChatGPT 的技术功能与性能,而后者指向的是技术背后潜藏的社会关系。高校青年大学生最容易忽视技术的社会属性而只关注技术的工具属性,所以容易陷入“技术至上主义”之中,影响了自身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10],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更需要引领大学生具有明确的价值观点、立场和思维方式,既让学生传承知识、夯实道德素质,也让学生对接社会现实,完成从个人、社会到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提升数字素养,培育学生的数字思维与能力。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1],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认识到ChatGPT 对社会变革乃至教育变革的重大革命作用,所以当面对ChatGPT 等现代智能技术时首选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而不是选择回避或否认ChatGPT 的教育价值。实际上,很多风险问题的根源源自不同个体的“数字素养”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因而要进行ChatGPT 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培育学生获取、理解与整合数字信息的能力[12],而不是被数据和算法奴役,甚至是陷入对数据的盲从与崇拜。ChatGPT 本身携带多元价值观,师生要有过硬的“数字素养”,才能不被非核心价值观所扭曲和诱骗,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次,掌握数字媒体话语权,理顺ChatGPT 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系。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相应的互动关系中,核心价值导向的精神交往体现了核心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统领作用和主导地位,它将核心价值导向的精神交往与一般价值导向的精神交往区别开来[13],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运用诸如ChatGPT 等相关智能媒体和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时,需要在其中做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工作,掌握数字媒体话语的主动权,提前打好思想“预防针”。而打“预防针”的目的,是需要引导教师审慎对待ChatGPT,既不能简单粗暴地限制使用,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将其在正确的价值指导下进行应用[14],而不至于被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所迷惑。与此同时,数字媒体话语权的掌握,需要正确引导ChatGPT 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工作,既不能将ChatGPT 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完全对立,也不能引导师生完全将ChatGPT 代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功能与价值。

最后,教师需要掌握ChatGPT 等技术塑造价值观的内在机理和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ChatGPT 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弄清楚技术、主流价值观与个人精神世界之间的逻辑关联,弄清如何利用智能化的“数据痕迹”来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弄清楚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影响[15]。只有如此,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利用ChatGPT 内蕴的价值危机警醒和教育学生,更好地激活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力,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

(二)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首先,提高高校思政课理论说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2]33。所以,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领导权。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中加强诸如“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内蕴正确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内容的理论说服。并重点剖析当代科技与信息革命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无形渗透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理论说服、案例分析与ChatGPT 技术实践中守住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此外,教师还必须做好理论批判、观念创新和人心凝聚工作,充分觉悟并真正联合学生,在共产主义革命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完整理解中,具体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道义性[16]。

其次,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意识形态立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智能社会已成为一个意识形态多元混杂的社会。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转型环境中获得发展,一方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性特征,一方面也要创新出新质,既要保留自己的个性,也要借鉴异质文明的优秀成果,发扬共性[17]。众所周知,包括但不限于ChatGPT 等技术的发展,其携带的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在其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前提下,其语言模型的训练数据将会是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人-人”“人-机”互动交流所产生的超大规模数据。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当前我们无法真正做到只传播一元的意识形态,所以我们必须带领学生认识到ChatGPT 并非客观中立的技术产品,意识形态问题一定会通过某种形式渗透其中,即生成式AI 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18]。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19]。按照马克思的观点,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坚定意识形态立场,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学生,关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知、情、意、信、行”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立场及其发展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实现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立场,达到不被西方错误意识形态所侵蚀和败坏的目的。

最后,开发和训练ChatGPT,确保ChatGPT 的政治正确。算法和程序设计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一致才能使智能技术获得恒久生命力,生产符合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话语是ChatGPT 技术介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20]。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非常有必要设置教育专项研究经费,开发和训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ChatGPT,并在全国各大高校免费推广应用,以取代各种翻墙ChatGPT 软件,进而达到消解ChatGPT 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此外,开发和训练ChatGPT 时,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的通用大模型,明确通用大模型的意识形态导向[21],在改变“以资本为中心”和“技术至上”的逻辑前提的同时,还应注意ChatGPT 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结合的原则、条件、方式和情景,尤其是不能将蕴含错误社会思潮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大数据投喂给ChatGPT,这是从源头上保证ChatGPT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话语输出、内容构建与人机交互时的政治正确的重大举措,最终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释放ChatGPT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

(三)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

首先,引领学生合理使用ChatGPT,保持自己的思想独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白,人的主体能力的实现,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提高人的科学知识与技术能力,是不完整的[22],ChatGPT 可以作为一种教辅工具,但不能充当教学的全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高校思想政治的专业特点,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着手,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培育学生的批判思维,以便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回归到提高、完善和发展自身的学习活动中来,而不是从“不懂问百度”向“不懂问ChatGPT”的依赖转移。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合理用好ChatGPT,引导学生在与ChatGPT 进行对话时,要勇于独立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积极思考自己的立场、观点、价值观和情感,确保自己不被ChatGPT 所裹挟。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设置特定的互动主题,让学生在与ChatGPT 的交互中变得敏锐和明智,更加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航向,更加能够自觉主动地扬长避短,而不是不懂就问ChatGPT。

其次,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形成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的教育合力。个人主体意识的出现是历史进步的产物,也是人性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敢于肯定它而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简单地打击压制[23]。所以对于ChatGPT 给高校学生带来主体意识弱化的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但也不能完全打击压制学生,而是要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突破“主体—客体”界限,超越“主体—主体”范式,建立以客体底板为媒介的“主体—客体—主体”多极主体范式,使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24],进而达到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的目的。

(四)重塑高校思政教师角色

ChatGPT 冲击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固守传统角色,而是要从“知识权威者”“知识传播者”等传统角色转变为“合作学习者”“资源整合者”“授人以渔者”“自我更新者”“反思实践者”等新角色。因为这种角色的转变,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是一种主体意识表现在对自身角色责任的自觉和明晰认知,并致力于自身主体地位、主导作用的发挥,以完成自身所担负的具体使命[25]。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成为“合作学习者”。譬如,在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高校思政课程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学习策划者,开展研究性专题学习活动,与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既然是“合作学习者”,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必要。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用情感去打开教育对象的心扉,才能架起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心灵沟通的桥梁,实现情感交融[5]169-170。所以,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者”,需要建立基于情感共融和心灵沟通的优良师生关系。

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成为“资源整合者”。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教师应该成为“资源整合者”,既面向学生分享优质学习平台和优质学习资源,也对学生已掌握的资源平台做好筛选工作;不将学生置于碎片化的学习环境中,还要带领学生掌握整合碎片化知识的方法,做到合理利用诸如ChatGPT 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系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情感共鸣与道德判断能力。

再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成为“授人以渔者”。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对于ChatGPT冲击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将其奉为“圭臬”,不仅要带领学生掌握思政系列课程的学习方法,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ChatGPT 这样强大的技术工具辅助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方法,进而带领学生摆脱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技术至上主义”思想的侵蚀与渗透,培养学生摆脱依赖ChatGPT 的意识与方法。

第四,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成为“自我更新者”。在辩证法看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一种场合是教育者,而在另一场合,则转化为受教育者[26]。教师在现有技术发展水平之下的环境中开展“一对多”的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入浅出”的教学功底,更需要具备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结构的能力,保持学习心态,不仅要向时代学习、同事学习,更要向学生学习,只有充分融入学生的世界,才能更好地挣脱出来引导学生摆脱ChatGPT 打造的“技术陷阱”。学生面向教师是一种“多对一”的关系,意味着学生接触的信息面、知识面和社会面在很大程度上要超过教师,所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做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角色辩证,决不能因固守教育者的传统角色而浇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成为“反思实践者”。无论现在的ChatGPT 技术还是将来出现的新技术,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应该能够把握住教育本质不变而教学的形式可变的道理,既做到思政课的“有知有味”,又能在ChatGPT 挑战之下不断反思自身。譬如,为应对ChatGPT 给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带来的挑战,教师可以创新教学评价方式,设置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要求,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对ChatGPT 的使用情况做好相应的说明,此外,还要提前告知学生注意事项和违规使用ChatGPT 的后果。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的价值观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