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飞救”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

2023-11-27 06:47偶莲花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扁鹊急诊科专科

马 红, 偶莲花

(1. 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急诊科, 江苏 南通, 226400;2.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室,江苏 南通, 226400)

脑卒中是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诱发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主因之一[1]。急性脑卒中后,缺血区域不能及时供血,神经细胞会在几小时内死亡,因此脑卒中的救治有着严格的时间窗。在脑卒中的急救方面,院前急救是当前研究关注的重点[2-3]。急诊是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的首站,创建卒中中心能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识别、危险分层,形成以急诊科为主体,神经内、外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科室辅助的一体化脑卒中救治团队。“扁鹊飞救”是一种远程实时监测系统,通过现代的无线通讯技术可以将现场急救状况反馈给中心,做到与医学技术相结合,以快速、有效的措施实现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科学救治[4-5]。目前“扁鹊飞救”系统在胸痛类疾病救治中效果明确,但脑卒中相关疾病的急救报告相对较少。医院在急诊脑卒中中心创建中投入使用“扁鹊飞救”,本研究观察其对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急诊卒中中心2018 年11 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急性起病;②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在急诊科经头颅CT 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血管病;④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详实并已保留存档。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脏,肝、肾、造血系统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原发疾病;②合并其他脑部疾病如帕金森病;③既往有动静脉栓塞、脑手术、恶性肿瘤病史;④其基础资料或者临床资料欠缺无法统计。

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未实施“扁鹊飞救”系统前收治的80 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扁鹊飞救”系统后收治的80 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52 例,女28 例;年龄(63.30±5.20)岁;缺血性脑卒中50 例,出血性脑卒中30 例;既往病史:高血压62 例,糖尿病42例,房颤史22例,卒中史60例。观察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63.50±5.50)岁;缺血性脑卒中60 例,出血性脑卒中20例;既往病史:高血压66例,糖尿病38 例,房颤史20 例,卒中史5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本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符合2013 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及院内急救流程。急诊科卒中中心专科会诊、专科救治,包括病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相关影像学血液检查,对症救治后转专科治疗。见图1。

图1 卒中中心常规救治流程

观察组实施基于“扁鹊飞救”系统的急性脑卒中救治方案:院前急救人员接到“120”急救电话后,3 min 内出车赶往急救现场,快速评估患者,“扁鹊飞救”系统与“120”调度系统对接,开启“扁鹊飞救”。患者到达医院后,院前信息已经提前同步到预检分诊系统,完成挂号和分诊操作,急诊分诊护士与救护车医务人员进行快速有效的病情交接,给患者佩戴带有编码的腕带(时间采集器),使用 “扁鹊飞救”系统关联的监护仪、心电图机,为患者完成相关检查操作。完成病情评估。患者被直接送入CT 室进行确诊检查,相关检查资料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扁鹊飞救”APP实时上传,急诊卒中中心相关人员形成辐射式救护网,完成静脉溶栓、DSA 等专科治疗,所有的协同救治记录患者的入室时间、DNT 时间、NIHSS 评分作为后期分析依据。见图2。

图2 基于“扁鹊飞救”系统的卒中中心救治流程图

1.3 观察指标

1.3.1 时间指标:①患者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②接诊到CT确诊时间:患者从医院接诊到确诊为脑卒中的时间;③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DNT):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开始静脉溶栓所需的时间。④发病到治疗时间(OTT):患者发病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⑤入住专科时间:患者发病到入住专科病区时间。

1.3.2 治疗后指标:包括60 min内溶栓率和静脉溶栓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关键诊疗时间节点比较

观察组患者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接诊到CT确诊时间、DNT、OTT、入住专科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相关指标比较(±s) min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相关指标比较(±s) min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80 80 tP“120”至静脉溶栓时间72.92±21.02 53.22±16.46 15.246<0.001接诊至CT确诊时间51.00±3.60 30.30±5.50 11.049<0.001 DNT 65.46±22.10 46.2±11.20 13.758<0.001 OTT 115.00±21.20 85.00±20.10 6.828<0.001入住专科时间173.00±5.16 115.00±3.12 5.135<0.001

2.2 两组治疗后指标比较

观察组40例患者60 min 内完成溶栓治疗,对照组32 例患者60 min 内完成溶栓治疗,观察组60 min 溶栓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24 h内sICH发生。

3 讨论

我国急性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1114.8/10 万人,发病率为246.8/10 万人,死亡率为114.8/10 万人。急性脑卒中发生后脑部缺血区域每分钟将有190 万个神经元死亡,在“时间窗”内获取有效、专业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6]。2017 版《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急诊绿色通道构建专家共识》中指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急性期进行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预后,且治时间越早,患者预后越好[7]。相关研究指出,成立卒中中心治疗团队,可提高系统整体功能,改进服务流程,提高疗效和医院收益。卒中中心的网络建设能在强调多学科协作模式下,使信息共享,流程更优化,能有效缩短患者入院到检查和接受治疗的时间,能快速实施神经评估,将更多患者收住卒中单元[8-12]。

本院与2018 年底对急诊卒中中心进行信息化管理,投入使用“扁鹊飞救”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智能化优势:集远程急救、会诊及动态监测为一体。通过手机、平板上“扁鹊飞救”APP,将患者信息及抢救视频、GPS救护车运行轨迹信息、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和相关血检、心电图、CT报告进行上传到卒中中心云平台,使“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有效实现院内外专家的实时救治[13-15],旨在缩短相关诊治时间。随着互联网在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扁鹊飞救”系统基于互联网应用于卒中患者急症救治中,确保将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实时传输到急诊科卒中中心、脑科中心及介入室,减轻人力资源负担,并能缩短患者入院后会诊、术前准备时间,优化救治流程。本研究结果表明,“扁鹊飞救”系统的实施有效缩短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接诊到CT 确诊时间、DNT、OTT 及入住专科治疗时间(P<0.01)。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16-18]。

“扁鹊飞救”系统优化救治流程,缩短静脉溶栓时间,对改善临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前进行了多次卒中团队全员演练,并对急诊科护士进行早期FAST 评分及卒中用药安全护理的全员培训。卒中团队进行分工,优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护理人员,有效规范护理操作,为护理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19]。真正做到了优势医疗资源前移、下沉到基层和急救第一现场,改善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应用“扁鹊飞救”系统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可以即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针对性给予帮助。通过缩短救治时间、优化流程,专科医师可高效、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给予及时干预,为患者提供全程精准、整体个性以及连续的服务。此外,“扁鹊飞救”系统通过优化急诊脑卒中中心信息系统,客观记录各抢救时间节点,保证脑卒中"时间窗"内开展确定性治疗,也方便急诊卒中中心开展数据分析、总结并持续改进,实现质量控制管理目标。

综上所述,急诊卒中中心投入使用“扁鹊飞救”信息系统,能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及患者静脉溶栓时间。随着5G、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部署[20],院内外卒中病例救治的无缝衔接会使流程更流畅,挽救更多的脑卒中患者。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扁鹊急诊科专科
讳疾忌医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从“扁鹊兄弟治病”看双安全防控工作
扁鹊与牛黄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