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方向 顺势而为

2023-11-27 01:57祁春兰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试题分析

祁春兰

【摘 要】在新课改、新课标的背景下,中考试题也随之更新,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文章结合课标要求和课程特点,对2023年广西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广西中考;试题分析;试题特点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的《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全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命题有关工作的通知》,2023年广西中考是20年后再次实行全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命题。笔者通过具体分析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的特点,领悟命题方向,并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旨在引领考与教结合,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复盘反思,研析中考试题特点

(一)依标命题,落实立德树人,彰显学科特色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有关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全区统一命题的大变革背景下,为帮助考生增强对考试的适应性,今年中考试题命制既遵循《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要求和现行教材,又承上启下,渗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新课标”)。命题立足教材基础,提炼核心知识,对接课堂教学,结合时政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情境,体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1],通过感悟、点评、探究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2],力争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考试命题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发挥引导教育教学作用的正确导向[3]。整卷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在试题的情境创设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家国情怀,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选择题第4题通过“最美家庭”的先进事迹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5题通过赞美奋斗在各行各业的一线劳动者落实劳动教育的理念;第16题设置情境开展主题学习,通过学习榜样人物的精神,感悟生命意义,从而强化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第18题以中国梦为出发点,让学生分析建设壮美广西新征程的意义,探讨传承广西山歌的建议,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提高对家乡建设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等。学生通过阅读和回答这些题目,能感受字里行间的教育理念,实现知行合一,自觉投身社会主义事业,报效国家。

(二)立足基础,注重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1.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初中学业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兼顾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掌握学科知识才能获得学科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科基础知识之上[4]。2023年广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强调综合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以阅读材料为基础,要求学生运用教材基本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考查学科能力和培养核心素养。首先,从知识的角度看,选择题和问答题涉及的知识点覆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6册课本的内容,主要是以各册的主题为主,如第1题考查七年级上册“友谊”,第2题考查七年级下册“情绪”,第3题考查八年级上册“尊重、文明有礼、规则”和七年级下册“集体”,第4题考查九年级上册“核心价值观”,第6、7题考查八年级上、下册的“法律知识”,第14、15题考查九年级下册的“全球观”等。其次,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选择题第1、2题重点考查健全人格,第3、4、16、17题等考查道德修养,第4、11、13、18题等考查责任意识,第6、7、10、17题等考查法治观念,第9、11、13、16、18题等考查政治认同,可以看出部分题目同时考查了多个素养指向。最后,从能力要求的角度看,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探究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也在题目中呈现,例如第12题考查学生的推理与论证能力,第18题要求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解释,从理解和运用的角度分析材料并谈谈广西奋进新征程的意义,从探究和运用的角度为广西山歌的传承提建议等。

2.注重思维过程和能力运用的考查

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确保材料的权威性,杜绝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3]。2023年广西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特征显著。试题侧重对学生思维过程、能力运用的考查,通过问题的合理设置和答案的不同梯度要求,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提炼以及迁移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体现思维水平的螺旋上升。例如选择题第1题是考查跨学科综合能力,古诗词的设问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学科素养,运用知识迁移的能力代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解真正的朋友的涵义。又如主观题第16题,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分析航天员邓清明的优秀品质,题目设问具有开放性,可以运用道德品质、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这是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他们基本上能有效作答;第(2)问要求选择相应的实践任务并分析理由,这是开放性和综合性的集中体现。作答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提取并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懂得归纳提炼有效观点。整个试题在材料阅读、情境分析和任务探究中积极探索素养导向的命题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由从基础到能力、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过程,真正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解决真实问题。

(三)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促进学以致用

2023年广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广泛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体现与时俱进的学科特点。在材料的选取上涉及国内外时政热点,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年度全国“最美家庭”、刮腻子世界冠军、宪法施行四十周年、立法法的发布、关注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广西“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世界超市”中国义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向航天员学习、壮美广西的发展建设等,尤其是第18题,以党的二十大和广西两会为背景,以《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材料,三个小问不仅从基础考查学生的主干知识——描述中国梦的内涵,同时通过对广西奋进新征程意义的分析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此外,为广西山歌的传承和发展建言献策的开放性问题,富有时代气息和本地特色,增添了试题的时政性和趣味性,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心时事、关心党和国家发展的政治素养。

除此之外,命题的背景材料注重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不断扩大的交往范围作为选材基础,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一部分题目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多样的问题任务,在真实情境中全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选择题第2题,创设小丽考试失利的情境考查调节情绪的知识点,学生能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同身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懂得合理调节情绪;主观题第17题结合法律热点话题探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通过点评工作人员和林阿姨的言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办事,并通过设置开放性话题探讨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求发散学生思维。情境的创设传递出情感培育和价值引领的立德树人功能[5],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自省内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中,自然而然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明确命题趋势,把准教学航向

(一)注重研究,把握中考趋势

中考命题的依据离不开国家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导向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规定,如《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双减”政策等,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学业质量描述的内容,明确中考命题趋势(见表1)。

(二)夯实基础,提升学科能力

结合中考命题趋势,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项目化、系统化、大单元等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科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1.厘清基礎概念,重视主干知识

中考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与判断关系到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厘清概念内涵,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以大单元、大概念为统领,构建起完备的知识框架体系,让学生能运用基础概念理解试题意图、解决具体情境问题。备考时要重视主干知识和核心观点的提炼,加强对近些年全国及地方真题的研究和重点知识的强化,加强类比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应变能力。例如,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表格对比等多种学习方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炼核心观点。

2.关注时政热点,重视情境化教学

从中考试题考查的背景素材来看,教师紧扣重大时代主题、重大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话题,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社会热点素材,从中提取、加工并整合出与教材知识相关联的信息,融入课堂教学。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注重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例如,在复习法律知识板块时,教师除了选取社会的法治热点新闻进行知识的讲解分析外,也可以借助“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表演等情境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法律的威严,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自律。

3.依据具体学情,重视学科能力提升

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情制订备考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和复习方式。教师要精研真题,明确重点,汇编适合学情的备考资料,同时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增强推导、论证、思辨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燕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暗示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D]. 福州:闽南师范大学,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EB/OL].(2019-11-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1.html?eqid=c5004fc10026744b000000036428c250.

[4]陈炜琦.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5]宁波2022年中考试题、参考答案与命题意识[EB/OL].(2000-06-18).https://mp.weixin.qq.com/s/shX-Q08nAQk NWCWaoaFbjQ.

(责任编辑:周彩珍)

猜你喜欢
试题分析
初中英语试题分析和技巧总结
突出学科素养 追求真味语文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选择题试题分析
2015年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及教学对策探讨
聚焦热点:高考中与病毒有关的试题分析
一道2015年高考生物选考题的命题策略分析
科学推理能力的构成及其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