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023-11-27 10:12王玉杰
国际公关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

王玉杰

摘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镇社工站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对回应“三农”问题、关注乡村弱势群体、促进基层治理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现阶段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职业发展体系;理清职能定位,明确服务评价标准;发展本土社工人才,加强培训与交流;完善督导机制,促进社工能力提升等对策,以期提升一线社工专业能力,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在乡村振兴的多个文件中提及社会工作,如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发挥社会工作在乡村治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载体和专业化的服务组织,[1]广东省的 “双百计划”、湖南省的 “禾计划”以乡镇 (街道)社工站为平台,由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服务,有效补充了基层民政力量,从而实现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实践也证明了社工站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产生影响,[2]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其在服务中也积累了大量可供复制的实践经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作为乡镇社工站建设的重要依托,是乡镇社工站发挥作用的关键一环;同时,乡镇社工站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平台支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到 2022 年底,全国已经建成的乡镇 (街道)社工站 2.9 万个,7 万名社会工作者驻站开展服务。同时,我国农村社会工作长期面临着认可度低、职业化和专业性进程缓慢的严峻形势,[3]阻碍着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进程。

通过对现有乡镇社工站相关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当前学者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层面,例如社会工作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制度等,而对如何提高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实践研究较少。本研究结合以往学者对农村社會工作和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分析当下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基于实践经验和已有经典案例分析,针对当下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新思路。

一、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

(一)回应“三农”问题,关注乡村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乡村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原有乡村状态被打破,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公共生活、村级组织、生态环境、心理健康等方面。[4]这些问题集合产生了 “三农”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技术,[5]持续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乡镇社工站的建设更是被赋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协同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三农”问题的核心即农民问题,随着农村社会结构不断受到冲击,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三留守”等社会弱势人群受到普遍关注,对专业化和个别化服务需求增加,通过社工站深入乡村的优势专业作用,重点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减缓社会矛盾。

(二)促进乡村基层治理专业化

基层治理需要一个专业化过程,行政方式在传递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中存在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效实现基层治理,需要一个专业化过程。社会工作在社会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彰显其专业理性和人文关怀的优势,在理念、社会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有助于实现基层治理专业化。[6]从这个意义上讲,乡镇社工站作为基层治理创新形式,其建设在推动基层治理专业化上具有重要作用。在 《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工作人才属于乡村治理人才,社会工作者通过人心治理、情感治理、关系治理、社区治理等激活农村社会活力,[7]发挥好资源链接者、政策倡导者等专业角色功能,构建多元协同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二、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人员稳定性较弱,服务可持续性较低

随着 《意见》等制度的出台,乡镇社工站等农村社会机构提供的服务必将由短期项目制形式向长期常态化形式转变,[8]这不仅要求社工掌握专业技能,更要求社工与乡镇多元主体建立起稳定的关系,持续深入提供各项服务。然而,乡镇社工站普遍存在人员配备失衡的现象,影响常规工作项目的开展。社工入职薪资普遍较低,多数人把这份工作作为缓冲职业,人员流动流失率较高,当发生人员变动时,团队内部成员需要重新磨合、调整工作计划,致使项目可持续性受到影响。乡镇社工站体量小,社会工作者在纵向、横向职业晋升渠道上受到社工站资金、项目等方面限制,且农村地区工作环境较城市差距较大,职业发展体系不清晰,致使社工职业效能感降低,缺乏工作动力。

(二)角色定位不清,本土化服务悬浮

社工站的落地执行也需要借助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工站对政府的资源依赖,实际基层治理工作中行政化现象明显,[9]导致社会工作者角色定位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工专业认同感,重视行政工作而忽视本职工作,重视指标要求而忽略专业发展,进一步造成本土化服务悬浮。社会工作在乡村场域需要关注农民的各类问题以及在乡村治理、人际关系、乡风民俗等农村发展的共同问题,帮助个人获得更好的发展。社工站开展的服务应该是因地制宜,但不少社工站借鉴其他成熟社工站的服务内容,以活跃人群开展娱乐活动,注重活动现场氛围,短期的活动吸纳虽然可以吸纳村民的参与,但忽视真正需要救助帮扶的人群,造成本土化服务内容悬浮,进而使社工站悬浮于居民之上,[10]不利于社工队伍的扎根建设。

(三)服务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

乡镇 (街道)社工站全覆盖作为 “十四五”期间的一项既定任务,一些地方为完成相应指标,在建站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本地社会工作发展情况、仓促进行社工站建设项目,从形式上看完成了全覆盖任务,但其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机构在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督导支持等方面经验相对不足,进一步影响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之所以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很大程度体现在社工的专业化程度上。然而,乡镇社工站在地理位置、基础条件上对有专业背景的社工人才吸引力度小,这也决定了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在地化培养成为必然选择,[11]一批 “零基础”社工凭借感觉和过往经验开展服务,难以体现出专业性。

(四)督导机制不健全,社工能力提升受限

乡镇社工站的高质量、专业化、本土化发展是站点建设的重要议题,而依托县域和乡镇招聘到的社工大多数缺乏专业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在开展服务过程中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可提供的支持帮助较少,社工易出现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不良情绪。然而,在政府购买背景下,乡镇社工站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处于一种被动依赖的状态。一方面乡镇社工站督导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督导人才的供需不平衡,存在对乡土文化不明晰的情况,在稳定性、联结性、有效性等方面难以得到保障;[12]另一方面督导次数少、时间短,督导内容针对性不足、形式单一,每次的督导更像是完成服务指标,难以为社工提供全方位、可持续的专业支撑,导致社工专业能力持续提升受限,另外不完善的督导制度以及双方认知上的错位使得督导被误认为是一种 “行政干预和监督机制”。[13]

三、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一)注重人才建设,完善职业发展体系

重视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弥补基层民政服务短缺、促进基层治理创新与进步、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我国公共财政应向农村社会工作倾斜,将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确保一线社工收入稳定的前提下,为其提供一定的福利和补贴,同时政府也应畅通多方资源渠道为乡镇社工站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提供持久且有吸引力的社会工作专职岗位。根据社工站及当地实际情况,政府在社工站相关制度安排 (如保障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法规政策等)和监督执行等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完善职业发展体系,明确对社工站人才引进、培育和考核机制,畅通职业晋升渠道,将工作岗位、工作能力与薪酬和职位挂钩,提升一线社工的职业感和积极性。

(二)理清职能定位,明确服务评价标准

社工站与政府作为同构乡村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主体,而非一味依附于政府和民政部门,应形成相互尊重的合作氛围。所以明晰政社关系,推进社工站嵌入乡镇基层治理体系尤为重要。社会工作发展较为成熟的地方可以试点先行,对资金支持、标准化建设、乡土服务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完善基层民政服务形式,助力党委和政府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在明确乡镇社工站的职能定位后,应把关注点放在其所提供的服务上,明确服务评价标准。上级主管部门因地制宜制定乡镇社工站运营管理服务指南及督导、培训、評估标准规范。上级主管部门关注服务基本数量的同时提升质量,把注意力放到所开展的服务是否贴合村民需求,是否有效解决问题上来。厘清参与各方职责关系,促进乡镇社工站专业化运行管理,避免服务悬浮,激发乡镇社工服务内生动力,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三)发展本土社工人才,加强培训与交流

乡镇社工站在人员配备上可以渐进进行,[14]走 “先有后专”培养路径。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多主体协同参与,当地政府部门、社工站等主动盘活、组织现有人才资源;鼓励愿意参与家乡和社工站建设的非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加入其中;同时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的方式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走进乡村开展项目,民政部、行业协会及开展农村社会工作研究的高校可以根据以往实践经验,联合制定本土化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在伦理和方法上为一线社工提供可借鉴的模版。同时,社工站应培养社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按照服务开展和提升的需求进行培训和督导,培训主题以从业者现有专业化水平、服务开展需要和项目进行程度为出发点,制定专项培训计划,贴合社工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积极链接资源,支持社工多参与行业内交流学习。

(四)完善督导机制,促进社工能力提升

一线社工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符合本土社会工作人才的督导机制。乡镇社工站的督导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一是挖掘本土督导人才资源,组建本地督导队伍,以协同督导的方式确保社工所遇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回应。二是可以多与社会发展成熟的地方交流合作,引入外部力量支持,社工定期参与培训、小组督导、外出学习等,使社工的问题能够得到多方力量回应和解答。规范乡镇社工站督导考核、激励与反馈机制,提升督导的专业支持力度。[15]

四、结束语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地区将进一步迈向更深层次的转型,这迫切需要社会工作弥补在农村实践上的专业短板,在本土情境下回应社会转型的现实挑战,需要一批有能力的人来解决这一转型期的困境。重视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对 “三农”问题解决和乡村弱势群体保护,促进乡村基层治理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乡镇社工站在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建设上仍有较大问题,限制了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着力摆脱困境,为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赵军雷.新时期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策略初探[J].社会与公益,2020,11(12):52-55.

[2] 秦海波,李玉昆.乡镇(街道)社工站助力乡村振兴了吗:来自广东的经验证据[J].社会工作,2023(01):52-71+107-108.

[3] 秦永超.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06):125-128.

[4] 崔文华.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22(09):72-79+123.

[5] 汪鸿波,费梅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反思及分层互嵌[J].甘肃社会科学,2019(01):179-185.

[6] 彭惠青,仝斌.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专业化中的角色与功能[J].中国行政管理,2018(01):46-50.

[7] 卫小将.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路径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6):81-85.

[8] 万江红.建设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解读《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J].中国社会工作,2021(07): 15-16.

[9] 任文启,顾东辉.基层治理专业化视野下社会工作站建设的进程、困境与实践策略[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2,22(06):50-59.

[10] 陈锋.悬浮的社会组织[J].文化纵横,2020(06):78-85+159.

[11] 刘战旗.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地化建设[J].社会工作,2020(05):19-24.

[12] 徐华.关于乡镇(街道)社工站督导问题的思考[J].中国社会工作,2021(34):25-26.

[13] 姚进忠,林晓风.服务与治理:乡镇社会工作站督导逻辑设计与实践框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2,22(06):41-49.

[14] 王思斌.乡镇社工站建设与制度创新[J].中国社会工作, 2021(13):7.

[15] 吴越菲.重思以乡村性为基点的农村社会工作:概念嬗变与实践转型[J].西北民族研究,2021(03):188-199.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阅读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精益管理理念下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公共图书馆联盟与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