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背景下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途径研究

2023-11-27 18:10李荣孙菁一张曼颖
中国食品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两创匠心产业化

李荣 孙菁一 张曼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类非遗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保护并创新发展的一块瑰宝。烟台市拥有众多饮食类非遗项目,包括鲁菜烹饪技艺、胶东花饽饽习俗、福山大面制作技艺等,结合烟台地域特点,推动饮食类项目产业化发展,可以实现非遗项目活化利用,助力烟台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背景下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途径进行了研究,将会使非遗项目焕发新的生命力,促进其传承与发展,从而实现非遗项目保护的初心与使命。

一、饮食类非遗项目

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饮食类非遗项目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蕴含了民俗、节日、养生和匠心等方面的独特传统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饮食类非遗项目的重要内涵之一。饮食类非遗项目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并延续至今,其制作习惯、烹饪技艺等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例如,胶东花饽饽就体现了民间嫁娶、老人过寿、儿童生日、祭祀等场景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习惯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关系,赋予饮食类非遗项目独特的文化内涵。

2.节日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而与节日相关的食品制作和食用习惯更是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些节日食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觉需求,更承载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成为饮食类非遗项目独特的文化符号。

3.养生文化。养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也在饮食类非遗项目中得到了体现。中华医学强调“药补不如食补”,表明了养生与饮食的密切关系,并在烹饪中运用了大量的药食同源食材,不仅满足了味觉需要,又具有调理身体的功效。

4.匠心文化。匠心文化强调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创造力,其也贯穿于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中。例如,制作胶东花饽饽的工序繁琐,耗时长,需要耐心、细致的态度,体现了匠人精神。福山大面和蓬莱小面的抻面技艺复杂,需要制作者学习若干年之后才能掌握,对于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也体现了匠心文化。在现代社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预制菜产品,能够让人们在家就能体验饮食类非遗产品的魅力,从而推动产业发展,这也是匠心文化的创新体现。

二、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产业化正当其时,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优势。

1.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传统的饮食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将饮食类非遗项目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可以通过深加工农产品,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比如,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面点专业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对“胶东花饽饽”制作技艺进行了传承与创新,大力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妙手生花——胶东花饽饽创业项目”获首届烟台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带动了当地120名农民创收。依托莱阳茌(慈)梨膏制作技艺这一饮食类非遗项目,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学生大量收购农民的梨进行深加工,帮助农民增收,该项目荣获首届烟台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饮食类非遗项目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不仅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文旅融合战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在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融入旅游体验,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饮食体验。例如,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依托鲁菜烹饪技艺饮食类非遗项目精心设计的2021首届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八仙宴”开幕晚宴,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利用胶东花饽饽项目设置非遗制作工坊,让游客亲身参与制作传统食品,增加了互动性和参与感。此外,还开设非遗主题餐厅或美食街,展示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和历史文化,吸引游客前来品尝和了解。通过文旅融合,不仅可以促进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传承,还可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双赢。

3.响应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构建健康生活方式。传统的饮食类非遗项目往往采用手工制作技艺,强调食材的天然与纯粹,为人们提供更健康、更可持续的饮食选择,这与绿色低碳理念十分契合。在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中,可以倡导使用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材,追求食材的自然美味,传承健康饮食的理念,引导消费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4.助力预制菜发展战略,形成产品规模。通过将非遗制作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发展预制菜,可以实现饮食类非遗项目的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質量。例如,在福山小烧鸡的制作过程中引入自动化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半径,让更多的消费群体能够接触和了解非遗项目,进而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背景下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途径

1.挖掘并传播民俗文化,推动农村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在农村地区,许多饮食类非遗项目扎根于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通过挖掘和传播这些民俗文化,可以为农村地区的饮食类非遗项目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例如,可以结合饮食类非遗项目举办展示和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和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也可以培训当地农民,传授传统的饮食制作技艺,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通过将民俗文化与饮食类非遗项目相结合,可以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推动非遗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2.结合节日文化,推动旅游相关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将节日文化与饮食类非遗项目相结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消费场景,推动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例如,在传统节日时,可以举办各类饮食文化展示和品鉴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品尝。同时,也可以设计创意性的饮食文化衍生产品,如节日礼品套装、特色小吃等,满足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需求。

3.宣传普及养生文化,推动食疗相关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养生文化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传统饮食类非遗项目蕴含丰富的养生经验和食疗知识,可以通过宣传和普及,推动其产业化发展。比如,可以通过举办养生讲座、健康饮食培训等活动,传播传统饮食养生知识,提高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开发符合现代养生需求的饮食产品,如具有特定功能的保健食品、养生餐等,满足消费者对养生的需求,为饮食类非遗项目注入新的市场价值,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4.发扬匠心文化,推动预制菜相关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匠心文化强调精湛的工艺和精细的制作,与传统饮食类非遗项目的特点相契合。通过将匠心文化融入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中,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其产业化发展。例如,在预制菜制作过程中,可以保持传统的制作工艺,注重每一个环节的细节和精致,培养更多的制作技艺传承人和创新人才,推动预制菜相关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

四、文化“两创”对于推动饮食类

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的影响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創新和创造(即“两创”)在推动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效果,不仅引领了产业发展理念的形成,也让饮食类非遗项目在持续性发展、市场竞争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有利于产业发展理念的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其对产业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在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产业的定位、发展方向和核心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例如,传统的饮食文化注重天然食材和健康饮食,这与现代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需求高度契合。通过在产业化发展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可以形成符合现代消费趋势的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点相融合,有利于饮食类非遗项目的持续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与现代科技、创新理念相结合,可以促使饮食类非遗项目得以传承与发展。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非遗项目、开发智能化制作工艺,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独特性,也让饮食类非遗项目更具活力和吸引力,从而确保其持续性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有利于提升饮食类非遗项目的市场竞争优势。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情感和情怀,这些元素能够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和情感连接。通过将这些元素融入产品包装、宣传推广中,可以使饮食类非遗项目在市场中具备更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还能为非遗项目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其在市场中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品牌价值。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应用,有利于扩大饮食类非遗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应用不仅能为饮食类非遗项目带来商业价值,还能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比如,通过开展创意性的非遗体验活动、推出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特色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实现跨越千年的传承与创新。

基金项目:2022年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背景下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途径研究”(YTSK-2003-256)。

作者简介:李荣(1981-),女,汉族,山东牟平人,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烹饪教育与饮食类非遗。

猜你喜欢
两创匠心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经典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两创”(上)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系统产业化之路
“两创”背景下推行中小企业社保差异化征缴方式研究
资本市场是推动“两创”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