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工业王冠上的明珠”,代表着人类应用科技最尖端的领域,也是对普通人而言最为望而生畏的知识类型的一种,如今前所未有地受到中国大众的关注。
因为它代表着一种被不公正对待的激愤,以及对于突破与自主的希冀。因为围绕着芯片而展开的叙事,与中国180多年的自强历史实现了一种当代对接。
自2018年起,华为遭受美国制裁,以及美国盟友的配合打压。这一事实清晰地告诉中国人两点。一是中国的实力已经引起世界最强大国家的足够重视,说明我们并不弱小;二是当下竞争的核心在于芯片,尤其是先进制程芯片,而且不是某种产品的问题,是从装备、设计、封装、制造到市场应用的一整条产业链的问题。
社会层面,我们过去很少意识到,在一个电子化的时代,几乎每一项产品都以芯片为核心,大到火箭、高铁、重型装备,小到一个小玩具、一个智能烧水壶、一张电话卡,乃至每个人都有的身份证。因此,中国科技、中国制造其实一直潜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
在政府层面,自90年代开始就已经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半导体产业格局。我们在中低端芯片的供应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在高端芯片以及與之相关的装备、设计、制造等领域,始终是一块短板。正是华为的被打压,让中国从政府到社会普通个体,普遍意识到了危机,加速了赶超的紧迫感。也正是华为Mate 60系列为代表的高端手机的问世,让中国人增强了信心,以及蓬勃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贸易和竞争是局部真实的,自由则一直都是有条件的,一向如此。这不算一个新颖的领悟。围绕芯片领域,这几年发生的事实足以惨痛地证实这一点。当国家经济、科技竞争以及背后的国际影响力竞争来到一个白热化阶段的时候,来自强势者的压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必须继承一种百余年的精神,必须迎接这一场无可回避的硬仗。
中国没有退路,必须突破。芯片背后是所有的制造业,所有的科技服务业,所有领域的技术与生活进步,是输不起的。在这个关键问题暴露的时候,正好芯片产业也来到了一个特殊时刻。芯片制程已经来到了一个几乎无解的局限,极紫外光刻技术可能是摩尔定律生效的最后阶段,人类已经很难通过现有科技模式继续推进晶体管的缩小。
芯片的脚步本身在慢下来,这正是我们加速接近和赶超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