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蜜蜂良种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23-11-27 11:34席桂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蜂种蜂农蜂产品

席桂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蜂产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蜂产业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蜜蜂为植物传花授粉, 但目前中国蜂农养殖蜜蜂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蜂产品,提高蜂产品产量仍是蜂农养蜂的直接动力。影响蜂产品产量的因素有蜜粉源情况、气候条件、饲养技术与蜂种的优劣等, 其中, 蜂种是决定性因素, 因为蜜粉源、气候条件和饲养技术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使其暂时性的影响得到改善[1], 而蜂种却是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必须物质, 优良的蜂种可以改良现有蜂群的血统结构, 提高生产力[2], 是实现蜂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内因。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 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因此, 研究中国蜜蜂良种的使用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术界从经济管理角度对良种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良种繁育体系运行机制[3-4]、良种技术推广与采纳行为[5-6]、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效果[7-10]等3大方面, 研究对象多是围绕小麦、玉米、棉花等种植业品种, 以及生猪、鸡、牛等大宗畜牧品种, 关于蜜蜂良种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在蜂产业经济领域, 也有学者对蜜蜂种业发展现状[11]、蜜蜂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12-13]、蜜蜂良种推广方法[14]等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 但基于蜂农家庭微观数据层面的分析还比较缺乏。因此, 本文拟基于蜂农微观调查数据, 统计分析我国蜜蜂良种的使用情况, 研究蜜蜂良种对蜂产品产量的影响, 进而找出我国蜜蜂良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为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蜂业经济课题组所建立的蜂农固定观察点数据。为了掌握蜂农使用蜜蜂良种的最新情况, 从蜂农固定观察点问卷中选取了最近5 a (2016—2020 年) 连续跟踪调查的蜂农共243 户的1 215 份问卷, 样本蜂农分布区域为甘肃省24 户、河南省45 户、湖北省66 户、吉林省31 户、山西省19 户、四川省14户、浙江省44 户。

2 蜂种资源概况与样本蜂农蜂种使用情况

中国是世界养蜂大国, 2020 年拥有蜂群数量为960 万群, 居世界第一位, 同时也是世界上蜂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15]。农户饲养的蜂种有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和黑蜂共3 大类。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 或称为西蜂, 是在20 世纪由西方国家陆续引进的蜜蜂蜂种, 是我国饲养的主要蜂种, 饲养数量较多, 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有分布;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 是我国自原始社会开始就一直存在的蜜蜂蜂种, 虽然也分布在国内许多省份, 但饲养数量并不多; 黑蜂是在19 世纪末由俄国引入的蜜蜂蜂种, 饲养量较少,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与新疆地区, 即现在的东北黑蜂与新疆黑蜂。

从样本数据看, 243 户蜂农所养殖的蜜蜂蜂种为意蜂和中蜂, 没有黑蜂。养殖意蜂的蜂农为214户, 占样本蜂农的88.07%, 养殖中蜂的蜂农为29户, 占样本蜂农的11.93%。各省份样本蜂农使用的蜂种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样本农户蜂种使用情况统计表

通过对比不同省份样本蜂农使用的蜂种数据,可以发现只有甘肃省蜂农以养殖中蜂为主, 有70.83%的甘肃省蜂农养殖中蜂, 其余省份的蜂农以养殖意蜂为主。蜜蜂种类的选择受蜂农居住地地理位置影响, 养殖中蜂的蜂农大多居住在山区, 通过自己在大山中抓捕野生中蜂获得蜂种, 采集回家后进行繁殖饲养。近几年, 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国有20 多个省份的部分山区通过发展中蜂养殖产业项目实现脱贫, 使得中蜂蜂群数量较前几年显著增加。

由于大多数蜂种为意蜂, 因此, 以下统计分析的对象为总样本蜂农中的214 户意蜂养殖户。

3 蜂农购买使用蜂种情况

3.1 蜂种购买频次

从调查过程中获知, 蜂农如果购买蜂种 (即蜂王) 的话, 每年最多只购买一次, 甚至有些年份并不购买蜂王, 而是完全依靠经验自己繁蜂育蜂。根据最近5 a 时间内蜂农购买蜂王的频次来看, 在214 户意蜂养殖户中, 连续5 a 每年都购买蜂王的仅有7 户, 占3.27%; 购买蜂王次数为3次、4 次的各有17 户, 所占比例仅为7.94%; 购买蜂王次数为2 次的蜂农有35 户, 占16.36%; 购买蜂王次数只有1 次的蜂农为34 户, 占15.89%;而 5 a 内从未购买过蜂王的蜂农有104 户, 高达48.60%, 即最近5 a 内大约有一半的蜂农从未购买过蜂王 (表2)。由此可见, 我国蜂农购买优质蜂种的比例极低, 养蜂生产用的蜂王多以蜂农自繁为主, 这与欧洲、北美、拉美等养蜂大国相比存在巨大差距, 这些养蜂大国的育王场与养蜂场有明确分工, 蜂场的蜂王全部来自于育王场[12]。

表2 2016—2020 年样本蜂农购买蜂王次数统计表

比较不同省份的蜂王购买情况发现, 甘肃省、吉林省、浙江省的蜂农购买蜂王频次极低, 一半以上的蜂农5 a 内均无蜂王成本支出, 尤其以浙江省最为显著, 原因是蜂农习惯于坚持古老的养蜂技术, 自己扩繁蜂群, 若偶遇其他蜂友养殖的蜜蜂群势强大、蜂产品产量高, 蜂农之间便会相互赠送几只蜂王, 从正规渠道购买优质蜂种的次数非常少。

3.2 蜂种购买数量

从蜂农每次购买蜂王的数量 (表3) 看, 每次购买的蜂王非常少。在2016—2020 年5 a 期间,214 户样本蜂农累计购买蜂王仅有277 次。从购买蜂王数量分布看, 每次购买1 只蜂王最常见, 累计198 次, 占71.48%, 即超过三分之二的蜂农每次只买1 只蜂王, 买回后进行自繁自育。每次购买2只蜂王的累计次数较少, 为39 次, 占14.08%; 每次购买3 只蜂王的累计次数更少, 仅为15 次, 占5.42%; 每次买4 ~5 只的极少, 占比不到3%; 每次购买6 只以上蜂王的累计次数为18 次, 这些蜂农是四川、河南、吉林的几户大转地蜂农, 因其养蜂规模较大, 每次购买的蜂王数量也相对较多。

表3 蜂种购买数量及累计次数统计表

3.3 蜂种购买渠道与价格

从蜂农购买蜂种的来源渠道看, 蜂王来源广泛,有的蜂农就近在本省区域的育种场购买, 也有的蜂农从相隔几千公里外的其他省份育种机构 (如吉林养蜂研究所蜜蜂育种场) 通过邮寄购买, 还有的是熟人赠送, 良种引进缺乏统一规划。蜂农购买蜂王的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别, 价格最低的每只蜂王售价为几十元, 最高的蜂王售价达到每只300 元以上,蜂种引进与推广基本处于杂乱无序的状态。

3.4 蜂种数量与蜂群数量对比

对比蜂农购买蜂王数量与其养殖规模发现, 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规律性。对应于几十群到400 群以上的养殖规模, 有的蜂农每次购买1 只蜂王, 有的每次购买2 只, 还有的蜂农每次购买6 只以上 (表4)。可见, 蜂农购买蜂王数量与其蜂群规模并没有呈现出本应具有的正相关关系, 虽然蜂农能够意识到蜜蜂良种的重要性, 但由于受资金限制或过于相信自己的养蜂经验, 大部分蜂农不能够及时、大批量地更换优良蜂种,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必然会对养蜂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表4 蜂农购买蜂王数量与其蜂群规模对比

3.5 蜂种对蜂产品产量的影响

蜂产品产量受蜜粉源植物长势、气候条件、养殖方式 (定地或者转地)、饲养技术、蜂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单独研究蜂种对蜂产品产量的影响, 需要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被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为此, 在研究蜂种对蜂产品产量的影响时, 被比较对象选取为同一省份、养殖方式相同的蜂农。另外, 为了尽可能扩大样本数量, 本部分内容选取样本数量较多的湖北省固定观察点的65 户意蜂蜂农为研究对象, 在65 户蜂农中, 采取定地养殖方式的蜂农有13 户, 采取转地养殖方式的有52 户, 以下将分别分析蜂种对定地蜂农、转地蜂农蜂产品产量的影响。在65 户样本蜂农中,2016—2020 年所有蜂农每年都生产蜂蜜, 但并非所有蜂农所有年份都生产蜂花粉、蜂王浆、蜂胶、蜂蜡等这些产品, 因此, 本部分内容只分析蜜蜂良种对蜂蜜产量的影响。

3.5.1 蜂种对定地蜂农蜂蜜产量的影响

定地蜂农不经常更换蜂种, 13 户定地样本蜂农中, 2016—2020 年只有5 户买过2 次蜂王, 有2户买过1 次蜂王, 剩下6 户从未买过蜂王。对于定地蜂农的分析数据表明, 5 a 内购买2 次蜂王的蜂农, 其箱均蜂蜜产量为49 kg; 5 a 只购买1 次蜂王的蜂农, 其箱均蜂蜜产量为47 kg, 比购买2 次的降低了2 kg; 5 a 内从未购买过蜂王的蜂农, 其箱均蜂蜜产量为32 kg, 与前面两类蜂农的箱均蜂蜜产量相比, 产量下降明显 (图1)。

图1 2016—2020 年定地样本蜂农购买蜂王次数与箱均蜂蜜产量的关系

3.5.2 蜂种对转地蜂农蜂蜜产量的影响

根据样本数据统计结果 (图2), 2016—2020年, 转地蜂农与定地蜂农相同, 购买蜂王次数与箱均蜂蜜产量的关系保持一致, 基本呈现购买蜂王次数越多, 箱均蜂蜜产量越高的态势。转地蜂农因一年四季来回流动能够赶上更多的花期, 所以箱均蜂蜜产量普遍高于定地蜂农的箱均蜂蜜产量。转地蜂农更换蜂王次数相对定地蜂农较为频繁, 连续5 a每年都购买蜂王的蜂农, 其箱均蜂蜜产量为110 kg; 5 a 内购买4 次蜂王的蜂农, 其箱均蜂蜜产量为105 kg; 5 a 内购买3 次蜂王的蜂农, 其箱均蜂蜜产量为107 kg, 比购买4 次的蜂农箱均蜂蜜产量稍高, 这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较少所致; 5 a内购买蜂王次数为2 次、1 次、0 次的蜂农, 其箱均蜂蜜产量分别为87、83 和78 kg。

图2 2016—2020 年转地样本蜂农购买蜂王次数与箱均蜂蜜产量的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我国蜂农在养蜂生产中购买蜂种频次低、数量少、蜂种来源渠道多样、价格差别大, 蜜蜂良种的使用率非常低。使用蜜蜂良种能够显著增加箱均蜂蜜产量。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蜂农对良种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大部分蜂农只从育种场引进1 ~2 只蜂王, 完全凭经验自行育王, 蜂王与当地雄蜂杂交会导致下一代或更多后代种群优势退化。二是蜂农购买蜂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蜂农在引种时, 没有根据当地的气候、蜜粉源特征等自然环境条件与当地蜂群的血统结构科学、合理地引入良种。三是蜂种培育产业化程度低。蜂农购买蜂种缺乏统一规划, 蜂种来源渠道较为混乱, 种蜂场地域分布不均衡。四是缺乏统一有序的蜂种市场, 尚未形成蜂种 “研发—生产—推广—使用” 的成熟产业链。目前, 蜂种的销售模式是分散的蜂农单独向种蜂场购买, 缺乏蜜蜂良种推广服务体系。

为促进蜜蜂良种的有效应用, 提高蜂产业的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研究内容, 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对蜂农进行科学引种知识的培训, 让蜂农认识到优良蜂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提高蜂农使用蜜蜂良种的积极性。二是实施蜜蜂良种补贴。蜂农不能及时、大规模更换蜂种的重要原因是蜂种成本较高, 养蜂收益偏低, 二者的经济效益不匹配。应借鉴国家对其他大宗畜牧品种的良种补贴政策, 实施蜜蜂良种补贴政策, 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三是强化蜜蜂种业的统筹规划, 完善蜜蜂育种的创新体制机制。根据我国蜂群的区域分布及蜂群特性, 建立多种经营模式的蜜蜂育种机构, 不断培育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四是创新蜜蜂良种推广模式。借助农业技术推广站、养蜂站、养蜂专业合作社等机构, 高效、有序地为蜂农推广蜜蜂良种。其中,合作社应充分发挥示范展示作用, 加快蜜蜂新品种的推广速度。五是借助互联网建立蜂种供需双方的联络平台, 如建立微信群、QQ 群, 开发小程序等, 保障蜜蜂良种供需双方对接及时、高效、畅通, 促进蜜蜂品种改良工作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蜂种蜂农蜂产品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中蜂产业一线蜂农群体现状调查
——以金华为例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蜜蜂育种中对种用雄蜂的培育
种蜂王的选择
不同赤眼蜂蜂种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追花寻“蜜”
我国蜂产品制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蜂产业蜂农技术需求偏好研究
——基于武汉市黄陂区的调查
黄色与黑色蜂种在高寒地区饲养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