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兰 丁丽 袁红梅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南昌 330000
颈性眩晕的发生多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肩颈痛、头痛等症状,导致患者难以正常入睡,进而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与工作[1-2]。临床针对颈性眩晕多从纠正患者生活姿势、指导其做颈椎保健操方面改善其眩晕症状,但其难以纠正颈椎问题,在积极控制眩晕症状方面存在局限性[3-4]。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内含颈部推拿、穴位贴敷、杵针、耳穴压豆等多种技术,可起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作用[5]。穴位贴敷是依据经络学说,将中药贴敷于人体相应腧穴,可刺激经络循环。杵针技术是将杵针的针柄紧贴施术腧穴的皮肤上,运用点叩、开阖、分理等不同手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效。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82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分析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杵针联合穴位贴敷)对其影响,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82例。(1)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6]诊断标准,且经颈部X线片检查确诊为颈椎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眩晕症状;②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眩晕诊断标准;③认知正常,可配合相关护理。(2)排除标准:①颈椎椎体骨折;②因颅内肿瘤、前庭神经炎等疾病引起的眩晕;③贴敷部位皮肤破损;④患有全身严重性感染;⑤眼源性、耳源性眩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00415)。
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引导其正确释放情绪,并采取相关心理疏导,减轻负面情绪;纠正患者生活姿势,叮嘱患者每日做2次颈椎保健操(旋、揉、搓、洗、摩、转动颈椎),每次10 min,若患者工作需长时间低头,叮嘱其每隔120 min做1次颈椎保健操;同时告知患者每日坚持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其每日进行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每日锻炼不少于30 min,共护理21 d。⑵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杵针联合穴位贴敷):在患者入院后采用视频、PPT讲解的方式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颈性眩晕的发生原因、中医护理的优势与特点、护理流程及配合事项等,并帮助患者采取舒适姿势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具体如下。①杵针:选择太极牌铜制杵针,取穴:百会八阵、神道八阵、风府八阵、河车路印脑段、河车路脑椎段;叮嘱患者取端坐位,首选消毒杵针,之后用五星三台杵对百会八阵施以点叩手法5 min、运转手法5 min,开阖手法1个循环,之后对神道八阵和风府八阵施以运转手法5 min,开阖手法1个循环,并使用七曜混元杵对河车路印脑段、河车路脑椎段施以分理手法5~10 min;每日行杵针护理1次,共护理21 d。②穴位贴敷:细辛5 g,制附子10 g,半夏、天麻、川芎、赤芍各15 g,首先将上述中药磨成粉,加入合适的鲜姜汁调和,之后用10 mm注射器吸入调和后的药膏,并推到备好的胶贴防渗膜下凹槽里,即1个穴位贴制作完成,所用的无纺布胶贴直径为15 mm;将其贴敷于凤池、大椎、昆仑、天柱、风府、腰阳关穴,每个穴位每次贴敷6~8 h,每日1次,共行穴位贴敷护理21 d。
⑴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于护理前、护理21 d后使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8]进行相关评估,由患者填写量表,量表共5个维度,共30分,其中肩颈痛(评分:4分)、眩晕(评分:16分)、心理和社会状况(评分:4分)、头痛(评分: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4分),评分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差。⑵睡眠质量:于护理前、护理21 d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9]进行评定,由患者填写量表,量表共7个维度,每个维度最低评分0分、最高评分3分,总评分范围0~21分,评分低,睡眠质量佳。⑶生活质量:于护理前、护理21 d后应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OL-30)[10]进行评定,由患者填写调查问卷,该问卷内含食欲、日常活动、社交等,总分范围30~126分,评分高,生活质量高。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例(%)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颈性眩晕患者护理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颈性眩晕患者护理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杵针联合穴位贴敷
组别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t值P值护理后18.61±2.97 23.14±3.06 6.802<0.001肩颈痛护理前1.67±0.28 1.73±0.29 0.953 0.343护理后2.34±0.31 2.98±0.35 8.765<0.001眩晕护理前7.94±1.03 7.98±1.05 0.174 0.862护理后10.32±1.76 12.58±1.43 6.381<0.001心理和社会状况护理前1.72±0.25 1.70±0.23 0.377 0.707护理后2.38±0.30 3.01±0.45 7.459<0.001头痛护理前0.75±0.21 0.78±0.20 0.662 0.510护理后1.14±0.26 1.49±0.18 7.087<0.001日常生活及工作护理前1.47±0.30 1.50±0.31 0.445 0.657护理后2.43±0.34 3.08±0.39 8.044<0.001总分护理前13.55±2.46 13.69±2.39 0.317 0.752
护理前,两组ESCV中肩颈痛、眩晕等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ESCV中肩颈痛、眩晕等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两组颈性眩晕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杵针联合穴位贴敷;PSQI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QOL-30为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护理后90.13±8.17 105.34±9.02 8.003<0.001例数41 41 PSQI评分护理前14.84±2.03 14.79±1.87 0.116 0.908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护理后9.61±1.83 7.21±1.23 6.970<0.001 QOL-30评分护理前69.54±5.31 70.26±5.48 0.604 0.547
护理前,两组PSQI、QOL-30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QOL-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人体颈椎结构较为复杂,受颈椎退变、软组织损伤等因素影响,导致椎动脉承受巨大压迫,从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颈性眩晕[11-12]。该病患者常会出现行走眩晕、头部旋转时眩晕等症状,以致行走困难,严重时会出现跌倒,危害患者健康[13-14]。同时,患者受眩晕症状影响,可能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致使睡眠质量下降,进一步加重躯体症状,故尽早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至关重要[15]。
常规护理通过引导患者释放不良情绪、指导其做颈椎保健操和运动锻炼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颈部肌肉紧张,减轻眩晕症状,但该护理措施仍难以恢复椎基底动脉的正常供血,在迅速改善病情方面效果有限[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ESCV中肩颈痛、眩晕等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QOL-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下的杵针联合穴位贴敷在促进颈性眩晕患者症状及功能恢复、改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原因在于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采取杵针、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调节脏腑气机,再通过经络传至大脑,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疾病的目的[18-19]。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的杵针是使用特制的杵针工具在人体特定穴位施以特殊的手法,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简单,兼具针刺与推拿的双重作用[20-21]。杵针使用五星三台杵对百会八阵施以点叩、运转、开阖手法,具有醒脑开窍、清利头目、升阳益气的作用;对神道八阵和风府八阵施以运转、开阖手法,能够清头散风、疏通经络,使精明之府有所养;而河车路印脑段、脑椎段行于膀胱经、督脉之上,采用七曜混元杵对其施以分理手法,可通达气机、调节头颈阴阳。诸穴合用,共奏调节头颈阴阳、疏通经络、醒脑开窍之功效。同时,杵针能够缓解头颈部肌肉紧张,加快血液循环,减轻关节和椎动脉所承受的压迫,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眩晕症状及颈椎功能。穴位贴敷中的细辛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制附子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可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川芎可活血行气;赤芍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之功效[22-23]。将中药制成的穴位贴贴敷于凤池穴可疏风解表、清头明目、通窍;贴敷于大椎穴可清热解表、清脑宁神;贴敷于昆仑穴可舒筋活络、清利头目;天柱穴位于项部,贴敷于该穴位可疏风通窍、通络止痛;贴敷于风府穴可散风熄风,通关开窍;腰阳关穴是人体督脉阳气必经之关隘,贴敷于该穴位可祛寒除湿、舒筋活络[24-25]。穴位贴敷药物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可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再联合杵针,进一步改善患者头颈部血液循环,促使椎基底动脉供血处于正常状态,进而缓解大脑后循环缺血状态,使患者眩晕症状消失,并减轻其肩颈部疼痛,利于患者正常入睡,提高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另外,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的杵针、穴位贴敷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且强调护理时帮助患者取舒适姿势,提高其舒适度,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杵针联合穴位贴敷用于颈性眩晕患者中效果良好,可促进其颈性眩晕症状消失与功能恢复,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课题经费支持没有影响论文观点和对研究数据客观结果的统计分析及其报道
作者贡献声明程建兰:分析/解释数据,论文撰写、修改;丁丽:指导,论文审阅;袁红梅:数据收集、分析/解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