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下的高中地理学科育人方式探索

2023-11-26 01:32郑心明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人文关怀高中地理

郑心明

【摘要】高中地理教师应重视育人的作用,以素养为方向,以育人为目标,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使人文关怀对高中地理学科的育人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旨在给予相关教育部门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些许建议,对高中地理学科特色育人方式进行探索,从而提升学生的學科素养。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中地理;教学;学科育人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提倡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素质教育培养,由此大力推动新课改的实行。培养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对此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读并做好教学设计,以便达成对育人价值的实现、对育人方式的创新、对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等。通过高中地理学科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双重特点对学生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一、人文关怀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与人文关怀息息相关。随着经济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人文精神在高中地理学中有着更加深层次的意义,随之而来的是人类不断为了自身利益对大自然进行改变,致使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海洋生物数量减少、稀有物种灭绝、资源不可再生等问题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人类生活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正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在发展的同时,也正在逐渐形成灾害。例如:工业废水排放、乱砍乱伐、过度开垦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的伤害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强调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关怀可以在学生感受自身价值存在和增进师生情感的前提下,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尊重,从而转变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也正是由于它能够解决学生情感与心灵上的问题诉求,从而使得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可以给学生一个无法取代的学习动力,这也就是现代高中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普遍意义。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前预习中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科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感受进行重点关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对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传递人文关怀的教学内涵,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更多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地位。

二、人文关怀下高中地理学科育人方式的探索

1.以学生为本,开展师生互动育人

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相对于传统的进行“教与学”的理论教学过程,新时代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相互配合,进行交流,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互动课堂。在教学中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中,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往往活泼有趣、态度和蔼的行为举止和教师丰富的知识蕴藏量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高中地理学科的兴趣、吸引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探索,而高中地理学科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探索神秘和新鲜感,为师生提供了互动的基础和方向。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互动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索,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在当前进行新课程改革中具有现实意义。

例如,以部编版高中一年级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高中地理意义”为例,此部分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重点内容,故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前进行课前探索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观看地球自转纪录片片段,提出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教师用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学工具现场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感受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探讨地球自转对于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对时差和日界线和时区的划分进行了解掌握并熟悉计算过程。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自主操作提高课堂的良性互动,进而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促进学科育人的特色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课堂互动获得教师的鼓励、指导、建议,肯定了学生的价值,使他们体会到平等尊重、关心爱护的人文关怀精神。

2.开展实践活动育人,肯定学生的价值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是对学生教学和提升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实践活动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冒险精神,极大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肯定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存在的价值,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进行物化的观察并形成自己的初步看法和印象,不但能够直接从实践活动中获取经验,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唤醒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多角度考虑问题。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比较强,某一地理现象可能是多个不同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这不但要求学生要有宽广的知识积累,还要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比较从容地应对地理高考答题要求。

例如,以部编版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此部分作为高中重要的高中地理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生态环境问题,故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参观当地的自然博物馆,近距离感受我国森林资源匮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通过实践找出我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破坏形成过程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通过师生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探索中,并提高学生对于地球环境保护和环境危机的意识,在人文关怀下使学生形成对于高中地理的正确环境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亲身感受、经历,对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总结,将防治措施经过教师的指引下,落实到个人行为,使学生体会到他们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3.通过作业布置,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关注人,对人的关怀。传统的作业布置中体现的是对课堂知识的了解和吸收程度,过于强调单一的总结性复习的作业类型。作业布置是对学生学习的每一章节或每一节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和总结的检查。但是学生本身由于基础、理解和思维的不同,对课堂知识的吸收程度也有差异。因此作业布置应该具有差异性、灵活性、开放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差异性是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充足的了解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差异化作业的布置,具体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灵活性是指根据学生个人生活、习惯、学习方式等对作业的灵活性布置,如A类学生平时活泼好动,在布置作业时安排偏实践的作业;B类学生喜欢阅读和写作,在布置时可以安排理论知识的查找和总结性的作业。开放性是区别于传统的落实到课本上的作业,是一种全新的作业形式。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按照他们喜欢的形式完成作业。层次性和差异性类似,但是区别最大的一点是层次性需要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进行不同作业的完成,所采取的作业评价标准也不同。通过作业布置,每個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人文关怀得以体现。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让学生喜欢作业,期待下一个作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地理作业的形式不能死板,内容不能枯燥。教师要追求作业创新,设计新颖、多样化的作业。

例如,以部编版高中地理“地质灾害”为例,此部分作为重要的高中地理知识,了解地震、泥石流等相关地质灾害的相关概念及形成机制和产生原因。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开放性作业:教师规定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种类包括实验、报告、文章、PPT、论述等,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人文关怀下的作业布置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拔高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学生必备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最终达到实现人文关怀育人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边恒.育人方式改革视野下的高中生德育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7).

[2]吴素芬.创新育人方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现代特殊教育,2023(07).

[3]张素娟.《义务教育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育人理念的变化[J].高中地理教学,2022(17).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人文关怀高中地理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