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11-25 03:47刁江燕张务伟
科技和产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潜力劳动力山东省

刁江燕, 张务伟

(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泰安271018)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的就业,支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化转移,鼓励返乡人员创新创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与非农部门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直接关系到山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能够有效地衡量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规模。郑晓云和徐卫彬[1]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了推算。赵卫军等[2]利用效用工日法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计算和预测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并推算出未来从事农业劳动的合理人口。王庆芳和郭金兴[3]在利用国家计生委2015年流出地监测专项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多分类预测模型,通过AdaBoost算法,对2010—2018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估算。徐晓华等[4]依据比较劳动力生产率推算法进行创新,对1978—2013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总量进行大致估算,并进一步预测出2014—2030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赵海涛等[5]通过构建两部门劳动力转移模型,运用人口普查数据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转移数量进行测算。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家庭规模和环境等家庭因素以及劳动者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等多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共同影响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规模[6]。赵枫和雍飞[7]研究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受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主观因素以及就业渠道与就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现代生活技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显著的正影响[8-9]。刘慧等[10]通过对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后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密切,要通过加快劳动力转移来降低产业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负面影响。皮亚彬[11]研究表明降低劳动力转移制度障碍,有助于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减小地区之间差异效率,有助于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我国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向城镇,从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驱动因素[12]。

综合来看,目前研究较多关注非农产业发展,对于农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力和吸纳作用不够深入系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着眼点多放在地域或空间配置问题的研究上,在行业分布、产业结构以及不同行业发展速度等视角切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的研究存在不足。基于此,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采用实际数据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估算与预测,并从山东省角度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山东劳动力转移潜力的影响因素,总结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不足,进而减弱山东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政策障碍。

1 估算方法和数据说明

1.1 数量来源及预测方法

通过对统计年鉴数据进行梳理发现,以往研究一般依据产业和城乡将社会从业劳动力人员分为两类,区分方式的不同并不会影响从业劳动力人员总量,最终劳动力从业人员总量结果一致。因此,农村实际就业劳动力总量与农业实际从业劳动力总量之间存在差额,二、三产业实际从业劳动力总量与城市实际从业劳动力总量之间也存在差额,且两项差额具有一致的结果,它们均能够表现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基于何建新[13]的测算方式,利用1978—2021年《山东统计年鉴》中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以及城镇、乡村从业人员数,计算1978—2020年山东省历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数量。

在考虑到研究样本量与数据可获得性的前提下,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测算。灰色预测模型(gray forecast model)是进行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通过小样本量以及不完全的信息来构建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在预测小样本量的问题时,是非常可靠且有效的预测方法。灰色预测模型包括一阶单变量的GM(1,1)模型和n阶h个变量的GM(n,h)模型,一般常用的是GM(1,1)模型。GM(1,1)是一阶微分方程,运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一般分为4步,即数据检验、构建模型、数据预测与精度检验。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测算与评估

在前面研究基础上依据灰色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选取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估算中2015—2020年6年间对山东省未来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测算。

利用灰色模型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预测(表1),结果显示,2021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较上一年将出现短暂增长。自2022年开始,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将再次呈下降趋势,并且测算结果显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将会在2030年后转移完成并开始出现劳动力回流现象。

表1 原始值和模型预测值

根据灰色预测模型的测算,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有短暂增长。根据《202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21年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就业形式相较预期结果要好;城镇就业人数新增,困难群体再就业数量增长,失业率降低。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较上年有所增加。但根据研究预测可得,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依旧呈逐年下降趋势,并将于2030年逐步转移完成,且自2031年开始,将会出现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回流现象。可能的原因是: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将逐步加大,数字经济、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将对农村劳动力产生替代效应,因此导致受教育水平较低且无法从事高新技术工作的农村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②农村外出就业的劳动力也存在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年纪较大的农村劳动力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较多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而目前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建筑行业等政策逐渐开始要求清退65岁以上的工作者;③我国已实现全面脱贫,全面乡村振兴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农村产业化发展加快且农村生活环境越来越宜居,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回到农村就业创业。

2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参考刘显升[14]、苏芳[15]的研究从产业发展、收入差距、制度因素、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等几个方面选取指标。参考张洪潮和王丹[16]、蒋江林[17]的研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选取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失业率、城镇化率、教育水平等变量,运用2001—2021年《山东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的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指标体系

2.2 实证结果

根据SPSS25.0中相关性矩阵可知,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的12个因素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所以要利用降维的思想,按照累积贡献率原则选取几个主成分代表原始变量信息。对所选数据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检验,其中KMO值为0.612大于0.6,且显著性水平值为0.000小于0.05,证明各因素之间关联程度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较为理想。

求出因子分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并提取主成分(表3)。根据特征值大于1,总方差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取前3个公共因子。其中,第1个因子解释了原始数据51.962%的信息,第2个因子解释了原始数据24.917%的信息,第3个因子解释了原始数据9.736%的信息,3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达到了86.615%,说明3个主成分代表了原来12个指标的86.615%的信息,信息综合状况良好。

表3 方差贡献率

表4显示,F1在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有效灌溉面积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有较大的负载,而且F1这一主成分因子解释了总体信息的51.962%,这表明,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的发展;同时,有效灌溉面积是农业水利条件变量的具体解释,进一步反映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通过第三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重表现出来,即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的释放。F2在每公顷播种面积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上的负载较大,F3在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上的负载较大,说明F2和F3主要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的影响。F2解释了总体信息的24.917%,F3解释了总体信息的9.736%,这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3 研究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1)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利用1978—2021年《山东统计年鉴》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以及城镇、乡村从业人员数量,计算历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可知,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从2018年开始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出现下降趋势,到2020年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下降到793.4万人。

2)农村劳动力还有较大的转移潜力。运用灰色预测模型,结合2015—2020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对山东省未来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预测。测算结果显示,2021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较上一年出现短暂增长,2022年开始,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再次呈下降趋势;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将会在2030年后完成转移并开始出现城乡劳动力流动均衡现象。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份要比,转移潜力巨大。

3)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产业发展、收入差距以及城镇化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其影响程度在逐渐降低。

3.2 对策建议

1)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山东省各地市教育发展水平城乡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城市化、地域化倾向,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落后,教育师资薄弱。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改进农村地区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促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农村青年劳动力是劳动力资源的重要后备军,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以农村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政府要有效整合资源,将职业学校、用工企业、培训机构与农村劳动力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培训时间与质量,并建立有效奖惩机制;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依托社会力量,健全实践技能培训设施设备。

2)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引导劳动力合理转移。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供求网络体系,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的财政支持,扩大劳动力就业市场信息网的覆盖范围。有关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用人单位,建立并完善劳动服务中介组织。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登记,及时了解各地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并对城市用人岗位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合理有序的转移秩序;同时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劳动中介等组织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依法切实保障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3)发展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先进农业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大范围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剩余,进一步使大量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形成具有农业特色的产业经济;依托龙头企业,将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其附加值,更大范围地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效缓解和克服小农自身的弱势,提高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帮助农户增加收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实现就业。

4)发挥好政府指导帮扶作用,解决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加快综合改革,统筹解决城乡就业、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问题,使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同等享受社会公共服务。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鼓励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就业城市安家落户。加大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的住房问题和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使其享有和城镇居民平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在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进程的同时,应当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加强交通、水利和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缓解农村地区劳动力过剩压力,挖潜农村内部就业潜力,解决过剩的低素质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猜你喜欢
潜力劳动力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潜力榜
山东省即墨市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