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现状及策略

2023-11-25 03:47倪晓磊李陈陈俞超超
科技和产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浙江省江苏省

倪晓磊, 李陈陈, 俞超超

(浙江大学 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浙江 舟山 316021)

技术转移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成果不断产生,促进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应用并实现经济社会价值的生态体系[1]。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是技术转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提供技术经纪、技术集成、中试孵化、技术评价、检验检测、技术投融资等服务的机构[2]。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不是在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本身,而是在于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能力[3]。技术转移服务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优化监管政策和平台机制[4-6]。现阶段,技术转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经济效率及其溢出效应与技术转移网络的联系愈发紧密[7]。长三角作为区域技术市场建设的先行区,区域协同机制和政策环境等方面走在前列,但是在技术交易服务机构服务效能、技术市场人才职称晋升等方面还存在短板[8]。同时校企技术转移的空间异质性是促进高校进一步增强对企业创新支撑作用的关键[9]。

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能力提升是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的关键,是打造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必然举措[10-11]。浙江省作为长三角重要的省份,技术转移服务能力与上海市和江苏省相比尚有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的发展和技术转移体系的构建。从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角度剖析技术转移服务能力、校企合作机制、政策环境、人才培养等建设情况,可以为解决技术交易服务机构服务效能不足的问题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目前,尚且没有对于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现状及相关策略研究尚且没有[12-13],因此,以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实践意义和借鉴价值。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强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基于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的主体,全方位提升国家技术专有机构服务能力,积极构建省域内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当前,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在推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已经取得相当成效,但在整体规模、区域分布、服务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分析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现状,提升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对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推动浙江省和长三角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现状

近年来,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在不断推进,服务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浙江省拥有国家技术转移机构26家,位居全国第5位。2021年,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交易合同数为6 985项,占全省技术转移交易合同总量的8.8%;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交易额为56.6亿元,占全省技术转移交易总额的1.4%,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在区域技术转移交易的作用日益凸显[注]数据来源于2022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1.1 建设情况

1.1.1 法人构成情况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开始正式建立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分3个阶段,共6个批次进行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的评选工作。截至2021年底,共有399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其中,东部地区拥有225家,中部地区拥有55家,西部地区拥有84家,东北地区拥有35家。北京是全国各省市城市中拥有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市,拥有51家;其次,江苏省位居第2,拥有45家;广东省处于第3的位置,拥有34家;山东省居于第4位,拥有27家;浙江省排名第5,拥有26家。除去北京市和江苏省稳居前两名之外,山东、浙江、上海、四川4个地区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数量相差并不大。同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省份,浙江省与江苏省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浙江省较江苏省少9家,占浙江省总量的34.6%。重要省市具体机构数量见表1。

表1 2021年重要省市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数量

浙江省26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企业法人15家,事业法人7家,民办非企业1家,内设机构3家。浙江省是各省市中为数不多拥有民办非企业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的省份,企业法人占据了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总量的57.7%,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浙江省企业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能力在整个地区占据主导地位。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类型及占比如图1所示。从机构类型看,按机构主体类型分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所属机构、独立第三方市场化机构4种;高等院校所属机构3家,占机构总量的11.5%,依附的大学为浙江大学与浙江理工大学;科研院所所属6家,占机构总量的23.1%,依附的科研院所为中纺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与中科院;政府所属机构所属9家,占机构总量的34.6%,依附于各地政府;独立第三方市场化机构所属8家,占机构总量的30.8%。独立第三方市场化机构所占比接近总量的3成,说明浙江省技术转移市场化程度在不断加大,但是高校所属机构所占比例仅为11.5%,说明高校机构的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有待提高。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1.1.2 区域分布情况

浙江省共26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表2),从区域来看,主要集中于杭州和宁波两个城市,其中杭州11家,宁波6家,湖州3家,金华1家,温州1家,义乌1家,绍兴1家,嘉兴1家,台州1家。可以看出,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衢州、舟山、台州、丽水4个地级市未能建立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杭州和宁波作为省会城市和副省会城市,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数量为17家,占浙江省总量的65.4%。其经济水平和城市功能定位,是决定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区域分布的重要因素。

表2 2021年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区域分布

1.1.3 人员构成情况

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是从业人员构成的主体。全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从业人员总人数为3 936人,大学本科及以上为1 180人,占从业总人数从的30%;硕士及以上970人,占从业总人数从的24.6%;中级职称及以上519人,占从业总人数从的13.2%;高级职称及以上314人,占从业总人数从的8%;技术经纪人634人,占从业总人数从的16.1%。各层次从业人员人数及各层次人员占总人数比例如图2所示。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1.2 服务业绩情况

从促成技术转移情况来看(图3),2021年浙江省26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交数量4 393项,成交额为33.7亿元;促成公共财政项目成交数量792项,成交额为3.4亿元;促成国际技术转移项目成交数量110项,成交额为0.8亿元;促成重大技术转移项目成交数量155项,成交额为38.7亿元。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从服务情况看(图4),2021年浙江省26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组织交易活动1 435次,组织技术转移培训32 594次,服务企业数量26 834家,解决企业需求15 414家。可以看出,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浙江省技术转移转化的进程,促进了技术创新,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1.3 服务考核情况

2018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全国各省市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进行了综合性考核。考核指标采用科技部制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体系,科技部考核内容为机构建设的基础条件、服务绩效、服务能力、规范管理和社会信誉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开展考核评价工作,通过考核引导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向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迈进,让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在各地区技术转移转化进程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在2018年综合性考核中(表3),浙江省27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整体较好,5家机构考评结果优秀,占全省机构总数的18.5%,占全国考核结果优秀的比例11.1%;12家机构考评结果良好,占全省机构总数的44.4%,占全国考核结果良好的比例8.5%;9家机构考评结果合格,占全省机构总数的33.3%,占全国考核结果合格的比例1.8%;仅1家机构考评结果不合格,占全省机构总数的3.7%,占全国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比例1.9%,0家被取消资格。

表3 2018年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考评结果

从2018年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考评结果可以看出(表4),选取表现较好的江苏省与浙江省进行对比分析。江苏省45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里有6家考评结果为优秀,占全省比例13.3%;而浙江省27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有5家考评结果为优秀,占全省比例18.5%。从这一点来看,浙江省要比江苏省更胜一筹。而江苏省评审结果为良好和合格的分别是22家和17家,分别比浙江省同等考核结果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要多出10家和8家。而江苏省没有不合格和被取消资格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可以看出,江苏省在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的数量、整体规模、建设质量和服务绩效上都要优于浙江省。

表4 2018年江苏省和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考评结果

2 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现状分析可以得知,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整体实力偏弱、依附高校机构较少、区域分布不均衡,国家技术转移项目和重大技术转移项目的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系列问题间接反映了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在建设和服务方面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

2.1 整体规模有待提升

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2018年为27家,2021年数量为26家,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位列第5名,远低于北京市的51家,江苏省的45家,广东省的34家。在浙江省26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中,省内依附于高校而成立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仅有3家,远低于省内其他机构类型所占比例。而江苏省45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中,依附高校建立的机构为28家,占比为62%,不仅高于浙江省机构总数,更是远远高于依附高校而建立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数。说明浙江省高校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对接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不能够确实有效地发掘企业需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匹配,缺乏高校与企业间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

2.2 区域分布不均衡

浙江省26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中,有11家分布在杭州市,6家分布在宁波市,两个城市占绝了机构总量的65.4%,湖州分布3家,而其他6个城市均仅仅分布1家,且衢州、舟山、台州、丽水4个地级市未能建立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江苏省较浙江省而言,45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较均匀地分布于各地级市,南京市分布有18家,苏州9家,无锡、徐州、常州等分布2~4家不等。衢州、舟山、台州、丽水4个地级市的总体科研水平较为薄弱,加上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的空白,导致这些地区更难将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企业所需实际技术需求。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在浙江省的不均衡分布,将会影响《浙江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推进,影响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整体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等依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2.3 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从服务业绩可以看出,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项目和重大技术转移项目的服务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与江苏省相比,在组织交易活动次数、组织技术转移培训、服务企业数量以及解决企业需求方面明显低于江苏省。从考核绩效上可以看出,浙江省良好考评结果机构数量较少,在占全国比例上,仅为江苏省的1/2。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中人才缺乏是服务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缺乏。人才的缺乏将会极大影响众多创新主体在技术转移转化中的对接需求。

3 策略分析

3.1 完善成果转化对接机制

打破科技信息差,是完善成果转化对接机制的前提。江苏省之所以可以建立起多所依托于高校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是因为科技信息在政府的推动及平台建设下可以无差别流动。而浙江省政府在推动科技信息流动时力度不够,没有出台相应政策和建立平台为技术转移机构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依托于产学研科技平台,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机制,让科技信息在企业、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间可以无差别披露。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联盟,将高校、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联合起来,让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联盟成为助推成果转移转化的桥梁。浙江省各地高校以信息共享平台和产业联盟为基础,努力实现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科技需求的匹配与对接,力争发展成为依托高校而建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从机构类型上完善浙江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布局。

3.2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在江苏省重要城市均匀分布,关键在于南京市和苏州市的辐射作用,以及当地政府对技术转移能力足够重视,并可以将产业、区位等优势与技术转移服务相结合,形成协同发展的模式。

鉴于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以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以长三角为辐射中心、以杭州市和宁波市为辐射主体,大力支持拥有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地级市建设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为地区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贡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同时,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建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地方政府为机构的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尤其针对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四市,根据地方产业优势,政府通过完善基础配套和政策配套,为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的申请和建立提供切实的保障。

3.3 优化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加强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引进与培育。通过实地调研,充分借鉴江苏、山东等优势省份的人才建设方案,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先进经验,培养金融、经济、法律、创新合作、产权等相关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技术、财务、法务、商务、管理等相关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以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体系。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技术经理人的专业化培训,并制定培训的行业化标准,以保障技术经理人的培训质量。同时,基于浙江省现阶段国家技术转机构转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股权分红激励、所得税延期纳税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的绩效评价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所有权和一定年限的长期使用权。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浙江省江苏省
《初心》
江苏省交通图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江苏省政区图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