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滨州模式”

2023-11-25 12:12郭庆昌魏春秀万菲菲
乡村论丛 2023年5期
关键词:三产融合融合发展

郭庆昌 魏春秀 万菲菲

摘要:“三产融合”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模式,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深入探索规律、总结经验、示范跟进,笔者搜集整理提炼了山东省滨州市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引领、基地建设、企业培育、科技驱动、四新推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利益联结和典型示范”发展模式,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乡村产业 融合发展 滨州模式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人口389万,其中农业人口201万人,2022年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10∶42.6∶47.4。近年来,滨州市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的部署要求,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优化产业布局,探索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滨州模式”,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始终把政府主导规划引领,作为“三产融合”的主要推手

2009年,山东“黄蓝”两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市作为主战场,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倾力打造“粮丰林茂 北国江南”的乡村生态品牌,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意见》《关于大力培植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6〕54号文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印发了《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滨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5个工作方案,并进行部门分工,齐抓共管。这些意见、方案和规划的出台为滨州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滨州市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用于涉农财政股权投资,对于部分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全市产业区域布局调整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新上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均有资金奖补,并把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全产业链发展纳入市对各县(市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采取月调度、季通报方式予以推进。

二、始终把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作为“三产融合”的根基

一是抓农业投入品执法管理。坚持日常执法监管与专项联合执法整治相结合,为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涉及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市场开展全面检查整治行动,2022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农资生产企业、蔬菜基地1000余家。二是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按照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部署要求,安排定时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根据监测情况,召开全市质量抽检专题会议,以信函的形式,对于农残超标县区党委、政府实施情况通报。三是抓认证管理与品牌建设。认真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奖励政策,扎实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的培育、获证产品续展与升级认证、无公害产地认定与巩固等工作,2022年,全市新增“三品一标”62个,总数达到442个。省、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认定以来,经全市各级共同努力,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50个,面积20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0%。

三、始终把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三产融合”的中坚力量

在全省率先實现了市、县(区)两级梯次认定农业产业化市、县(区)重点龙头企业及动态管理机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动态档案化管理,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区)行动计划,市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认定和动态管理,农业产业化工作年度考核机制和市、县(区)两级财政均设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以及支持龙头企业扩大规模上档次等“六大率先行动”,为滨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涌现出了像西王集团、三星集团、香驰控股、渤海实业、中裕食品、愉悦家纺、广富肉类、亿利源、友发集团、齐鲁浩华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涵盖全市粮棉林牧渔五大主导产业,带动了全市90%以上的粮食、90%以上的棉花、90%以上的畜禽、70%以上的水果加工转化增值,对于促进滨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中国糖都”“中国玉米油城”“中国第一牛县”、良好棉花示范市和多件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创造了棉花加工世界第一、玉米葡萄糖生产亚洲第一和牛肉加工量、玉米油销量全国第一等发展成就。

四、始终把提高科技驱动水平,作为“三产融合”的源动力

一是注重创新环境营造。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也是企业不断向前的动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如对新入选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入选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设立市级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等。二是注重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玉米、小麦、大豆三大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滨州以来,共完成研发类项目128项,解决企业急需科研难题37项,申请专利143项,有力促进了当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注重数字农业发展。建设完成了京东黄河三角洲(滨州)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数据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嫁接滨州特色产业。如阳信亿利源公司投资1亿元打造5G智慧牧场,利用先进的智能化设施设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肉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为牧场经营管理者提供准确、实时的过程数据,有效地指导牧场高效生产经营。

五、始终把推广应用新业态新技术作为三产融合的新举措

一是把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作为支持农业新业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中国(滨州)跨境电商高峰论坛暨滨州跨境电商产业园与华拓跨境电商商学院揭牌仪式在滨州举行。京东黄河三角洲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数据中心建设完成,北海经济开发区也正在致力建设为服务京津冀、辐射华中东、面向全世界的大数据产业中心。通过利用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与滨州特色产业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催生出多种新业态蓬勃发展,带动地方农业、文化、服务业等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比较突出的当属沾化冬枣产业,沾化区充分发挥冬枣大数据系统优势,结合齐鲁浩华公司冬枣标准体系,实施“电商+”销枣战略,与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建立网上冬枣旗舰店,积极引导冬枣营销大户和枣农建立网销商店,足不出户把沾化冬枣销往全国各地,2022年沾化冬枣电商销售占比突破40%。二是提出大力实施“渤海英才·海纳工程”,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推动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先后制定出台了支持人才创新创业“40条”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着力打造创业给资金、项目有资助、科研有平台、岗位享津贴、住房有保障、服务全方位的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目前,全市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500余人,其中与滨州市合作的“两院”院士3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1人,滨州市正日益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优选之地,有力地推动了新技术在滨州农业的应用水平。三是引领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由农产品加工业向食品工业转化,由食品工业向预制菜等品牌农业转化为工作重点。目前,滨州市制定了预制菜“五千”三年行动方案。2025年底前,培植壮大预制菜经营企业1000家以上,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发展预制菜先锋村、先锋企业党支部1000个以上,发挥企业市场龙头作用,对接预制菜原料生产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1000个以上,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引育预制菜品系研究人员(专家)突破1000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特色产业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六、始终把推广产业集群化发展作为“三产融合”的主攻方向

产业集群是指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指在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内,由许多企业和其他机构组成的相互关联的网络。这些企业或机构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互通、知识共享、技术交流等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具备竞争优势的经济整体。近年来,滨州市抢抓机遇,追随国家战略,超前谋划、积极作为,先后入围山东沿黄小麦、肉牛、大豆等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项目,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21亿元,推动实施了38个农业项目建设,撬动了近5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对于促进滨州小麦、肉牛和大豆产业提档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以此项目建设为抓手,示范跟进玉米、棉花、畜禽、生猪等产业集群建设,2022年粮食、畜牧产业两大集群分别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846亿元和1315亿元。这些产业集群在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人才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进步。

七、始终把农企利益联结关系,作为“三产融合”的重要内容

市场的不确定性给农业经营者造成了巨大考验,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如何让经营者减少风险和损失成为重要课题,让企业紧密联结和带动小农户成为多方共赢的不二选项。从滨州市发展情况看,快速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基地和市场的无缝连接,完善了小农户和企业利益的紧密联结关系,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如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推广优质麦种植,以“五统一、三免、一加”优惠订单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市近15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30余万订单农户年可实现增收5.1亿元。又如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发展思路,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与农业园区”两区同建,流转吕艺镇41个行政村土地,进行新型城镇化改造、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近2万户实现稳定增收等。

八、始终把总结推广典型,作为“三产融合”的有效手段

典型引路是关键。对不断涌现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典型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召开现场会议、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发动社会力量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表现形式上看,滨州市的消费终端型、休闲体验型、经济循环型和产业智慧型等“四型”发展比较突出。滨城区小麦、阳信肉牛属于消费终端型。像中裕食品、亿利源、广富等,均在原料生产、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配送、餐饮及电子商务各环节有所作为,实现了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的无缝对接;像博华农业、鑫诚科技为代表的近50家市級现代农业示范园,在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多功能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带农增收明显,成为引领滨州市休闲体验型发展的典型代表;又如阳信肉牛产业,像鸿安、华阳、借箭等企业实现了饲用玉米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以及牛粪等废弃物造肥还田的粮、畜生产循环模式;产业智慧型方面,像西王、香驰、中裕、鸿安、亿利源、新盛、浩华、友发水产以及愉悦家纺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始终高度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支撑和推动企业发展,其智能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滨州市的农产品加工业正引领该市农业迈向3.0、4.0新时代,成为产业智慧型农业发展的典范。

(作者单位:滨州市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三产融合融合发展
湖北宜都市柑橘农业循环经济研究
“三产融合”怎么合?
诸城:工业强县的“三产融合”之路
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的农业园区规划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