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EOD”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探究

2023-11-25 17:20刘柯含
中国市场 2023年31期
关键词:政府部门环境治理生态

刘柯含

(云南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各方面的进步,社会环境问题日益明显,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也成为重要工作,这当中,关于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会影响城市的建设水平,也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重视探究有效的发展模式与创新方式,使城市获得可靠建设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用“PPP+EOD”能够为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引导,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获得提升。

1 “PPP+EOD”概述

“PPP+EOD”其中的EOD是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发展理念与PPP相结合被称为“PPP+EOD”模式。而EOD也是帮助PPP项目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EOD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作为基础,采取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这也使得EOD模式成为与PPP项目共同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因此,我国开始实施“PPP+EOD”模式,并积极推动PPP项目的创新发展。所谓EOD理念的本质就是生态发展理念,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只有发展“PPP+EOD”模式才能保障PPP项目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PPP+EOD”模式对推进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解决生态环境融资难的问题,还能提升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造血能力,从而推进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尤其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方面的变化实际就会对社会整体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尤其关于社会环保与生态保护方面的相关问题,实际更加需要重视加强对其中某一方面的分析,以了解其他相关方面的变化与表现,进而做好对整体的引导与带动,使社会可持续发展获得支持与引导,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相关的发展问题,使各方面保持稳定的合作与交流,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

2 “PPP+EOD”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PPP+EOD”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

2023年4月1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随后15日EOD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再之后又联合发布《关于同意开展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确定了58个项目在2022—2024年开展试点工作。虽然疫情仍旧存在,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这一系列动作又让环保行业迎来新一轮的活力。PPP与EOD都有几处共同点,不仅可以解决生态环境治理上“缺钱”的问题,还能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本参与相关设计。同时,相关项目的投资体量比较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还需要完善的机制保障模式的正常运行。由此来看,PPP和EOD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虽然PPP模式在我国已经取得长期的实践,并得到大量的经验,但从总体来看,EOD仍处于试点阶段,比如在县级地区开展水务、生态治理等修复类项目。相关部门针对PPP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就有提到,“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一方面,现阶段的经济形势需要基础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PPP现在正处于“冷静期”,需要一定的热度重新激活。这就导致开展“PPP+EOD”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观察并解决[1]。

2.2 “PPP+EOD”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推动PPP热潮中,相关项目暴露出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乱象频发、弊病百出等,其原因是开展PPP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还不足,制度法规也不够全面,这就导致PPP项目发展的时间不足,从而造成PPP开展出现问题。第一,开展PPP项目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比如在PPP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管控放松、发展粗放的问题,导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调问题,不仅会导致大量PPP项目泛化,还会导致烂尾的现象。第二,PPP模式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属于合作关系。一般由社会资本集中投资建设,再分期收回成本。如果政府在与社会资本合作期间,出现不遵守契约的情况,会造成社会资本出现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第三,民营资本参与度不足。PPP模式的核心就是引入民营资本,缓解政府在基建投资方面存在的困境。但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国有企业参与较多,而民营企业较少,这也是开展PPP项目存在的问题。第四,在发展PPP项目的过程中,相关审批的流程比较烦琐,会影响效率。由于PPP项目的开展会涉及多个部门,如果相关政府机构存在办事效率低的问题,就会降低项目的审批效率,不利于PPP项目的开展。同时,还会存在地区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政府人员对项目的审批会存在差异,特别是一些审批人员如果专业程度不能满足PPP项目审批的需求,就会降低PPP项目的审批效率,不利于PPP项目审批的顺利进行。第五,存在法规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一方面,国家法律法规层面会存在缺失的情况,无法保障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不同部门之间法规存在差异,比如财政部与发改委的规章可能会存在不一致的内容,这也会影响PPP项目的开展。第六,存在负债的问题。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PPP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预算额不足的情况,这就会导致不能按时支付企业的相关费用,从而加重债务,导致债务危机的发生。第七,在PPP项目中,政府部门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但由于一些地区政府忽视了自身的职责,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财务上。这就会导致政府部门不能发挥出自身的职能和作用,从而给PPP项目的开展带来严重的影响。第八,PPP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一些人员会存在监管不当、乱收费的情况,这就会对PPP项目的开展造成影响,不利于PPP项目的顺利开展。第九,政府方面在开展PPP模式的过程中,不仅会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还容易导致企业陷入窘境,从而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而这些问题同样也会出现在EOD模式中,给“PPP+EOD”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2]。

3 “PPP+EOD”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3.1 加大政府职能

在开展“PPP+EOD”模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作用,充当“PPP+EOD”模式中的领路人。第一,政府部门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并加强“PPP+EOD”模式的学习,不仅应该制作便于企业学习的PPP资料以及宣传彩页,还应该制定符合地区发展的“PPP+EOD”操作流程,这有利于提升“PPP+EOD”项目的办理与宣传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推动“PPP+EOD”模式融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内与对外的宣传力度,正确认识“PPP+EOD”模式的开展意义,做好相关项目的利益分配工作。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完善领导层级的体制,可以专门任命一些领导人员成立推广“PPP+EOD”模式的领导小组,并明确相关责任。这有利于更好地推动“PPP+EOD”模式,从而促进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进行“PPP+EOD”模式推广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重视开展“PPP+EOD”模式,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比如通过授课、看视频、参观等方式提升对“PPP+EOD”模式的认识与了解,这对开展“PPP+EOD”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次,政府部门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可以针对“PPP+EOD”模式的一些优势进行宣传,并将开展过程中合作关系以及利益分配融入宣传中,同时还可以运用新媒体的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从而提升“PPP+EOD”模式宣传的认可度,有利于提升“PPP+EOD”模式招商融资的水平。最后,相关部门应该开展不同群体的“PPP+EOD”模式的业务培训,并要求项目企业参加相关培训,从而帮助相关企业学习“PPP+EOD”模式中的一些法律法规等内容。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开展专题培训,针对基本知识、案例经验、法律政策等内容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培训的效果,保障“PPP+EOD”模式的顺利开展。第三,政府部门应该完善自身的服务职能,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其中。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协调工作,在开展“PPP+EOD”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发挥牵头的作用。由于“PPP+EOD”模式的开展会涉及多个部门,只有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才能有效提升“PPP+EOD”模式的开展效率,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部门在推动“PPP+EOD”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做好顾问的工作。特别是在“PPP+EOD”项目的规划、准备以及采购等方面,相关部门应该聘请专业性较强的顾问、律师等专业人员参与到项目的分析与评价中。同时,在项目的建设中应该做好绩效评价工作,并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最后,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使社会公众成为项目的评价者与监督者,这有利于提升“PPP+EOD”项目的开展水平,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政府部门应该完善保障社会资源利益的政策。首先,应该完善风险共担机制。由于政府部门在法律变更以及政治风险等方面承受能力较强,而在融资、经营等方面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合理地进行风险分配,这有利于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从而保障“PPP+EOD”项目的顺利开展。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利益共享机制。由于PPP项目具有长期性,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制定利益共享机制,在保障社会利益的情况下,完善利益分配方案,这有利于保障社会资本参与到“PPP+EOD”的项目中。最后,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动态调节机制。如果私人部门在“PPP+EOD”项目中利润比较低,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合同对其进行补贴;如果私人部门在“PPP+EOD”项目中利润比较高,相关部门就应该按照合同内容控制其利润,这有利于保障“PPP+EOD”项目的健康可持续性[3]。

3.2 “PPP+EOD”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PPP+EOD”项目的开展有助于带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做好相应的规划措施,加强EOD理念的运用。首先,“PPP+EOD”模式是一种新型模式,基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以发挥出生态文明的内生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和生态的综合发展。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做好“PPP+EOD”项目的统筹规划,明确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的范围,比如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发展等。其次,应该做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之间的成本收益测算,不仅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实施,还要筹划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开发项目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选择“PPP+EOD”实施模式,并提升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水平,从而保障“PPP+EOD”项目顺利开展。再次,在开展“PPP+EOD”项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其中的差异与不足,并结合地区城市发展的情况破解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提升“PPP+EOD”项目的开展水平,从而推动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地方开展投融资规划,重视各项财政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最后,政府部门还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加强对“PPP+EOD”模式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PPP+EOD”模式的效果,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4]。

3.3 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PPP+EOD”项目的过程中,明确双方合作边界以及合作范围,并允许社会资本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相关权益并进行专业化的经营。同时,还应该加快生态价值的转化,并保障项目的产出以入股、租赁等方式流入市场,从而提升生态资产的价值。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PPP+EOD”项目体系。第一,做好“PPP+EOD”项目的规划,并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制定相应规划部署。第二,政府部门应该在项目中扮演引导的角色,并做好顶层设计,因地施策,并做好融资服务工作。第三,政府部门应该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做好资源的统筹,挖掘一些优质资产,同时还应该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保障。

3.4 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监管

政府部门应该以项目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PPP+EOD”项目的全过程,这有利于提升对“PPP+EOD”项目的监管水平,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积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不仅应该重视项目的认定、采购等环节,还应该明确适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EOD”模式,并做好融资管理、项目监管、绩效评价、采购程序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应该按照城市的发展规划做好财政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应该规范选择合作伙伴,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PPP+EOD”项目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对合同文本进行细化,并重视合同管理工作。不仅应该加强对“PPP+EOD”项目的起草、履行、变更、转让等全过程管理,还应该通过合同表达政府可以履行义务以及分担风险的意愿。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并保障社会资本合理收益,这有助于促进“PPP+EOD”项目的顺利开展。最后,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将生产者与监管者分离,不仅要加强监管,还要做好组织协同与项目评估,从而保障相关项目顺利进行。此外,应该在合同到期后,做好技术移交、财务交割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还应该以合同参与方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这有利于保障“PPP+EOD”项目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

4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知,“PPP+EOD”项目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作为基础,采取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地区政府应该重视“PPP+EOD”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作用,充当“PPP+EOD”模式中的领路人。比如做好政策的支持、加强对内与对外的宣传力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完善自身的服务职能、鼓励公众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完善保障社会资源利益的政策。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规划措施,加强EOD理念的运用,并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加强对“PPP+EOD”模式的运用。再次,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完善的“PPP+EOD”项目体系。最后,政府部门应该以项目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PPP+EOD”项目的全过程,加强对“PPP+EOD”项目的监管,这有利于保障“PPP+EOD”项目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政府部门环境治理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