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研究
——以《热爱生命》为例

2023-11-25 07:12甘肃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10期
关键词:蒙田人文精神高中语文

◎甘肃/杏 娜

《热爱生命》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短文三篇》一课中的一篇,该文选自法国人文主义作家米歇尔·蒙田创作的随笔集——《蒙田随笔》。这本随笔集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在随笔集里,蒙田对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无所不谈,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展示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一、《热爱生命》中的人文精神

《热爱生命》这篇文章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其生命意识。生命是人的本体,每一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但是,拥有生命不代表真正理解生命,不理解生命就无法真正面对和解决生命中的重要问题。在《热爱生命》中,蒙田用寥寥数语就道破了生命的真谛,“度日”和“打发时光”是生命中的日常形式。作为普通人,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几乎是重复的,其中的变化微乎其微,我们很容易沉沦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中。于是,一种被哲学家海德格尔和尼采称之为“无聊”的形式就涌现出来,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几乎就是这种“无聊”。但“无聊”就没有意义吗?当然不是。“无聊”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它对生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聊”可以使人停下急促的脚步,使人在追赶速度的现代性社会中重新认识自己。正是因为“无聊”,人们才突然发现自己的存在,才会引起对生命的反思。“无聊”成了抵抗现代“娱乐至死”的一大生命机制。“无聊”在现代社会中最大的作用就在于使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存在,并在这种存在的意识中反思自身的处境,因而逐渐成为生命意识的重要显现。

现代社会中生命被拆解为时间的刻度。一分一秒、一小时、一天、一周、一个月……这就是现代社会中生命的真实存在。它已经和传统社会中的生命体验明显不同了。在传统社会中,生命是一个完整的存在,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一种延续的关系。但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延续绵延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时间不再是环形的,不再是无限延续的,变为一种线性的观念。生命成为一段时间的线条,可以在上面分成一段一段的断裂的时间碎片。生命就这样被拆解成为机器零件一样的存在。在《热爱生命》中,蒙田暗示了现代社会到来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时间难题。蒙田意识到现代社会的线性时间将人的生命分解为碎片的危险,而人们却并没有屈服于这种危险,而是在危险中寻找机会,试图重建时间的完整性意义。蒙田所给出的建议是去“享受生活”,而不要为时间所累。增加生命的厚度和份量,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蒙田还引用了苏格拉底的例子。讲述了苏格拉底在长达二十七年的时间里饱受各种非人的折磨和摧残,但是仍然保有一颗青春之心,愿意和那些孩子一起玩耍。在蒙田的眼中,这就是真正的快乐,这就是真正的有意义的生命——不屈服于现代性的线性时间,而是通过整合生命中的乐趣,使生命重新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热爱生命》中,蒙田不仅谈了“生”的问题,也谈了“死”的问题。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死”的问题往往是被“生”的问题所统摄。换言之,“死亡”在本质上并不真正存在,它只不过是一个中介和过渡状态,是通往重生的必经之路。因此,死亡就成了生的一部分,也成了一种禁忌话语被封存在人的潜意识之中了。其实,死亡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一再被低估,死亡的意义无可替代。就像蒙田在《热爱生命》中所表达的一样,死亡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一种重要体验。当然,这种重要性不仅仅是从生命的完整性意义上说的,因为死亡本身所具有的启示意义和反思意义,就足以构成一个具有自主性的重要命题。因而,探讨死亡也是在探讨生命的重要话题。因为死亡的存在,生存、生活才具有意义。尤其是在每一天周而复始的劳作中,正是因为生命限度的存在,我们才可能去认真审视每天的生活,也才会拥有反思生活的勇气。

说起生命,便不能不谈生活。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生活才是生命的最为日常的形式。生命可能是高贵的、平等的,但生活则不是这样。生命也许只有在真正失去那一刻才会变得具体,但生活无时无刻都是具体的,我们时刻都在感受它的形状和气息。也正是因为这种“随时感受”所带来的熟悉感,我们对生活也逐渐丧失了新鲜感。蒙田在《热爱生命》中告诉我们,热爱生命就是要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琐碎小事,热爱生活中的正向和负向情绪,热爱我们生活的每个时刻。当然,生活中并不都是让人愉快的事情,因此,热爱生活就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无法决定外在的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生活乐趣的大小跟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有关,与我们的心态密不可分。“乐趣”是生活中的关键,如果心态好,枯燥也可以变成乐趣。所以,热爱生活是需要技巧和能力的。如果说,热爱生命是一种本能,那么,热爱生活则需要能力和勇气。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

(一)立足文本,挖掘人文精神

蒙田的《热爱生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而对于这种人文精神的解读和阐释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就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人文精神。蒙田在《热爱生命》一文中认为人文精神肯定是与生命相关的,那么关于人文精神的解读就要围绕“生命”这一主线展开,去探究、解读其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是基于文本解读展开的,教师要做好的第一点就是提升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文本有哪些人文精神需要传递给学生。

(二)善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解读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教师的基本功。解决了教师方面的问题,但另一个问题却又浮现出来,那就是该如何把教师解读出来的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这就涉及方法的问题。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问。因为教师是通过提问来推进课堂教学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堂提问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体现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反思,在兴趣和反思中传递给学生相应的人文精神。教师的提问必须要有针对性,要确定一个相互衔接、富有层次感和逻辑的目标锚,通过总体思想的引领,以目标锚为线索和链条,贯穿起整个课堂的人文精神主线,从而实现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目标。这种提问和渗透一定要有计划性和长期性。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并非教师满堂课的提问都要与此有关。问题的量要与课程形式和课堂氛围相宜,要与学情相契合。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是融合式,即教师不专门、不刻意去提一些专门的关于人文精神的问题,而是把关于人文精神的问题融合在知识点和考点的问题中,这样不至于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学习《热爱生命》一文时,提问可围绕生命主题,遵循生死——生活的文本逻辑,避开直接生硬的提问。可旁敲侧击地向学生发问,结合以往学习过的传统文化知识点和课文中的警句,同时把这些作为作文的素材,与高考相衔接。这样的提问既有目标,又富有人文精神。

(三)化用故事,增加趣味性

人们喜欢听故事,故事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具有示范性,而故事中人物身上的品质则可以借用,使之成为鼓舞学生前进的精神力量。在选择故事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故事。在故事的讲解中,教师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而且一定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合理想象,人文精神也就自然而然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比如,在学习《热爱生命》一文时,可以把文章中关于“生死”“生活”的问题与蒙田的故事、苏格拉底的故事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形象生动地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人文精神不会自动从课本里跑出来,它需要教师的创造性解读和挖掘,需要教师赋予其新意。在这个信息时代,传统的解读逐渐被学生厌倦。有了解读,教师还需要创设有效的路径——针对性提问,但提问也有其理性的局限,这时候就需要形象性的手段——讲故事,三者是循序渐进、互为依托的。

猜你喜欢
蒙田人文精神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阅读蒙田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妙 答
妙答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蒙田笔下“旅行”一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