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 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强调:“注重单元课文整体性,突出知识系统性,有效进行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需要聚焦语文学科素养,以单元为学习单位,完成一个具体的大任务或者大项目。教学中教师应明晰单元特点,提取大概念,设计大情境,完成大任务,不断延伸、拓展,以达成“读一篇——通一类”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单一知识的讲解。“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是以单元学习为基本单位,统筹知识、情境、问题、活动等学习元素,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首先,聚焦单元主题,有效提取核心概念。“大概念”以宏大主题为核心,广泛整合学习材料,形成“迭代式”学习逻辑。其中,提取单元“概念”是开启大单元有效学习的关键。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为主线,将阅读与写作融合,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聚焦单元学习主题,提取核心概念,进行体裁或是情感组合。比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选取了《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登高》等八首诗歌,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表达交流能力。教师可以围绕“乱世中人生抉择”为学习主题,重新整合学习资源,设计学习任务。具体为:(1)以“乱世中‘忧’与‘归’”为学习主题,阅读《短歌行》《归园田居》,探究曹操与陶渊明的人生抉择;(2)以“出”与“入”为主题,阅读《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如娇·赤壁怀古》《归园田居》四首诗歌,分析其人生困境及其突围方式;(3)以“生命韧度”为主题,阅读《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如娇·赤壁怀古》,比较李清照与苏轼的经历,品悟其“柔中带刚”的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其次,聚焦学习任务群,形成概念性知识。新课标共提出了18 个学习任务群,分别对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最大化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大概念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习任务群目标为先导,提取相关概念,设计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建构核心知识。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为例,该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的小说作品,真实地再现了不同文化情境下的众生百相。立足单元小说的文体特点,以“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为先导,寻找相应的学习概念是开展本单元学习的关键。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四篇小说的文体特质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文体思维进行大单元阅读鉴赏与创造。具体为:(1)文体知识概念建构,即“荒诞派”小说具有“真实”与“荒诞”的特点,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个角度梳理出《促织》《变形记》两篇小说的具体表现;(2)概念特点分析,即“荒诞派”小说强调变形与夸张,选取恰当的角度,分析鉴赏《促织》和《变形记》哪个更符合此特点;(3)概念有效迁移,即“人性异化”是“荒诞派”小说的本质,联读本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和《祝福》,选取两篇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分析其是否具有“荒诞派”的特点,并探究“荒诞派”小说的现实意义。
可见,在大单元教学中,应以大概念为本,以核心素养为指向,优化大单元学习内容,做到“抓大放小”。
情境是围绕相关学习主题,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场域。“大情境”是指整个大单元学习情境,它是大单元教学的起点。有效的“大情境”需要依托大单元学习内容,打通课本知识与现实的生活认知,实现语文深度学习。
首先,聚焦单元学习要素,设置“大情境”。大单元情境的创设需要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驱动,真正建构大单元学习的知识体系。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打破了文体局限,有效地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习元素相结合,实现了语文学习综合化。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单元目标,横纵分析文本,提取学习元素,设计学习情境。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选取了《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三篇社科文,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论著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立足社科文术语、概念内涵和外延等学习要素,创设以下大单元学习情境:
《大众科学》杂志开设了“读科学文化论著”的专栏,积极引导高中生了解自然、探索科学。现在该杂志社主编向振华中学高二年级广大学生征集相关专栏的文稿。请你以选择性必修(下)第四单元相关文本为素材,设计阅读专栏,撰写阅读文稿。
上述情境有效统整了单元学习内容,打通了文本之间的联系,系统地帮助学生建构该类文本的学习模式。结合此情境,学生可以从社科文“概念分析”“观点思路”“语言表达”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鉴赏,设计“读文明理”“赏文晓事”“无限探究”等专栏。为了进一步落实本单元“求真求实”的人文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解说词,表达自己对宇宙或者人类的深度思考。
其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大情境”。以“大情境”统领单元教学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可以实现语文课堂效益最大化。真实的学习情境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设计核心学习任务,积极地帮助学生建构“积累——迁移——运用”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比如,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时,教师不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以下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语言实践。
为了提升广大在校学生的文学素养,校新月文学社积极开展了“和而不同的君子文化”辩论赛。高一年级选择了《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三篇古文作为活动素材,学习经典的语言艺术技巧,体悟先贤的伟大思想,积极编辑“君子文化”的辩论集。
可见,在大单元教学中,以“大情境”整合学习内容,统领课堂学习,贯通阅读、写作、活动,进而实现“读一篇通一类”。
大单元教学以大概念为载体,将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大任务”是有效落实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核心。“大任务”需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将核心知识转化为个体语言经验。
首先,聚焦单元目标,设置“核心任务”。大单元学习目标以核心知识为载体,依托有效学习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基于单元目标,科学设计“核心任务”是大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比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学习之道”主题单元,教师可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确定“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为单元学习目标,设计以下核心任务:
为了迎接五四青年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校团委以“说文论道”为主题向广大学生征集文稿,形成文稿集。
要求:稿件论述具有针对性,以《师说》《劝学》为题材,写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
其次,注重循证应用,设置具体“小任务”。为了让核心任务有效落地,教师需要巧用“循证”法,引导学生巧用文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仍以上述“学习之道”主题单元为例,为了有效完成“说文论道”论文集,教师可以以“说理针对性”为核心学习点,设计以下三个“小任务”。具体为:(1)初识学习之道,即阅读《师说》《劝学》两篇文本,搜集有关“学习之道”名句,张贴到“班级日签”宣传栏;(2)感悟“学习之道”,即绘制两篇文本的思维导图;(3)陈述“学习之道”,即围绕生活中学习之论(如,机械学习、学习有无价值、碎片学习……)等等话题,谈论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搭建可视化的学习平台,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真正实现语文学习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为了有效生成上述“说文论道”文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为文集设计腰封、序言、封面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运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孟子译注》,提炼孟子的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博喻的写作手法,并帮助以孟子的口吻写一篇《劝学》。
由此,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紧扣单元主题,有效设计阅读、鉴赏、仿写、创造等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思维不断进阶,扎实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