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嘉亮 朱燕
腰痛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症状, 引起腰痛的原因较多, 到目前为止, 多数腰痛原因尚不明确。据统计, 引发腰痛的诸多原因中, 由椎间盘本身病变导致的椎间盘源性腰痛占所有腰痛的39%左右, 远高于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痛[1]。椎间盘源性腰痛多由椎间盘内部病变刺激椎间盘疼痛感受器所产生, 临床表现为不伴有神经受压、根性症状和节段过度活动等。当前临床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包括微创治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 但由于各种治疗方案本身的局限性, 疗效并不显著[2]。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 西医保守治疗中并无根治性疗法, 多使用非甾体类药物缓解患者炎症与疼痛感, 但复发率较高, 为患者带来长期痛苦。当前临床越来越多学者推荐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物理疗法辅助治疗。中频脉冲电是临床上常用的西医物理疗法, 通过对患者腰椎神经进行刺激, 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组织炎症与水肿,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中药封包是中医治疗筋骨伤痛类型疾病的常用外治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药物热敷温热作用, 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将中药直达病灶位置, 从而缓解局部水肿、僵硬和肌肉痉挛, 进而缓解患者疼痛程度[4]。因此, 为提升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选取本院2021 年7 月1 日~12 月31 日收治的90 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 年7 月1 日~12 月31 日收治的90 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 依照1∶1 比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部不适和疼痛, 反复发作时间>6 个月;通过影像学诊断发现椎间盘膨出;临床资料完整;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以往有腰椎间盘手术史者;合并脊柱感染或肿瘤者;合并椎体骨折者;合并椎体滑脱或节段型不稳者;不能配合研究与随访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x-±s)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①非甾体抗炎药物:给予患者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40072, 规格:0.2 g×6 粒)口服治疗, 2 粒/次, 2 次/d。②中频脉冲电:应用型号为HY-DO3 的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将两张电极板分别放置在患者腰椎双侧, 逐渐增加电流, 直到患者最大耐受量为止, 2 次/d, 20 min/次。以10 d 为1 个疗程, 每个疗程中间休息3 d, 共治疗3 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封包治疗。具体方法:使用的药物包括紫苏子100 g、白芥子100 g、菟丝子100 g、莱菔子100 g、吴茱萸100 g。将上述药物打成细粉, 加入40~50°白酒后搅拌呈糊状,装入备好的10 cm×15 cm 大小的纱布袋中, 封闭袋口后放入微波炉中高火蒸1 min 后取出, 使药包温度在70~80℃, 将药包放置在患者腰部应用适合的力度进行上下推烫。以局部温热感不烫皮肤为宜, 20 min/次,2 次/d。以10 d 为1 个疗程, 每个疗程中间休息3 d,共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疼痛程度 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 应用MPQ与VAS 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 其中MPQ 评分包括感情与感觉两个方面, 分别采取4 级评分法, 满分为8 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强。VAS 评分满分为10 分, 患者以主观自身疼痛感从0~10 分选取一个数值, 分数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剧烈[5]。
1.3.2 炎性因子及P 物质水平 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 离心后取上层清液,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TNF-α、MMP-3、IL-1β、P 物质表达水平。
1.3.3 功能康复水平 应用直腿抬高试验与ODI 评估两组患者功能康复水平, 其中直腿抬高角度越大代表下肢功能康复水平越好。应用ODI 评估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 分数越高, 代表下肢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VAS、MPQ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VAS、MPQ 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bP<0.05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 MPQ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6.52±1.95 3.85±1.54ab 7.95±1.02 3.50±1.14ab对照组 45 6.67±1.02 4.75±1.23a 7.75±1.95 5.60±1.86a t 0.457 3.063 0.610 6.457 P 0.649 0.003 0.544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及P 物质水平对比治疗前, 两组患者TNF-α、MMP-3、IL-1β、P 物质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TNF-α、MMP-3、IL-1β、P 物质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及P 物质水平对比( -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康复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ODI 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大于本组治疗前, ODI 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 观察组直腿抬高角度大于对照组, 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康复水平对比( ±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康复水平对比( ±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bP<0.05
组别 例数 直腿抬高角度(°) ODI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43.27±3.75 62.20±6.05ab 15.40±5.05 8.90±3.69ab对照组 45 43.68±2.62 58.30±7.28a 15.80±6.41 11.60±5.72a t 0.601 2.764 0.329 2.661 P 0.549 0.007 0.743 0.009
中医认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属于“痹证”、“腰痛”等范畴, 其发病多与外邪阻络、肝气郁结、肾虚不固具有密切关系[6]。该病属本虚标实证, 病位在腰, 肝肾虚为本, 风寒湿邪侵袭致气滞血瘀为标。多劳久伤则致肝肾虚, 正气不足, 气血痹阻不通, 筋脉关节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侵入人体经络, 留于关节, 则致气滞血瘀、经络阻遏、筋骨失养, 不通则痛, 则关节不利[7]。《内经》指出, 腰痛的主要病机为湿、寒、虚, 因此需以消肿止痛、驱寒除湿、疏肝补肾为主要治疗机理[8]。中频脉冲电治疗属于集药物导入、温热疗法及物理疗法为一体的物理治疗, 通过中频电流刺激能够改善局部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减轻组织水肿, 进而促进致痛物质排出体外, 促进炎症吸收, 刺激感觉神经, 进而提升疼痛阈值, 起到镇痛效果[9]。中药封包是临床上中医常用的外治疗法, 将加热后的药包放置在患处可以发挥舒筋活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之效[10]。因此, 本研究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应用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 望为临床提供参考意见。
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前, 两组患者VAS、MP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VAS、MPQ 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应用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能够减轻患者腰部疼痛, 疗效显著。本研究中所应用中药封包药物包括紫苏子、白芥子、菟丝子、莱菔子、吴茱萸。其中紫苏子可利气宽肠道, 白芥子可行气止痛、散结通络, 莱菔子可祛痰下气。紫苏子、白芥子和莱菔子三者构成三子养亲方, 具有调动机体潜力, 祛除痰湿, 改善机体代谢, 进而达到扶正祛邪、强生简体之效。菟丝子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吴茱萸可散寒止痛、温经通脉、降逆止呕、燥湿止泻。诸药合用共奏御寒气、通血脉、行药势的目的。全方配伍于证相适应, 还能够祛除湿、寒、风, 调和肝肾功能、行气安神、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疏经通络, 进而改善患者腰部疼痛症状, 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治疗前, 两组患者TNF-α、MMP-3、IL-1β、P 物质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TNF-α、MMP-3、IL-1β、P 物质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MMP-3、IL-1β、P 物质水平与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疼痛程度、炎症反应有明显相关性, 能够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11]。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应用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能够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这是因为, 中药封包通过热敷的方式能够促使患者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增加血液循环, 使中药能够快速渗透入皮肤, 加快患者对中药的吸收速度, 从而缓解局部皮肤充血、水肿等现象, 最终达到消肿止痛、补益肝肾、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进而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12-15]。中频脉冲治疗能够增加患者肌肉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 达到消炎止痛、消除肿胀的效果, 且其生物热效应能够促进致痛物质吸收及炎症物质渗出, 降低局部组织张力, 促进周围慢性炎症及关节慢性炎症吸收[16]。通过中药封包与中频脉冲电联合治疗, 两者相辅相成, 进一步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治疗前, 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ODI 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大于本组治疗前, ODI 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 观察组直腿抬高角度大于对照组, 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 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应用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能够提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水平。通过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感, 减少复发情况, 进而提升患者功能康复水平[17]。
综上所述, 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应用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能够减轻患者腰部疼痛程度, 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 提升功能康复水平,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