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教育应成孩子们的必修课

2023-11-24 01:46张玉胜
家长·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必修课生命孩子

张玉胜

“你都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进行生死教育?”清華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从事生死教育与安宁疗护工作多年。日前,路桂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死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尤其不能忽视儿童对死亡的认知,避谈生死可能将影响孩子一生。

鲁迅先生曾在《立论》中讲过一则故事,大意是说有户人家摆满月酒,来宾都在说恭维话,宾主尽欢。偏偏有个不开眼的说了句大实话:“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然后他收获了一顿大家的合力痛打。这则故事虽旨在讥讽当时社会上虚与委蛇的“处世之道”,却间接揭示了国人图吉利、忌讳死的普遍情结。诚如路桂军所言,国内缺乏系统性的生死教育。尤其是对于心智不全的未成年孩子,更极易因其年龄小而忽视死亡教育,这显然是一种由认知误区而导致的教育缺失。

纵观人的一生,应该接受的教育涵盖多个层面,比如知识教育、荣辱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技能教育、价值观教育等等,且大多强调“从娃娃抓起”。唯有最具根本和基础性意义的“生死教育”,不但成年人群体对此敬而远之,对未成年孩子更是讳莫如深。这不仅源于该话题过于沉重,更源于人们对死亡心存恐惧。其实,生命教育尤其是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是人类教育中不可回避的必然话题。它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对孩子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好好活着。

生老病死既是自然法则,也是生命的过程。未成年孩子正值身心发育、性格塑造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生死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懂得死亡的不可逆性、失能性、普遍性和不可预测性,从而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死亡应对能力和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知。比如,通过“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教育引导,让孩子学会感恩;通过“生命只有一次”的教育,让孩子们懂得敬畏与珍惜;通过对生命宝贵性、脆弱性教育,让孩子们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健康观念、远离校园欺凌。而开展生死教育的最佳年龄,就是其初具独立性意识的6岁左右。

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对死亡的无知和对生命冷漠让人揪心。几年前曾发生过两起令人唏嘘不已的事件:一个8岁男孩被11个未成年孩子群殴致死,当事孩子的回答竟是“闲来无事打着玩”;一群小学生面对欲跳楼自杀的女子,竟集体起哄“赶紧跳”。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现在有一些孩子“不怕死,却怕苦”。遇到被老师批评、跟父母拌嘴这样的小事就会轻易自杀。因为他们还不清楚事情之轻重、生命之宝贵。矫正孩子们的无意识和“玻璃心”,既不能过分呵护或简单斥责,也不能盲目进行“挫折教育”,而应当通过生死教育唤起其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法国作家蒙田曾言:“谁教会人死亡,谁就教会人生活”。生死教育需要专业知识和系统化课程,需要以接地气、柔软化的方式直面与实施。家长要选择时机,适度准备,借“清明”讲生死,便是一个很好的生命教育契机。

猜你喜欢
必修课生命孩子
鲸宝宝的必修课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在挫败中成长”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