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观”

2023-11-24 07:10:53范小玲
教师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政治课逻辑育人

范小玲

(连云港市城头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 22213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载体,它肩负着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教师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领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视角,来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等素养。教师必须树立一种“大思政观”,对学生进行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守正创新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晰地把握、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守正创新,始终引导学生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对具体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而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教师要借助思想政治课程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教学方向性和实效性的统一。方向性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力的前提,而实效性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力的保障。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相关的问题、任务等,驱动学生进行守正创新的思想政治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教师就应当在“社会主义为什么行”这样的“大观念”“大思想”“大前提”下,来引导学生认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枯燥地说教,更不能机械、盲目地灌输,而应当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详细内容来佐证,为大观念提供良好的支撑。要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针,引导学生认知。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简单地呈现一些事实、事件等,将思想政治课异化为历史课,又不能简单地呈现结论,将思想政治课异化为理论思辨课。只有以思想政治的“大观念”来统摄,将历史的真实素材呈现出来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铸魂育人的作用,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突出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教师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旨,精心选择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教师要具有教学的长程视野,将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整体性的思想政治教学,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完善思想政治教学生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凝聚共识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开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教材的学科编排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等,并将学科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学习形态、生命形态。只有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引领力,才能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形成一种最为强大、最为深层、最为持久的信仰力量。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凝心聚力、凝聚共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凝聚共识要求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尤其是要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夯实其历史基础;要将科学的意识形态渗透其中。为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历史说话,让时代说话,让成就说话;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史教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等;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将这“四个自信”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体现出来;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的政治舆论,抵制西方的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从而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让学生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

例如,教学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时,要围绕“大思政观”,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国”等核心概念展开。这些核心概念,各有其深刻的内涵,同时又相互联系,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教师要始终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国”等展开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发掘相关的课程资源,整合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内容,如此,就能彰显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性、统一性、一致性。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树立“大思政观”,就是要以学科的“大概念”为支撑,融合相关的资源、素材、知识等,构建教学的整体网络,从而让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能前后关联,积极有效地思考、迁移,从而把相关的知识内容学透、学活。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凝心聚力”,就要完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从而建立一种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长效机制,通过凝心聚力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信仰体系转化,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让学生成为顶天立地的“大写之人”。这样的“大写之人”,才能真正成长为“时代新人”!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遵循逻辑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树立“大思政观”不能在方向上跑偏,在实践中走偏。为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厘清思想政治的思想逻辑和实践逻辑。要用思想逻辑引领思想政治教学,用实践逻辑实施思想政治教学。思想逻辑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而实践逻辑则主要回答“如何学”的问题。思想逻辑是根本,实践逻辑则是抓手。只有把握思想逻辑和实践逻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才能避免照本宣科、拼凑取巧等现象。

思想逻辑是一种价值导向,而实践逻辑是一种行动方案。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不仅仅要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还要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尤为重要,它是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准绳。它是一座“灯塔”,照耀着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导向、调节作用的应当是思想政治的思想逻辑。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具体学情,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以思想逻辑作为实践逻辑的原点和归宿,从而活化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延伸。

例如,在教学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的“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方面的内容。笔者不仅让学生学习“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理论,还组织连线“市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观看法院的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等的庭审视频。在控辩双方的辩论中,学生真正感受、体验到法律的公正,认识到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性,认识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有学生说,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有学生说,坚持依法治国关键是“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动摇”;还有学生说,“坚持依法治国,要不断地完善法律体系”;等等。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性课程,不仅仅要促进学生认知,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意,引导学生的行为。教师不仅要把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更为重要的是要拓展、深化思政课的教学,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真学、真懂、真信、真行。教师必须具有宏观的视野、整体的观念,研究思政课的整体形态、运行机制,要打破思政课的学段、学科壁垒,有效整合、贯通思政课的内容,从而建立高中思政课开放的、发展的内容体系,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

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全面育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坚持学科育人的逻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彰显思想政治的育人价值。要借助思想政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全面教育,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还要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法学等相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全面育人,要求教师以“思想政治”的方式展开。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不同于小学、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它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辨、研讨、对话、交流。教学中,要杜绝“满堂灌”“满堂问”等“填鸭式”教学方式。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矛盾、认知斗争中升华自身的思想政治思维,实现由思想政治知识教学向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培育的转化。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等相关知识时,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先进?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预设了结论,仅仅让学生简单地寻找一些论据,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不妨将问题设置为:“如果你穿越时空,你会选择原始社会还是奴隶社会?”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辨。相比于原来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更具有挑战性,更有思辨性。学生无论是选择原始社会还是奴隶社会,都会积极地寻找证据。同时,学生彼此之间还会展开积极的争辩。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感受与体验,学生会像政治家一样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实现了高位运转。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坚持全面育人,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样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辨。教师要从传统“保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引导学生以主体的姿态投身到思想政治学习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注重学科与活动的融合,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想政治结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辨、辨识能力。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在“思想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和“学科的高度”不断超越。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大思政观”,以守正创新、凝聚共识、遵循逻辑、全面育人为大的方略,全面进行课程内容的统整、教学方法的优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作用,彰显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教师要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打造具有时代温度、思想厚度的思政课,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政治课逻辑育人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 20:27:40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
如何上好政治课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