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策略

2023-11-24 07:10:53
教师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山歌素养音乐

缪 吉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200)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课、必修课。项目化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探索研究,构建新的音乐素养学习脉络,在积累自身项目化学习经验的同时,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重点探索如何将小学音乐课堂中碎片化的音乐知识通过项目化学习进行重组、整合,促进音乐素养在小学生中落地生根。

一、统整教材

在开启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本身对教材的梳理要充分。在设计好项目化学习的驱动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提炼。在日常的音乐课教学中,我们往往是根据音乐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而在项目化学习中,这样的“教”是行不通的。它需要教师突破单个课时的教学,横向考虑本学期的八个单元,纵向考虑小学阶段六年十二册的全部教材,将相关的音乐素养进行提取、串联。

例如,在项目化学习课程“走近非遗——唱响家乡的歌”中,我们将目标设计如下:低年级,能够知道山歌是民歌的一种,在课堂中聆听富有地方特色的山歌,初步感受山歌的旋律特征,对芦墟山歌有初步了解;中年级,能够听辨山歌、小调、号子的不同,欣赏各地区富有特色的山歌,能清楚地讲述山歌的特点,会唱1—2 首芦墟山歌;高年级,对家乡山歌——芦墟山歌有深入的了解,在学习、欣赏家乡山歌的同时,努力推广、传承家乡的文化瑰宝。

通过本次项目化学习,学生对原本不太感兴趣的山歌有了兴趣,在他们的自主探索中,山歌这一中国民间歌曲形式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日趋丰满。在这一项目化学习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它可以让教师打破原本的教材体系,对整个小学阶段教学内容进行统整、汇总,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结构框架。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教师也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合作设计这一类跨年级的音乐项目化学习方案。

二、精心设计

项目化学习的介入,为提升学生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可行性。学生的学习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教学,项目化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范围从课堂扩大到了校园、家庭、社区、网络,在这些学习范围中,他们需要互助、合作、共享,才能更好地开展项目化学习。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心理、生理特征设计不同的音乐项目化学习。例如,在低年级段,课堂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声势律动,打击乐器的使用频率特别高,但是,打击乐器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小朋友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身边的打击乐器”一课。没有足够的打击乐器,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找找身边的“打击乐器”?我们可以拍手、跺脚、捻指,可以敲击音乐教室内的不同物体,甚至可以在饮料瓶中放入大米、小米、绿豆,做出声效不同的沙球。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动手实践,制作出一个个造型迥异的打击乐器,带到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最后的成果展示活动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成果分享中带来了一些我们日常不会使用的打击乐器,如在古装剧中常常看到的编钟,还有最近几年很流行的无忧鼓等。

在这个活动中,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成果分享,都让学生明白抱团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我们要一起互帮互助、共同分享。

三、团队合作

在一个完整的音乐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其实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初期确定驱动问题之后,学生需要了解背景、查阅资料;中期活动开始后,可能需要分析、调查、练习(歌唱、创编、舞蹈、音乐剧……);后期成果展示,会进行完整的节目呈现、汇报演出等。这一套完整的流程,需要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团队协作。

在六年级音乐项目化学习课程《乌鸦与狐狸》中,学生用音乐剧的方式呈现了这个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班级内的学生进行了分工,遵循了分工到人的原则。他们并没有一开始就进行分组,而是选择自由申报,分A、B两组进行申报,A组重点负责表演,B组重点负责幕后。X同学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在申报时他徘徊了很久,在询问后发现他既希望进入A 组,又有各种顾虑,生怕自己影响到整个表演。在组内同学的鼓励下,他选择了“大树”作为挑战的第一步,在排练中,他的表现也有所进步,比较主动地和组内小伙伴沟通,也提出了一些实用性建议。虽然只是一棵“大树”,但是笔者相信通过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他的心中肯定也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在成果分享会上,班内学生巧妙地用声效(蝉鸣、风声)、演唱(唱《乌鸦与狐狸》)、道具(利用综合实践、美术课自制)、舞蹈为我们展示了一部结构相对完整的舞台剧。

通过团队合作、互助共享,让活动中的唱、编、创、演变得不再那么困难,无论是幕后还是台前,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项目化学习中,这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是很难看到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推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及同伴的音乐素养和音乐。

四、关注个性

随着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不断为人所熟知,以“学生为中心”渐渐改变着我们的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课堂中常见的教师“一言堂”现象也在慢慢改变。教师在教学中渐渐明白,学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主体,学生参与了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要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中心。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合理、恰当的项目化学习,将教师主动地教转化为学生主动地学,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学情来设定与内容相关的驱动性问题。

例如,在结束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水江南》之后,我们设计了项目化学习课程“走近非遗——唱响家乡的歌”,让四年级的学生成为项目成员,为期一个月,策划一场音乐会。非遗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四年级的学生对家乡的山歌了解并不多。教师布置课堂任务后,学生围绕驱动性问题,思考:要呈现一场音乐会,我们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请同学们将主问题进行分解,形成若干小问题。例如,什么是非遗?芦墟山歌为什么能被列入非遗名单?我们的音乐会应怎样呈现?同学们会不会不喜欢芦墟山歌?……随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位辅导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采访传承人、查阅网络材料、翻阅县志和山歌集、参观山歌馆等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随着小学音乐项目化学习的不断推进,我们欣喜地发现,原本碎片化的知识点开始被渐渐串联起来,通过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的项目化学习,将纵向的知识点串联;教师的教学有了学生的参与之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现力、审美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由此可见,项目化学习是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要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为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山歌素养音乐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黄河之声(2021年7期)2021-06-21 13:59:2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三百山山歌
心声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2
苗山歌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4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