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农牧区寄宿制基础教育实践研究

2023-11-23 03:13才高卓玛吉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问题策略

才高 卓玛吉

【摘 要】随着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甘南藏族自治州已全面实现了义务教育,解决了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寄宿制已经成为甘南州农牧区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寄宿制学校基于国家基础教育政策有效调整了学校结构布局,整合了教育资源,学校建设得到很大的改善。然而,受甘南民族教育基础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寄宿制学生管理难度较大。研究农牧区寄宿制教育,探索适合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其他民族地区的教育举措,对于民族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甘南州农牧区 寄宿制教育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5-14-03

一、甘肃省甘南州农牧区寄宿制基础教育现状

(一)各县(市、区)寄宿制学校统计

统计和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甘南州各县(市、区)的寄宿制学校迅速增多,由2003年的85所寄宿制小学和20所寄宿制中学,到2010年分别增加至144所和45所。寄宿制教育由牧区延伸到了山区、林区和半农半牧区,甚至农区和城镇,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教育成效。

(二)各县(市、区)寄宿学生人数统计

2003~2010年甘南州农牧区寄宿小学和寄宿生人数统计见表1。

从表1可看出,2003~2010年间,甘南州农牧区寄宿生人数变化显著。2003~2007年寄宿生平稳增加,2008年增加幅度最大,2009年和2010年均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寄宿制学校个数也稳步增长,2008~2010年增加幅度较大,与在校寄宿制学生人数增长趋势正相关。住宿和饮食条件的大幅改善为农牧区、偏远山区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很多原本由于学校生活条件艰苦而选择长途走读的学生选择了住校,保证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另外,寄宿制办学减少了家庭的经济支出,很多经济困难的家庭也选择让孩子就读寄宿制学校。

(三)寄宿制专职教师队伍情况

随着寄宿制教育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为学校配备了专职宿管教师,部分学校设置了宿管科。每100~200个学生就要配备一名专职管理教师,农村小学基本都有两名专职管理教师。

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质量,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多元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1]自2011年以来,甘南州各级各类寄宿制学校都逐步配备专职管理教师,各乡镇中心小学专门抽调一些课业负担较轻的教师为专职宿管,稳定了宿舍管理队伍。经教育局批准,州直学校和寄宿生人数较多的市、县中学陆续选调一部分长期在乡镇小学教学的教师,逐步组建了专职宿管教师队伍。这些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又是长期在基层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对寄宿生的教育耐心且细致,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寄宿制教学质量情况

从整体来看,寄宿制教学模式符合甘南州的办学实际,寄宿制已经成为发展甘南州基础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有了较好的学习环境和充足的学习时间,寄宿制学生整体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封闭式的寄宿制环境下,学生对偏实践型的理科学习接受程度较为缓慢。由于平常接触不到校园以外的事物,也不便于研究性学习调查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社会经验、科学常识的积累不足。加上这些学生都来自农牧区,农牧区的生活环境较为单一、封闭式管理模式及实验学科的基础较薄弱,导致了理科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甘南州农牧区寄宿制基础教育发展和管理模式

(一)硬件优先,先硬件再软件发展模式

甘南州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惠民政策也逐步倾向教育,教育投资力度加大,各县(市、区)很多中小学都通过提升硬件条件,依托优质的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和综合实力。

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得知,甘南州近几年各县(市、区)中学通过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毕业生或选调优秀乡镇教师等多渠道提升师资力量,例如玛曲县藏族中学近几年从青海师范大学引入各类专业的毕业生,有效解决了教师教学科目和所学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几所州直中学从2011年至今陆续从西北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引入优秀毕业生。随着甘南州寄宿制学校规模的扩大,师资力量也不断得到增强。

(二)整合资源,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总体来看,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有两种实践形态。一种为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2],从2010年开始,甘南州陆续撤并各类小学和幼儿园,将规模较小的村级学校和幼儿园撤并到乡级中心小学,统一全寄宿制管理,集团内部各学校间进行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这样的举措能够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加强寄宿制中心小学的师资力量,提高集团化办学效益。

(三)分類办学,同类集中管理模式

甘南民族中小学基础教育根据授课语言分为三类模式:普通类模式、一类模式(加汉语)、二类模式(加授藏语)。根据寄宿制办学要求,各县(市、区)部分中小学改变之前各类教学模式并存的状态,将一类模式、二类模式和普通类模式区分开来,便于统一管理。例如合作市第四小学之前是一类模式、二类模式和普通类模式并存,每个年级都有若干个不同类别的教学班,这样不便于统一进行教学安排。为此,合作市第四小学改变之前的教学模式,转为一类模式,高年级全寄宿制,便于对寄宿学生进行统一管理。

三、甘南州农牧区寄宿制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寄宿制已经成为甘南州各县(市、区)农牧区基础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它适应了民族地区快速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社会环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学校布局调整”、“实现‘两基攻坚任务的工具”[3]。但是经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发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民族地区寄宿制教育在实践中面临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课余生活单调,滋生厌学情绪和叛逆心理

目前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校内课余生活单调。统计数据显示,有40%的寄宿生觉得校园生活很单调,只有25%的寄宿生认为校园生活不单调,还可以接受。相较于走读生,寄宿生与外界的接触较少,在环境封闭的校园内,日常生活内容简单重复,很多学校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和各类检查工作繁忙,容易忽视学生的文体娱乐活动,这样会让学生校园生活没有乐趣,容易滋生厌学情绪和叛逆心理。“研究显示,父母温暖抚育及亲子亲密度较好的初中生不易产生叛逆心理。”[4]寄宿生由于父母无法长时间陪伴在身边,厌学和叛逆的情绪较为严重,超过半数的寄宿生希望丰富课余生活,也渴望能与父母经常沟通。

(二)缺失家庭教育,影响身心健康

甘南州农牧区寄宿制学校主要采取全封闭与半封闭相结合的办学形式。半封闭式管理模式是指部分低年级学生走读,实行半封闭式管理。但是甘南州绝大多数学校为全封闭式管理。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在遇到困难却得不到有效的指引时,容易出现认知困惑。有文章统计分析得出,“从非认知能力来看,寄宿儿童较之非寄宿儿童表现出更高的抑郁得分、更低的自尊及抗逆力得分”[5]。如果没有非常完善的教育引导机制,寄宿制封闭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环境相对封闭,自由支配时间较少

寄宿制学校学生活动的空间相对狭小,虽然保障了学生的安全,但是由于接触的社会生活比较少,使学生缺乏历练。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有社会教育,社会大环境的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为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寄宿制学校由于本身管理的特点致使学生接触的社会面较窄,并且寄宿制学生全天在校,学校为保障安全,管理比较严格,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容易对教师形成依赖,这对学生日后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带来了挑战。

(四)寄宿管理方式简单,教育理念落后

寄宿制学校的各类设施在近几年有了质的改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很多与教学相关的设备和图书大多数是其他地区捐赠,或是学校大量订购某一类书籍,一般不具有实用性,不符合课程需要。另外,寄宿制管理理念落后,没有建立良好的、有活力的教育管理机制。

四、甘南州农牧区寄宿制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借鉴民俗文化,丰富校园课余生活

在实地走访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寄宿学生的课余生活非常单调,体育、娱乐活动较少,短期内容易导致学生滋生厌学情绪,长期来看,会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寄宿制学校大多位于村镇,乡土资源丰富,建议寄宿制学校积极开发乡土课程”[6],藏族传统文化也可以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为丰富寄宿生课余娱乐生活,解决寄宿生课余生活单调的问题,建议寄宿制学校开展有关民族文化的校园娱乐活动,借鉴传统、继承传统。寄宿制学校可以将巴郎鼓舞、藏族面具舞《白格尔》、藏族服饰、礼仪风俗等蕴含藏族文化的内容创新性地融入校本课程中,将课程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在学习民俗、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校园课余生活。

(二)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寄宿制封闭的管理模式使孩子离开家庭。“乡村寄宿制学校急需专业心理学教师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7]因此,寄宿制学校要注重发展心理咨询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安排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人员上岗,并且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培训。

目前甘南州只有个别寄宿制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其余寄宿制学校都没有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无从谈起,寄宿制学校心理咨询机制建设迫在眉睫。

(三)创新制度,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机制

农牧区寄宿制学校与县城寄宿制學校的师资差距较大。针对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不稳定,以及寄宿制学校教学资源较缺乏的问题,为将人才用得好、留得住,要加强教师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牧区教师培训、学习的力度,以‘师质促‘学质”[8]。按照中小学寄宿制基础教育要求,配备专业教师和专职教师管理队伍,合理量化寄宿工作。

此外,还要重视教师队伍的交流,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只有教师得到相应的培训指导,才能消除偏见、立足学生实际开展适合学生的教育”[9]。学校可以采用轮岗和援教等形式,促进教师学习交流,为寄宿制教育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袁梅,罗正鹏.“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困境及应对[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5):122-129.

[2]张爽,关系主义方法论视角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评估[J].教育研究,2021,42(9):75.

[3]董世华.工具价值路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发展历史的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4(5):50.

[4]蔡玉玉,周正升,张梦研,等.寄宿制学校初中生亲子关系与叛逆心理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2):233.

[5]朱志胜,李雅楠,宋映泉.寄宿教育与儿童发展:来自贫困地区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经验证据[J].教育研究,2019,40(8):82.

[6]廖雪琴,范小梅,秦海燕.我国乡镇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21(8):22.

[7]卢佳勤,刘佳.乡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缘何发生:基于乡村教师视角的质性分析[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1,36(4):65.

[8]程东亚,杨金香.优质均衡背景下西藏农牧区学校教育质量困境与出路:基于对那曲市B县的田野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2):105.

[9]同[1]127.

猜你喜欢
问题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