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肯定理论应用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提升:价值、流程与策略

2023-11-23 03:13杨继龙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5期

【摘 要】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个体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心理品质,其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因此,研究自我肯定理论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提升中的具体流程并进行典型案例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策略,以期提升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我肯定理论 农民工随迁子女 学业成绩提升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5-01-05

自我肯定的概念首先由Steele提出。他认为,作为一种个体主观态度的自我肯定是指个体面对威胁自我的信息时,通过“思考与威胁领域无关的其他重要的自我价值,或从事与这些重要的自我价值有关的活动来维持自己在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社会的,即所谓自我整体性(self-integrity)”[1]。当面对威胁时,人们往往希望通过以恢复自我价值的方式来维护自我的整体性,认为自己在总体上是好的,道德高尚且适应社会的。自我肯定对自我威胁信息与群体威胁信息的处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即有着重要的自我肯定效应与群体肯定效应,能够减少不利于自身发展的防御反应。近年来,关于自我肯定理论的研究持续走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各个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自我肯定的心理干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经验进而促进其学业成绩提升来说具有积极作用”[2]。将自我肯定理论应用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提升,从理论维度来看,有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质量的关注,深化人们对自我肯定理论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丰富自我肯定理论,拓展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多学科交叉性研究领域;从实践维度来看,可以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高学业成绩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提升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从决策发展维度来看,能为政府相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向上流动等问题提供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一、自我肯定理论应用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提升的价值

自我肯定是一种能以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情感而不焦虑的行为,是个体应对自我威胁,维持自我完整性的重要策略。自我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其过程如图1所示。“受到自我威胁的个体选择其拥有的其他资源或价值进行肯定,这些价值和资源与受威胁的自我价值方面没有关系,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将注意力转换到自我的其他领域,这些领域没有受到威胁信息的干扰,如果自我在这些转移后的领域内表现优异,那么个体能够更积极地应对自我威胁信息,从而维护自我的完整性。”[3]自我肯定理论要想有效地应用到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提升当中,就必须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和契合度。

(一)自我肯定理论有利于激发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改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学生才能激发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學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研究表明,“随迁子女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学业成绩都比较落后”[4]。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是学习热情不高。在课堂上,无论授课教师举多么生动的例子,无论教学形式怎么变换,有些农民工随迁子女总认为学习用处不大,学与不学都一样,将来都是打工。还有些进城务工人员秉持“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观念,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从农村接到城市读书,但是孩子的成绩仍不理想,与自己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时,轻则对孩子辱骂斥责,重则对他们棍棒交加,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出现厌学心理。自我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学生通过自我肯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时,他们会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

(二)自我肯定理论有利于缓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习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个体面对威胁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对学生来说,焦虑既具有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意义。一般而言,适度的焦虑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是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机强的一种表现;重度焦虑的学生整天对学习提心吊胆、惴惴不安,不仅会妨碍正常的学习,而且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随父母迁移到城市就读的过程中,其与同学、教师的关系需要重新建立,在农村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被改变,面临角色转换、文化冲突等问题,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某些消极状况,产生学习焦虑心理。此外,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存在经济收入偏低、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和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使其处于弱势地位,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子女良好情绪的发展。例如农民工随迁子女可能由于一时无法适应上课节奏,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取得好成绩而惶恐不安。同时由于进入新环境中,没能很好地适应角色身份转变,又没有交到新朋友,无法快速融入集体中。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产生焦虑情绪。研究表明,“通过自我肯定能更大程度地减少失败带来的焦虑情绪”[5]。

(三)自我肯定理论有利于增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习自信

已有研究表明:“自我肯定能增强自信心,增强面对困境时的承受力。”[6]农民工随迁子女到城市就读后,一方面其父辈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仍难以改变;另一方面他们在耳濡目染繁华大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后,深切感受到农村与大城市在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教育水平上的悬殊差距,切实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无奈。与此同时,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融入困境,很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的加强和认同上的危机,进而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自卑心理,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问题,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难以与本地城市学生融合。自我肯定心理干预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接受自身优缺点、鼓励自己、称赞自己、充实自己、保留私人时间、信任自己、尊敬自己、爱自己八个方面建立一个正面健康的自我形象[7],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自我肯定理论应用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提升的流程

自我肯定训练是改变个人性格的重要措施,它可以防止和消除由于不适当的自我肯定而引发的情绪和行为困扰,达到培养健全自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看,自我肯定实质是一种认知行为改变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因自信心不足所导致的学业成绩不理想,从而引起的焦虑、恐惧、胆怯、交往障碍以及情绪障碍等有着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自我肯定能力训练可分为两个阶段四个步骤,如图2所示。

(一)自我肯定能力分析与评估

在进行自我肯定训练之前,首先要让农民工随迁子女认识自我肯定的含义和价值,了解什么才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肯定,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自我肯定的行为。同时,引导他们对自我肯定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在评价自我肯定能力时,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自我肯定表现的评价指标”[8]进行自我检查(见表1)。也可以集中回忆一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表现出欠缺自信或自信过度的情境,尝试对自我肯定表现进行分析。

(二)进行自我肯定训练

农民工随迁子女自我肯定训练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确定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如果不能进行自我肯定,那么他可能会在很多方面有缺乏自信、畏惧他人的表现。例如他可能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害怕与教师说话,害怕与其他同学交往等。作为教师,首先要确定需要改变的问题行为,可以先选择其中的一项,对其进行自信训练。等训练完这一内容之后,再换其他训练内容。例如对于一个缺乏自信、害怕在公共场合讲话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师可以首先确定一个要帮他解决的具体问题,如果害怕在课堂上发言,那么下面几个阶段的自我肯定训练都要先围绕这个问题来进行。

2.行为想象

在确定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问题行为后,首先,要让他们进行想象。其次,在设想具体情境的同时,给他们提出一些诸如“我感觉自己的发言如何?”“我低头小声细语地讲话,连老师都听不见,这种方式恰当吗?”“为什么我不能给予适当的回应呢?”等问题。最后,再让他们继续想象自己应该采取的反应方式,如抬起头,注视着老师大声地一句一句地讲,并尽可能具体地设想一些交谈的内容,如“先讲……再讲……最后讲……”等。这样的想象活动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并不困难,他们虽然缺乏自信心,不善于交流,但是他们也能不断地构想其完美交流的场景,最后将想象付诸实践。

3.模拟练习

模拟练习要求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实际情境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训练。教师要求农民工随迁子女独自或邀请与每日生活在一起的4个寝室室友以及选定的6个好朋友(新旧朋友)一共10人,根据自我肯定训练内容的需要,把上述想象中的情境尽可能逼真地演示出来。可以变换搭档反复进行模拟练习。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尽可能逼真地、接近真实情境地把对问题行为的想象还原出来,否则前面对问题行为的想象将毫无意义,只是空想。

4.实际操练

自我肯定训练的最后步骤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进行实际练习。要想使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真正的自信,还要引导他们在现实情境中进行实际训练。例如每日进行对镜微笑练习,用不同的形容词夸奖自己;让学生每天在班上读一段报纸,介绍一件快乐的事情;每日用“我”造一个句子;完成“SAY NO”月度表格记录;等等。

以上自我肯定训练的步骤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只有先让农民工随迁子女很好地完成前一个步骤的训练,后一个步骤的训练才有意义,不应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三)自我肯定训练典型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

赵某,男,13岁,独生子。2014年9月至2020年6月在在湖南省衡阳市某农村小学就读。2020年9月随父母来到广东省中山市,在中山市某民办学校读初中一年级,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在班上排位靠后。该生很害怕与人交往,至于为什么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因为担心得罪别人,他总是听从别人的安排,没有自己的主见。在与别人的日常交往中,赵某会感到不自在,不知道怎么与对方相处,说话总是躲开别人的目光。在与别人交往之后,他会长时间焦虑不安。在与女生接触时,他有点不知所措,胆子更小。如果走在一群人前面他也会有一种不安感。在家里时,他母親常说他学习成绩不好,智商有问题,他自己也觉得是这样,极度自卑,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都不如他人。

2.诊断与分析

通过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自我叙述以及对他的人格测评,首先确定了他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惧怕他人的心理及其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二是自卑心理。初步判定这些问题是由他童年成长时期的一系列事件、制约性反射、不当的教育方式以及他自身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因素导致的。

3.训练过程

在对该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时,教师发现他的自我肯定能力较差,因此,从2020年11月开始对他进行自我肯定性训练。在这个阶段,教师首先向他说明之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采用自我肯定训练,是因为他的自卑心理强烈。他害怕与人交往,且交往过后长时间处在焦虑不安的心境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和他的自卑心理有关。他的自卑情感已积淀成为“自卑情结”,作为无处不在的心理因素,以无意识的方式发生作用。因此改变“负性”思维方式,使其获得自我肯定感,以消解自卑情结。对该生的自我肯定训练应遵循以下步骤:

(1)训前指导。通过前面对该农民工随迁子女基本情况的诊断与分析,明确该生的问题所在,向该生讲述他人所期望收到的一些特定行为,如眼神温和而坚定地注视对方,手势自然轻松,说话平稳、清晰且慢条斯理等。鼓励该生大胆进行训练并加以体验,以提升其自我肯定能力,并鼓励他落实到每日生活中。

(2)行为想象。鼓励该生使用自我主张性的言辞对问题行为进行想象,如“我认为怎样……”“我不愿怎样……”“我觉得怎样……”等。指出这完全是每个人正当的自我表达,并让他试着说出这样的话,教师应当场给予肯定、赞扬、鼓励,并期望、鼓励他在平时日常生活、学习中练习说出自我主张性的话语。

(3)模拟练习。在这一步骤,教师可以该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同学扮演他惧怕的人,让他对这个同学所扮演的角色说出自我主张性的话语或做出自我主张性的行为。该同学扮演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时,如果该生能大胆交流并主动交往,扮演惧怕的人的同学就要给予该生肯定、积极的评价,教师也要给予同样的评价。针对该生在一群人面前有不安感的问题行为,教师要求其同学扮演一群路人走在他的后面,讓他在这群人前面演练所期待表达的一些行为,例如自由地走动、说话、思考,从而体验自我存在感并肯定这种感受。

(4)实际操练。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让该生将在角色扮演中获得的行为和感受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要求该生开始时每天主动找2~3个同班同学接触交往,每次交往时间不少于3分钟;然后逐步扩大范围,增加人数到3~5人,且其他班级的同学不得少于2人。通过这种方法,让他在真实交往情境及他人的友好反馈中获得自我肯定体验。同时,让该生对自己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自我肯定性评价,并加强对良好体验的回味,忽略不自然的心理感受。教师还可以推荐他阅读社交技巧类书籍,帮助他获得一些实用的人际交往技巧,以便在行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逐步消解其自卑心理。

4.训练效果

经过近2个月的自我肯定训练,该生的心态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其与人交往的恐惧心理被打破。有时能够积极主动和同学沟通交流,也会主动问教师一些问题,也能与别人较为从容地交往,其自信心在慢慢增强,自卑心理在慢慢消除,与开学初期相比,其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观。在初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该生成绩在班级排位由靠后上升到中等。在随后5个学期的跟踪观察中,该生利用自我肯定知识与方法进行持续性自我改进,其在不同情境中能增强自我肯定行为,其自我适应性行为保持良好,每学期成绩在班级排位都在上升,中考顺利地考上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

三、自我肯定理论应用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提升的策略

作为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心理因素,自我肯定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提升以及个人全面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四个策略强化他们的自我肯定,促进学业成绩提升。

(一)整体策略

整体策略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说,就是对国家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革,把自我肯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其技能训练纳入国家教育整体体系中。例如在心理咨询与指导课程中设置专门章节,把自我肯定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肯定的内涵可以归纳为维护个人的权利,建立社交技巧,发展独立自主人格,请求、拒绝或表达自我意愿的能力。在语言沟通方面,包括对语言的音量和速度、视觉接触、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谈话的距离都能适度等内容。必须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加以训练,并要求他们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标准,由此确保其自我能力水平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他们学业成绩提升。

(二)基础策略

基础策略从中观层面而言,就是学校要加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自我肯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指导,尤其是要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四个方面构建有针对性的自我肯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系统性的自我肯定能力训练。可以在每学年开学第一周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开展自我肯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之后再对他们进行自我肯定能力训练,并拓展自我肯定训练领域,以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自我肯定能力的提升。

(三)单独策略

单独策略也是从中观层面而言,指由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自我能力的补充培养,一般由专门机构开设跨班级、跨年级甚至跨学校的自我肯定能力提升的培养课程。例如由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开展单独的自我肯定能力提升培训,或者由校外辅导机构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自我肯定能力不足、影响其学业成绩的实际问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采取包括指导、示范、反馈、角色扮演、培训、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自学教育材料、以个人或分组等形式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开展自我肯定能力提升培训,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

(四)渗透策略

渗透策略是从微观层面而言,是将自我肯定能力渗透在各门课程教学中进行培养的一种策略。自我肯定能力训练是改变个人性格的重要措施,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仅凭一门课程的教学难以实现。因此需要把自我肯定能力训练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门课程中。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牢固树立起培养学生自我肯定能力的意识,自觉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自我肯定能力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我肯定能力。

目前,虽然我们一直重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业成绩仍旧偏低。在运用自我肯定理论提升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多数教师对自我肯定理论还不太了解,所以应该采取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采取整体策略、基础策略和单独策略,待时机成熟时再采取渗透策略。二是由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各异,因此在选择策略时应根据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提升,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石伟,刘杰.自我肯定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287.

[2]杨继龙,谢李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经验研究:现状与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3(5):76.

[3]崔宏静,王天新.消费者行为策略选择的研究综述:基于自我认同威胁情境[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9):176.

[4]温惠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升学现状及引导策略的个案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2:26.

[5]高丽.自我肯定对个体失败后焦虑情绪的缓冲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3):396.

[6]王晓芳.试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1):90.

[7]冰洁.自我肯定的训练[J].青年科学,2003(11):37.

[8]王辉.行为改变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