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改旧”与“育新”

2023-11-23 08:55王永友宋燕
高校辅导员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启示

王永友 宋燕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开展新中国国家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改旧”和“育新”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党和政府着重对知识分子开展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运用理论宣传、组织建设、方法探索、环境营造等举措,使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了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理念、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这些经验对新时代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3)05-0014-08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各方面的建设、管理都迫切需要大批知识分子。如何使数量严重不足且长期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分子愿意为新中国国家建设服务,如何使那些来自解放区的知识分子更加自觉更加积极主动地为新中国建设努力工作,如何为新中国培养接班人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党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厘清这一时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目标、任务及其方法举措,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既有来自解放区经过革命影响和党长期教育的知识分子,也有在國民党统治区长期生活的高级知识分子。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开展新中国国家建设、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迫切需要对知识分子特别是长期受国民党统治的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 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新政权成立之初,政权尚不稳定,隐含着各种不确定性,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新生的人民政权,是摆在我们党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是长期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长期受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影响,因而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存在疑虑,甚至有个别人怀疑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崇拜资本主义价值取向,还有少数人存有轻视工农、脱离群众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态度。显然,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和政治立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是不相适应的,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改造。

(二) 建设新中国的需要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建设新中国需要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知识分子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数接受的是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或者是从西方国家留学归来,党和政府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愿意为建设新中国服务。为此,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1]党和政府亟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知识分子积极主动投身新中国建设。

(三) 培养接班人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党和政府迫切需要大量知识分子成长为“培养人的人”。毛泽东同志指出:“知识分子又是教育者……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2]为此,党和政府需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从而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接班人。只有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广大知识分子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觉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标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将长期生活在旧中国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分子改造为新政权的巩固者和新中国的建设者,另一方面要培养党的知识分子干部,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改旧”和“育新”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标。

(一) 改造“旧”知识分子为新政权的巩固者和新中国的建设者

长期生活在旧中国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分子大多拥有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对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新政权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和认同。因此,“改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使他们逐步树立无产阶级政权观,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和政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学习、理解无产阶级政权观,逐步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认同和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自觉划清与旧中国资产阶级政权的界线,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逐步认同和接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思想观点,自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等划清界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对于旧文化工作者、旧教育工作者和旧医生们的态度,是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他们,使他们获得新观点、新方法,为人民服务。”[3]二是使他们彻底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旧中国的知识分子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较深,喜欢追求西方的民主自由,对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抱着怀疑的态度,为此,党和政府需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彻底消除他们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4]坚定其对新生人民政权的信心,使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与旧政权为少数资产阶级服务在立场上是根本不同的,进而充分调动其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积极性。

(二) 培养知识分子干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的干部队伍中知识分子偏少,在国家建设力量中文化程度高的知识分子占比也小。周恩来同志为此提出“必须提高工农干部的文化水平,并着手培养工农出身的高级知识分子,作为国家建设的新的坚强骨干”。[5]因此,“育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党的知识分子干部的马列主义修养。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的干部队伍中知识分子很少,他们大多是在革命战争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低,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偏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马列主义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干部,因此,一方面,党和政府要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文化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坚定知识分子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新中国除了通过学校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外,还确定了“教育必须为生产建设服务,为工农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6]以培养具有无产阶级政治觉悟的工农知识分子干部。二是培养各领域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新中国的建设不仅需要大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干部,还需要各级各类愿意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积极主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一时期,无论是经济领域、文化领域还是国防领域,服务国家建设的高级知识分子占比都很小,无法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因此,按照新中国国家建设的要求,党和政府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引导广大青少年、工人农民等主动学习国家发展所需的科学技术,大力培养各领域急需的知识分子为新中国建设服务。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项任务

为了实现“双重”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集体主义等教育,以引导知识分子自觉服务国家建设、努力提高思想觉悟、不断增强团结统一。

(一) 服务国家建设的爱国主义教育

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大批在国民党统治区生活的知识分子,党和政府需要教育他们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增强其自觉为新中国国家建设服务的意识;对来自解放区的知识分子,党和政府需要教育他们自觉为新中国国家建设服务,进一步增强其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服务新中国建设的意识。党明确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志愿,加强国家观念,树立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观念”。[7]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直接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8]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9]为了让那些在国民党统治区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认清美帝国主义的本质,我们党发起了控诉美国文化侵略的运动,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坚决站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立场上”,[10]充分激发知识分子作为新中国一员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对新中国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增强他们热爱新中国、保卫新中国、服务新中国的思想意识。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调动参与新中国建设的积极性。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内容就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就是保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果实”。[11]为此,我们党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工业、农业等各个行业,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全国人民纷纷签订爱国公约。朝鲜战争爆发后,许多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积极捐款捐物、支援前线,有的作家还奔赴朝鲜战场实地考察和采访,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爱国主义教育作品,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等,极大激发了知识分子和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二) 提高思想觉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多元的状况,我们党特别强调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宣传,肃清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旧思想,强化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坚定知识分子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提高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一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增强广大知识分子对党的领导的认同。新政权成立之初,大多数受新民主主义革命影响,特别是在解放区长期受党教育的知识分子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但那些在国民党统治区长期生活的知识分子,有的对国民党还抱有幻想,有的还寄希望于“第三条道路”,[12]同时党内也存在少数受国民党“糖衣炮弹”影响而对党的领导有所动摇的知识分子干部,因此,通过对知识分子进行新民主主义理论教育,能够帮助那些在国民党统治区生活的知识分子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对党内知识分子干部进行警示教育、预防教育,进一步坚定他们拥护党的领导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增强广大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认同。总体看,大多数从旧中国走过来的知识分子,无论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都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即使在党内也有部分知识分子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粗浅,为此党和政府迫切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知识分子,清除资产阶级旧思想的影响。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列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12本必读著作,*明确要求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知识分子头脑,帮助知识分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认同。

(三) 增强团结统一的集体主义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加强各阶级、阶层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对开展新中国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时部分知识分子个人主义突出、脱离工农群众现象严重,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与工人、农民一道,更好地“发挥集体主义的精神,打破个人主义的小圈子,群策群力,与群众结合,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13]我们党以增进团结统一为目的,对知识分子开展了集体主义教育。一是促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团结统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多数知识分子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与工农群众接触少,许多都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与工农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参与新中国的国家建设。为此,党和政府通过改造知识分子的旧思想,组织他们与工农群众一起劳动,在实践中增进与工农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努力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起来,进一步融洽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二是促进知识分子之间的团结统一。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着新老教师不团结的现象”,[14]以及科技领域存在的“门户之见”等问题,一方面,有关部门组织知识分子通过政治学习提高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把团结科学家作为党的科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通过协调全国各地科研部门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加强各地区各部门各学科之间的协作配合和有机联系,进一步促进知识分子之间的团结统一。三是促进党员干部与知识分子的团结统一。一方面,有关部门积极吸收经过教育改造后的高级知识分子入党,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加强知识文化教育培养党的知识分子干部。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对知识分子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存在刻板印象,对知识分子不够信任。有关部门通过开展党内整风整党运动,消除党内存在的骄傲自满、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推动党员干部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化解党内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促进党员干部与知识分子的团结统一。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维举措

毛泽东同志指出:“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15]这里的“方法”,不仅仅指方法本身,还包括载体、环境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完成,主要通过理论宣传、组织建设、方法探索、环境营造等“方法”举措予以推进。

(一) 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宣传

一是以政治训练班等形式向知识分子讲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方面,有关部门组织暑假班、冬学、夜校等短期培训班,如北京1949年夏天举办的暑期学习班,组织了中小学教师5800余人参加学习。[16]东北革命大学、华东革命大学等招收了大量知识分子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高校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从1949年到195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了四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对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一方面,有关部门通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思想观点的传播。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编译出版了《斯大林全集》《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相关著作,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帮助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关部门通过组织知识分子报告会、撰写体会文章等交流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的感想,使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利用广播、报刊等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为推动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政治学习,1950年中央电台开办了《社会科学讲座》等节目,邀请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艾思奇等主讲《社会发展史》《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等,促进知识分子对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历史等的学习和了解。同时,党和政府还利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重点报道和评论,控诉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唤起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通过刊登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撰写的土改见闻,以亲身经历说明土改的意义和成效,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队伍等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专门的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机构,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一是宣传教育工作队伍的培养。党和政府对经过改造的旧技术人员和新培养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进行重点培育、培养。1952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第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班,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中央还号召其他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开设马列主义研究班,加快培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师资,不断扩大党的宣传思想教育工作隊伍。同时,195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国高等学校开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明确规定各高等院校开设“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的设置。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宣传部门下设政治教育处,主要负责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党和政府在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高校,设立了专门的政治工作机构“政治辅导处”,负责指导全体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协助教务部门指导马列主义理论的课程教学,及时掌握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情况,为知识分子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提供组织保障。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常态化。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想改造运动结束后,还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政治学习以完成对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改造,为此各单位积极组织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如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类四个研究所每天用2小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各大中学校的教师、学生通过马列主义夜大或业余大学学习党的文件、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等,通过常态化的思想理论学习,不断促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

(三)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方法的探索

一是探索运用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关部门对知识分子开展党的理论、马列主义理论讲解和理论研讨,促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指导思想的理解。1952年,全国政协通过的《展开各界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明确要求知识分子“学习理论,即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以求了解中国革命的前途,取得正确的革命的观点。”[17]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和政府还组织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运动、参观工厂农村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是人民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18]据统计,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期间,《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登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类文章占到68.28%,自我批评类占54.18%。[19]通过这些举措,“许多原来不相信苏联和不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分子改变了认识,[20]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实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向人民立场的转变。二是探索运用感染教育法和典型教育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党和政府通过纯洁的党风、良好的军风感染知识分子。毛泽东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21]党内的整党和整风运动,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成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带头人,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宣传,让身边的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纯洁的党风感染知识分子。人民解放军在进城接管的过程中,宁愿露宿街头也不住居民家给百姓造成困扰。对此,竺可桢在日记中记载道:“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辱老百姓之事,在研究院门前亦有岗位,院中同人予以食物均不受。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22]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爱人民护人民的良好军容风貌感染了广大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党和政府通过正面和负面典型教育知识分子。在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中,党和政府树立了冯友兰等知识分子积极主动做思想反省汇报的先进典型,凭借他们在知识界的影响力,激励了众多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接受思想改造。周恩来在给京津高校知识分子作报告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做示范,帮助知识分子树立思想转变的信心。同时,有关部门还树立了思想改造的反面“典型”,鼓励广大知识分子展开自我检讨与反省,促进知识分子世界观的转变。

(四)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环境营造

一是营造了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环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改善国民党政府留下的工厂停工、工人失业、经济崩溃的烂摊子是当时的重中之重。在党的领导下,仅用了三年时间国民经济就基本得以恢复,财政经济状况得以基本好转,经济环境得以基本稳定,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具有“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能力,[23]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更好地推动了知识分子愿意进一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热情,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了知识分子积极投入国家建设。二是营造了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环境。新中国成立之初,多年内乱留下的政治创伤严重,处于社会形态过渡期与政治体制初创期,如何形成长期稳定的良好政治局面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党以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追求广纳贤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大多是享有极高声望的知识分子,同时有关部门还充分吸收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进入国家重要机关,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与信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宪法通过,标志着党领导下人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民主权利,与国民党统治时期独裁专制形成鲜明对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崭新的政治制度正式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这深刻体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给那些对党的政策、制度有所怀疑的知识分子吃了一颗定心丸,极大地坚定了广大知识分子与共产党一起建设国家的信心,坚定了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形成了有利于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政治环境。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重要成就,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对新时代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 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理念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对知识分子不仅在思想上重视,提出了“没有知识分子,我们的事情就不能做好”的论断,[24]而且在政治上信任,给知识分子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还在经济上予以照顾,给有困难的知识分子以经济救济并安排工作,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25]立足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一方面,党和政府要给予知识分子充分的尊重与信任。我们要尊重知识分子的主人翁地位,尊重知识分子的各项权利,重視知识分子的意见、建议,善于倾听他们的观点、想法,做知识分子的挚友和诤友,形成与知识分子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党和政府要理性对待知识分子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其待遇。知识分子思想活跃,对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要客观理性地看,有关部门要用好用足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更好地规范知识分子的一言一行,更有效地把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充分激发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不断增强知识分子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意识;要不断加大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投入,主动经常了解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状况,努力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和人民周围,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事业服务。

(二) 坚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目标的明确、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载体的运用等,都始终紧紧围绕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五”计划实施等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实现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和改造。立足新时代,我们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和蓝图展开,努力培养在政治上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上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实践上能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分子。一方面,党和政府要对广大知识分子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更好地激发知识分子爱党爱国的热情和主动作为的激情,引导知识分子自觉担负起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勇闯科技难关、敢于占领创新制高点的国家使命,自愿投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另一方面,党和政府要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教育引导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主动到西部去、到偏远山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26]把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三) 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坚持通过课堂讲授、会议讨论等方式组织知识分子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向知识分子宣传工农群众思想观点,还通过广播、报纸等媒体传播、先进典型案例示范以及社会观察、业务实践渗透等途径开展教育,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提高了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27]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完善显性教育,又要强化和创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队伍,进一步完善坚持党的领导、各部门分工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组织知识分子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善于运用黄大年等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典型人物、杰出群体感染广大知识分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为国为民的民族气节熏陶知识分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励知识分子,不断激发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知识分子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把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统一凝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上来。

参考文献:

[1][10][1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4,110,8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114.

[3][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90,431.

[4][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七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04,104.

[6]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6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97.

[8][9]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154.

[11]胡乔木.胡乔木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3.

[13][20]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177.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94.

[1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16]《党的文献》编辑部.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02.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1.

[19]许纪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411.

[2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812.

[22]竺可桢.竺可桢日记(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255-1256.

[2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2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0.

[25]李学仁.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N].人民日报,2021-09-29(001).

[26]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66-67.

[2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001).

(责任编辑:黄立清)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列12本必读著作是:《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列宁主义基础》《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斯大林论中国》。

猜你喜欢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两论”学习运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留学生群体的归国浪潮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政关系的历史考察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思想政治工作的SWOT分析及经验借鉴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