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平
摘 要: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制胜武器与传家宝,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新时代高质量内涵式做好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调查研究蕴含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精准赋能、循序推进。遵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青年、聚焦青年与造就青年“三位一体”的根本价值归旨,高校要不断彰显调查研究赋能的驱动力、指向力与服务力,形成“三力”间隙分合效应,展现出为团结青年、为了青年与依靠青年而驱动,为思政引领力提质、决策判断力增效与制度执行力扩能而指向,为培育坚定理想信念的有志青年、塑造勇于担当使命的责任青年与涵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奋进青年而服务。
关键词:调查研究;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3)05-0028-06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疫情防控背景下重庆市青年大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GX-300)、重庆市教委高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困境、路径:‘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学生校园贷问题探究”(项目编号:20SKSZ035)、重庆工商大学校内科研项目(青年项目)“时代青年责任担当精神的百年演进与价值实现研究”(项目编号:2151026)阶段性成果。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论述开展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旨在以调查研究为工具,遵循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的原则,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向纵深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以调查研究之重要思想方法科学赋能思想政治工作,以围绕青年、聚焦青年、造就青年为切入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调查研究驱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青年
“人民性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属性。”[1]思想政治工作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逻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智慧结晶与经验凝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做好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赋予、巩固其人民内涵与人民情怀,有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团结人民、为了人民与依靠人民的内在、深沉力量。
(一) 团结青年是调查研究服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发出呐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工人阶级的大团结、大联合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团结问题,提出团结是党和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彰显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胜利的深刻意蕴。
在团结青年方面,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级组织要秉持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到青年群体中去,走进青年,与青年打成一片。一是“以爱之名”关心关爱青年成长成才。时代使命呼唤青年,昭示对青年的关心关爱。关心关爱青年,要在密切联系中加深对青年的感情与爱的传递,以真挚的爱、彻底的爱、持久的爱与深沉的爱感动青年、赢得青年、团结青年。二是要深化青年日常思政“主阵地”作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青年效用显著,其特点在日常、在点滴、在深入、在持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三因‘三规律‘三办法,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教育规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4]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在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的基础上,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做到青年日常思政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目标,不断激发青年发展的内生动力,将青年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三是发挥思政课讲道理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贯通与一体化,构建“大思政课”体系。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5]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以调查研究为支点,找寻三阶段思政课的契合点与结合点,破解制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疑点难点,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走细。高校要构建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的“大思政课”,围绕建构“大思政课”体系与格局,主动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
(二) 为了青年是调查研究服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归属
为了人民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起点与价值旨归。青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7]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人民谋幸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其他一切工作的奋斗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为了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诉求,是在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贯彻走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高校应积极践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提供服务,切实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走进青年,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努力为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8]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调查研究为“桥”与“路”,明确新时代青年所思、所想、所疑、所惑及所需,全心全意为青年办实事。一是调查研究能洞察高校青年的思想认识状态。现实环境中,高校青年的思想认识呈现出参差不齐,具有层次多样化与差异化特征,表现在筑牢理想信念、责任担当与赓续奋斗等方面。二是调查研究能发现高校青年的实际生活样态。高校青年对物质、精神生活的多样性需求与日俱增,加之社会环境带来的“内卷”,滋生了众多的实际生活问题,如焦虑、“躺平”等现象。高校要将解决青年思想认识问题与实际利益问题相结合,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激荡青年的“青春梦”,让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放飞梦想。
(三) 依靠青年是调查研究服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9]古往今来,人民是国家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政治工作在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10]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凝聚青年、依靠青年,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聪明才智。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利用网络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大量群众特别是青年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发表意见。”[11]互联网成为青年活动的重要场域,是做好青年工作的重要阵地。在网络中,青年的知情意行得到生动表现与直观流露。高校要利用好网络资源,走群众路线,了解青年,贴近青年,开展青年工作。
“扑下身子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把问题找準,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找到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形成具有针对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12]当前,青年在网络时空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其思想、言论和行为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完全契合。高校要依托青年中的中坚力量主动占领网络高地,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一是依靠具有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识与涵养的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引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营造并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二是依靠一批批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青年,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不断引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调查研究指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聚焦青年
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内生动力与联动合力,在思政引领力、决策判断力与制度执行力三要素上下功夫,不断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扩能。调查研究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够为思政引领力提质、为决策判断力增效、为制度执行力扩能。
(一) 调查研究为新时代高校青年工作思政引领力提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13]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引领、价值观塑造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显著优势,是凝聚思想共识、统一奋进方向、汇聚起人民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思想政治引领力提质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与重塑,努力将青年大学生塑造培养成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年力量。
调查研究为思想政治引领力形成发展增添动能,为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引领提供良好契机。对青年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引领,要积极主动发扬调查研究之风,对大学生群体在政治、思想及价值观等领域中的现状开展深入的大摸底、大调查、大分析,全面把握大学生群体在政治、思想与价值观等层面的基本状况。以调查研究的方式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如《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基于海南55027份样本的调查分析》一文,基于海南高校大样本调查,从当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政治取向、对共青团工作参与和评价三个维度管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并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对策建议。[14]再如《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2014年—2018年黑龙江省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一文,对2014-2018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深入剖析纵向时间维度上大学生群体政治认同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关注问题及成因,探索形成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有益路径。[15]以上两篇文章即是以调查研究的方式,不仅分析了具体问题,而且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为思想政治引领力提升提供优化路径。一是增强青年大学生政治认同,形塑正确的政治价值观。高校要以加强大学生政治教育与政治训练为着眼点,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与政治执行力上涵养大学生政治素质。二是发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大学生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6]青年大学生要在学思悟践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升华思想境界,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奋斗担当精神。
(二) 调查研究为新时代高校青年工作决策判断力增效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7]同时,他还强调指出了“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的重要性。[18]这种“发言权”的获得与来源是对事物外部现象与内在本质规律的深度调查研究,为人民想问题、办事情提供了出谋划策、决策判断的科学依据。
首先,调查研究可以塑造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判断力。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判断力日益发挥着前置性的奠基功能,关系着思想政治工作在政治领悟力中的“高度”“深度”与政治执行力中的“向度”“力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问题与新挑战。调查研究以思想深邃、方法科学出场,滋润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武装人民,形成在错综复杂的政治问题、非主流与错误意识层出不穷情况下砥砺前行的强大政治判断力。调查研究滋养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判断力,其赋能方式深刻体现了调查研究对社会实践的聚焦,不断加深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认识与分析,影响着人们看待政治问题的价值取向,使人们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与政治辨别力。
其次,调查研究优化了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决策力。关于调查研究与工作决策二者的相互关系,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指出:“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19]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20]调查研究为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决策提供内生动力,在政策制定、制度实施、工作开展等问题中提供证据来源与决策依据,不断为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精准发力。这种支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突出方法论视域优势。调查研究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先进思想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亲身实践、位居一线与摸清把握中准确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与行为的真实状况,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手的决策信息。二是调查研究凸显认识论视域优势。调查研究对事物的认识不只是停留于表面的现象或简简单单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是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深层次认识与把握,做到从表面現象中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利用规律为决策提供手段。
(三) 调查研究为新时代高校青年工作制度执行力扩能
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指出:“如果不担当、不作为,没有执行力、战斗力,那是要打败仗的。”[21]执行力作为一种贯穿始终的过程性形态,以优化全过程执行能力为导向,旨在全面推进目标的有效实现。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思想政治工作执行力提供了新的服务。这种服务供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富有启智润心、筑梦铸魂之功效,其工作的展开要体现日常性、注重经常性、保证优质性,实现工作执行上的效果。调查研究工作作为检测器或评估工具,能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估、精确测量与有效监督,对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做到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二是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执行。长期的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开展工作的方法,如疏导法、民主法、讨论法等,这些方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
三、调查研究服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造就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2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关照时代新人培育的内在要求,在强化青年教育引导与实践锻炼中运用好调查研究,把准调查研究的内在遵循,造就一批新时代好青年。
(一) 调查研究标示高校要培育坚定理想信念的有志青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23]如何破解严峻局势下的民族复兴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方向。他曾强调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广泛调查、深刻分析、精准研判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加强高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厚植青年理想信念之基。
以调查研究培育坚定理想信念的有志青年。一是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高校要结合青年的时代特点,构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体制机制,实现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形态与模式的守正创新。二是传承中国青年优秀基因与光荣血脉。高校要传承与发扬一代代青年遗传的优秀基因与光荣血脉,为培育新时代青年先锋汲取智慧与力量。三是发挥典范榜样的传导效应。高校要借助新媒体、互联网等主流传播工具,创新理想信念模范、典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方式与传播渠道,加强互动交流,使广大青年在深入学习典范榜样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中坚定理想信念。
(二) 调查研究揭示高校要塑造勇于担当使命的责任青年
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25]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之本,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历史飞跃的经验凝结,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青年作为“类”存在物,规定、使命、任务与担当是伴随着青年而客观存在的。新时代青年要从“何为担当”“为何担当”“担当什么”的内在逻辑中把握担当问题,体悟担当的精神力量。
攻坚克难是做好调查研究的根本遵循与精神品格。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要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发扬攻坚克难精神,保持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意志与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政治品格。具体而言,以攻坚克难的调查研究精神涵养责任担当青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担负起教育引导青年练就过硬本领能力之职责。
本领能力是考量青年“能否担当”“如何担当”及“担当如何”的首要基本问题。一是要增强青年的理论学习能力。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6]青年要抓住一切时机,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担当的理论根基,坚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学与做中强化担当的本领与能力。二是要增强青年深入一线的能力。鼓励、支持广大青年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到边疆、贫困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三是要增强青年的创新能力。坚持以创新大势为动力、创新教育为基础、创新实践为依托、创新机制为支撑,培育青年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使命担当。
(三) 调查研究明示高校要涵养勇于艰苦奋斗的奋进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27]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涵养青年艰苦奋斗精神,就要传承与发扬调查研究蕴含的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
调查研究与艰苦奋斗相辅相成,二者形成内在统一性、耦合性的互动关系。艰苦奋斗以维系目标实现为动力机制,在目标实现的路途中串联着一系列与调查研究相协同的实践过程与调研精神的彰显。新时代,以调查研究涵养艰苦奋斗的奋进青年是时代使命与高校重任,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的统一。一是用心厚植青年家国情怀。奋斗之志源于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激发奋斗之志。青年奋斗以爱党、爱国、爱人民为基,奋斗在爱国中升华,爱国在奋斗中彰显,在爱国心、报国情与强国志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体现奋斗的意蕴。二是用情做好青年劳动教育。人是劳动的产物,奋斗寓于人的劳动之中,依靠人的劳动实现目标。马克思指出:“那些为共同目标而劳动的人变得更伟大,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28]劳动铸就伟大、劳动创造幸福。青年要在平凡的岗位和劳动中铸就梦想、体味幸福。三是用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资源禀赋与优势,深入挖掘、有效开发、充分利用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承传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振新时代青年向上向前接力奋斗、砥砺前行的磅礴伟力。
参考文献:
[1]刘新庚,颜柯.人民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65.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7.
[3][2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35,9.
[4]黄蓉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3):97-106.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7.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7][16][2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16,71,33.
[8]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2.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1.
[10]王树荫,王君.黨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性成就[J].思想理论教育,2022,(09):5-11.
[11]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108.
[12]宋协娜.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J].红旗文稿,2023,(08):41-44.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3.
[14]林洪冰,郄海霞,温小平.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基于海南55027份样本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9,(12):64-69.
[15]张会来.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2014年—2018年黑龙江省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4):155-160.
[1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1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4.
[1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2.
[20]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218.
[2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29.
[2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001).
[2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
[2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2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
[2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责任编辑:黄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