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支架”助观察
——教材心理化:统编版语文教材二次开发四年级上册“写观察日记”指导策略

2023-11-23 09:56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裴诗卉赵文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0期
关键词:爬山虎蟋蟀燕子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裴诗卉 赵文萍

梁漱溟先生说,人一生要处理三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作为统编版教材二次开发的主要行动策略,教材的心理化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强调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有机统一,将教学法融入教材中,使教材不仅包括“教学什么”,还包括“怎么教学”,从而把传统的只有教师讲了之后才能明白的教材,改造成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材”。教材的二次开发突出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对语文知识、方法、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及信心和培养语文素养,从而实现语文学科育人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

“写观察日记”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习作,本单元的习作体现了对三年级上册“细心观察,真实记录”目标的顺承,要求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并通过习作要求“观察日记,主要是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明确了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内容。另外,本单元也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精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和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以上教材的编写和呈现,都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内容支架:在生活中为习作预热

学生对完成习作感到困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习作活动不能与生活进行有效的链接。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生活作为习作的“活水”,让他们在生活中丰富习作的素材。

虽然万事万物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学生往往难以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出于“无意识注意”,缺乏具体的方向,更缺少连续的观察。基于这样的学情,教师在展开本单元教学之前,可以将习作的部分任务前置,先请学生读读单元习作中的例文,引导其发现:不仅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也可以观察植物的变化过程;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家里的动物。教师提问:“你想观察哪一类事物?打算观察事物的哪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的范围,如“植物的生长”可以包含种子的发芽、果实的发芽等;观察“自然现象”可以包括月亮圆缺的变化、下雨或者下雪的过程;观察“家里的动物”可以包括动物的生长、动物的哺育。这样,让学生选定一种事物的某一具体方面,对其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

如何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将其有序地记录下来?借助教材中《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观察记录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如教材中就采用了这种形式记录了银杏叶种子的变化。教材在写作观察日记的要求中也提示“如果能附上图画或照片就更好了”,因此,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为自己观察的事物拍摄照片。

此外,观察记录还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如教材中观察蚕就记录了观察时间以及蚕的体长、颜色、吃食情况等。在此基础上整合图文结合与做表格两种呈现方式,教师提出填写观察记录表的要求(见表1):一是观察连续,持续一定的时间;二是观察细致,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当时的想法或心情;三是形式丰富,最好能做到图文并茂。一段时间后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前5 分钟或其他空余时间,交流观察中的发现,或者利用网上平台,在班级群中晒晒自己拍摄的观察照片等。

表1 观察记录表

学生的观察与交流活动,搭建了课本学习和生活的桥梁。通过活动,学生经历了丰富的观察体验过程,在与自然、事物的交流中积累了创作素材。同时,这样的观察活动,也激发了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真正实现了习作要求与生活体验的完美融合。

二、例文支架:在文本中为习作增温

上述观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心理预热,学生在无意识中积累了习作的素材。然而,如何为已经增温的习作再添一把“火”呢?教师需要将这些“体验了的生活”转换为“书面语篇”。

统编版教材选编的精读课文,其篇章结构、语言样式值得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移植,进而灵活地运用。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放大精读文本言语样式的示范性,给学生提供“例文支架”;另一方面要努力发掘文本语言的温热度,让学生在可感的、有温度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一)日记呈现观察

《蟋蟀的住宅》课后的阅读链接《燕子窝》一文,以日记的形式呈现了燕子筑窝及窝筑好后燕子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篇文章为范文,带领学生回顾日记的格式要求:写日记要求写清楚时间、天气;时间、天气要另起一行。

《燕子窝》是将两篇日记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篇观察日记,由此可见观察日记可以是如课文一样两篇日记的组合,也可以是多篇日记的组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是要写出观察对象的变化,如《燕子窝》第一篇日记写了燕子窝还没建好时燕子筑窝的景象,第二篇日记写了燕子窝建好后燕子和“客人们”的行为,这就体现了燕子筑窝从未完成到完成的变化,燕子行为从筑窝到孵蛋的变化;二是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心情或想法,如《燕子窝》的第二篇日记最后一段“它是不是在焦急地等待窝里的小燕子出世呢?”,作者认为猫焦急地等待小燕子出世,其实是自己特别想迎接小燕子的到来,这就在观察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心情。

习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连点成线、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带领着学生破译文本的密码,从“阅读视角”走向“写作视角”,从“写什么”走向“怎么写”,从“把生动的语言读出来”走向“把精彩的语言打开来”。

(二)持续细致观察

如果说例文《燕子窝》的学习为学生搭建了观察日记行文的基本框架,那么精读课文的写作艺术则是引导学生深入具体内容,研究“如何写好观察对象的变化”。叶圣陶在对爬山虎的脚进行描写时,就使用了许多表示时间持续性的词语,如“不几天”“今年”“后来”“逐渐”等。解读出这一艺术技巧,教师指导学生写观察对象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主填写的观察表格,运用这些词语来简单说一说观察对象的变化。有了持续性时间词的指引,学生对观察事物的描述就能呈现出分时段的连续性表达。

叶圣陶既有对爬山虎的持续观察,也有对爬山虎的细致观察,如他观察到爬山虎的位置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爬山虎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也观察到了爬山虎的颜色,“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可见,作者从位置、形状、颜色多个方面写出了爬山虎的样子。

学生在描写植物的变化时,表达通常是“开始长叶了”或“豆芽又长高了”……由于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学生通常只关注到较为明显的变化,易忽略掉细微的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文本中,以“我”的身份去体验,进而在体验揣摩、咀嚼品味中发现文章秘妙之处,将学生的观察引向细致。如可以再次追问学生:长出来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是蜷缩的,还是舒展的?新长出来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与其他叶子有什么不同之处?长叶子了,植物的根部、茎部又有什么变化?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并与作者对话,从位置、形状、颜色、高度等多个方面捕捉细节,细致地观察植物的变化。

(三)多种感官观察

文字之中有生命。精彩的语言,不只在于其精准性,更体现在其鲜活性上。《蟋蟀的住宅》中有这样的描写: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文中“蟋蟀门口很平坦”是作者看到的,“蟋蟀在平台上弹琴”既是作者听到的,也是作者想到的。通过视觉、听觉、想象三种多感官的描写,既写出了蟋蟀平台的平坦,又写出了蟋蟀的声音,说明作者进行了多角度的观察。解读出这一艺术技巧,在学生观察事物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其思考:还可以如何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观察的时候还可以调动嗅觉,用鼻子闻一闻;调动触觉,用手摸一摸;还可以调动味觉,用嘴巴尝一尝;等等。基于此,习作的文字将更具趣味与温度。

三、评价支架:在习作成果中共暖

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习作过程既需要有写作知识的支持,更需要有情感体验的参与。 一篇习作的完成,还需要不断地反思与修改,这就需要评价。评,既要体现教与学的一致性,也要做到有标准、可操作。评价量表(见表2)就不失为一种可操作的写作支架,可以在学生的习作初稿完成后。

表2 评价量表

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回顾习作中所学的各种艺术技巧,并明确评价的各个项目和各项标准,接着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修改,如采用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习作,让组内其他成员对照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结束后,学生还需要对其他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可以通过写批注的形式为他人批注“哪个地方需要改进”,也可以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审视别人的习作,学生能发现自身习作中需要修改、完善的部分,培养反思的意识,并能根据同学反馈的意见修改,让自己的习作更完美。分享习作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增进彼此感情、不断为自己的习作添砖加瓦的过程。

三种写作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习作的阶梯,让他们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观察、记录、交流事物的活动,提供了内容支架,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为习作提供前期的心理预热;本单元《燕子窝》《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多篇课文片段的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例文支架,让他们在课文的学习中发展言语智慧,为他们多角度创作提供支持;而观察日记的评价量表,则为学生提供了评价支架,让学生学会修改,在交流中反馈,收获习作成果。围绕着三个支架群,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链接内在驱动力,充分表达生活中观察所得,不断地在交流中满足各种心理需求。

总之,习作支架的搭建与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学”的过程,真正引导学生在个性化表达与自主评改的过程中习得方法、发展思维、提升能力。写作知识解决学生“怎么写”的问题,情感体验驱动学生“乐于写”。在统编版教材习作教学过程中,针对本单元教材中课文的二次开发促使教师进一步关注教材研究、教材教学,不仅重视语文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还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将两者有机衔接、整合统一起来,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爬山虎蟋蟀燕子
贪玩的蟋蟀
燕子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蟋蟀的决心
燕子
蟋蟀的小屋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燕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