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林兰兰,高远,李娟
1.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康复医院骨关节病区,陕西 西安 710058;2.陕西省康复医院体检科,陕西 西安 710000
膝关节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十分重要[1-2]。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通常需行外科手术治疗[3],在术后患者时常出现膝关节疼痛、合并功能障碍、水肿、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因此需要配合良好的后期训练系统来帮助患者恢复[4-5]。等速肌力训练系统是由Hislop和Perrine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先提出的,是指在关节活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都能承受最大负荷的一种运动模式[6-7],其最大特点就是肌肉能够产生最大力矩输出但不产生加速度,可提供重复性较好的客观数据进行定量评估[8]。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评价患者训练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大腿周径差值、等速肌力等指标,探讨等速肌力锻炼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影响,以期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康复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康复医院收治的82 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指征[9];(2)术后存在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等不适表现;(3)伤口已经愈合并且身体恢复情况良好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发生感染;(2)语言表达障碍、听力、视力障碍;(3)患者依从性差,中途退出治疗,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4)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s]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s]
组别例数性别年龄(岁)损伤至手术时间(d)损伤部位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值41 41男性21(51.22)19(46.34)女性20(48.78)22(53.66)0.195 0.659 25.61±6.33 26.09±5.92 0.355 0.724 4.22±1.39 4.31±1.17 0.599 0.551左腿23(56.10)22(53.66)右腿18(43.90)19(46.34)0.049 0.824
1.2 训练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实施常规训练方法。具体方法:术后两周,运用支具制动以及负重,休息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处于完全伸直状态,在支具保护下,视患者实际耐受情况撑住双拐然后行走至完全负重,5次/周,训练1个月。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常规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实施等速肌力锻炼。(1)训练前:开机,根据训练要求安装相应的训练器械(厂家: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型号:A8-3)。摆放患者体位,保持坐立体位,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良好固定。(2)关节活动角度设定:通常可设定全关节活动角度,对于有其他并发症或者特殊情况者宜选择限定关节活动范围。(3)训练方式:等速向心训练模式,设置角速度为60°/s,训练前患者先进行3 次以上的适应性练习,由康复治疗师负责叮嘱患者尽全力完成屈伸动作。(4)训练次数:每周五次,每次30 min,训练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后1 d、1 个月、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10]。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感越高。(2)膝关节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后1 d、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等四个时间点,参照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11]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值与膝关节功能成正比。(3)大腿周径差值:分别于入院时、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等四个时间点测量两组患者的患膝髌骨处膝关节周径,并与健侧比较得出差值,即为患膝肿胀值。(4)等速肌力:入院时、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伸肌的峰力矩(PT)、总功(TW)、单次最大做功量(MRTW)。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 术后1 d,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术后1 d,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surgery(±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surgery(±s,points)
注:与本组术后1 d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at 1 day after surgery,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1 41术后1 d 8.22±0.39 8.31±0.37 1.072 0.287术后1个月5.02±0.23a 6.37±0.31a 22.394 0.001术后3个月3.25±0.63a 4.34±0.55a 8.346 0.001术后6个月2.47±0.22a 3.89±0.17a 32.703 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 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本组术后1 d,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knee function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surgery(±s,point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knee function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surgery(±s,points)
注:与本组术后1 d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at 1 day after surgery,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80.36±0.18a 75.23±0.21a 118.762 0.001 41 41 54.63±0.25 54.71±0.33 1.237 0.220 66.41±0.22a 61.67±0.19a 104.410 0.001 72.39±0.47a 68.42±0.36a 42.938 0.001术后6个月例数术后1 d 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大腿周径差值比较 入院时、术后1 d,两组患者的大腿周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 周、1 个月,两组患者的大腿周径差值高于本组入院时,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的大腿周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大腿周径差值比较(±s,cm)Table 4 Comparison of thigh circumferenc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surgery(±s,cm)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大腿周径差值比较(±s,cm)Table 4 Comparison of thigh circumferenc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surgery(±s,cm)
注:与本组术后1 d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at 1 day after surgery,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0.12±0.03a-0.41±0.34a 9.943 0.001 41 41-1.11±0.32-1.12±0.34 0.137 0.891-1.63±0.25a-1.71±0.33a 1.237 0.220-0.35±0.22a-0.51±0.15a 3.847 0.001术后1个月例数入院时术后1 d 术后1周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等速肌力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PT、TW、MRTW 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两组患者的PT、TW、MRTW值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等速肌力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surgery(±s)
表5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等速肌力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surgery(±s)
项目屈肌PT(Nm)伸肌PT(Nm)屈肌TW(J)伸肌TW(J)屈肌MRTW(J)伸肌MRTW(J)时间术前术后1 个月术前术后1 个月术前术后1 个月术前术后1 个月术前术后1 个月术前术后1 个月观察组(n=41)37.49±4.79 61.33±2.49a 58.82±3.77 110.95±1.6a 86.36±1.69 228.49±0.77a 144.29±0.11 281.31±0.33a 19.49±0.79 37.33±2.49a 23.82±3.77 62.95±1.62a对照组(n=41)37.22±4.85 52.26±2.32a 58.15±4.12 95.13±1.47a 86.68±1.33 185.62±0.35a 144.32±0.67 241.58±0.49a 19.22±0.85 30.26±2.32a 23.15±4.12 50.13±1.47a t值0.254 17.065 0.768 43.307 0.953 324.542 0.283 430.623 1.49 13.302 0.768 37.525 P值0.8 0.001 0.445 0.001 0.344 0.001 0.778 0.001 0.14 0.001 0.445 0.001
膝关节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十分的重要。术后患者时常出现膝关节疼痛、合并功能障碍、水肿、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因此需要配合上良好的后期训练系统来帮助患者恢复。而等速肌力锻炼系统一般在训练时可获得恒定的角速度,以使肢体功能获得很好的训练和提高,与常规康复训练有着显著的不同。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等速肌力锻炼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康复训练方式,提升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的VAS 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等速肌力锻炼系统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这与王艳春等[12]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原因为等速肌力训练系统采用的是计算机辅助技术,能比较准确地检测患者的肌力变化[13-14]。与此同时等速肌力训练系统能够为患者提供多种多样的训练模式,并且能够有效控制训练负荷,确保训练部位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通过等速肌力训练系统的长期训练,可较快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状况[15]。本研究结果显示,等速肌力锻炼系统能够更好恢复患者膝功能,这与严文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原因为在等速肌力锻炼系统中,伴随关节运动,能更好地拉伸缓和腿部肌肉,同时通过设计个体化等速运动训练方案能够有效地推动康复进程。因此等速肌力锻炼系统的特性使其训练效果更为显著,能更好更快地恢复患者膝功能[17]。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周以及术后1 个月两组患者大腿周径差值比较,观察组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等速肌力锻炼系统能够降低患者的大腿周径差值,这与严文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运用周径评价肿胀情况,考虑在1 个月内对下肢周径的影响主要为软组织水肿;1 个月后,可能会伴随肌肉的萎缩,对周径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肌肉问题,所以将观察周期设定为1 个月[19-20]。原因为在等速肌力锻炼系统的众多类型训练模式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使用,能够活化膝关节血脉,促进患者关节血脉流通,从而减轻膝关节肿胀,减小患者大腿周径差值,使其与健侧腿部保持一致[21-2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屈伸肌PT、TW、MRTW 值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等速肌力锻炼系统中患者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与自身实际相符的训练模式,可以使自己的腿部肌肉张力得到最大恢复,从而恢复肌力[23]。
综上所述,等速肌力锻炼系统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改善下肢肿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