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音乐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

2023-11-23 20:38
戏剧之家 2023年29期
关键词:通识关键内涵

苏 蕾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营口 110000)

一、通识音乐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有两层意义:一层是指通才教育;另一层是指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作为近代开始普及的一门学科,其概念可上溯至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博雅教育思想。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 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 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社会、自然、自身以及对他人的认识,以解决专业教育所带来的专业素养、技术技能单一的问题。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二)音乐教育的意义

早在古希腊时期,“音乐”即被视作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的功能体现在社会教育方面,它对人能起到道德规范的作用,而不是在享受或娱乐方面,要警惕不适度的音乐对人的“腐蚀”。

中世纪音乐理论家波埃提乌斯将古希腊的音乐观并入当代经济哲学中,将音乐纳入全人教育的一环。全人教育的概念源自中世纪,意在培养能洞察宇宙万物本质、尽可能接近上帝并领会其旨意,达到真正自由境界的“全人”。这些被教育的对象通常是修道院中的修士,他们需要修习七门当时被认为最重要的学科,如算术、几何、天文、逻辑、文法等,这些基本学科被认为蕴含了宇宙间的奥秘,音乐亦为其中之一。波埃提乌斯认为,音乐能影响人的品格,因此去了解并控制音乐的元素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他甚至进一步定义:“音乐是宇宙中广大的力量,也是身体与灵魂统一的准则。”受以上概念启发,音乐除了是蕴含宇宙奥秘的学科外,更是实际影响人的情绪、心灵的元素。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也曾指出“音乐与其他艺术从本质上讲大都是非语言的,它们在对个性与自我实现的追求中接近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的根基”。对许多人来说,音乐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内心情绪,更能帮助个人宣泄内在的情绪、成为心灵良药。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人类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调整自己的生活,而音乐已经成为普遍可用的资源之一。

二、通识音乐课中音乐鉴赏课的发展趋势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关于大学通识音乐课的课程设置,主要是鉴赏类课程。在我国音乐教育通识课程背景下,笔者有以下思考:大专院校中开展音乐鉴赏课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大专教育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需要,为基层岗位的生存和发展和专业人员的发展服务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型专门人才,长期以来,由于大专教育的特殊性,音乐鉴赏课在大专,院校中的开展一直都处于薄弱环节。纵观世界教育历史,不难发现,从工业革命以来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人文阶段、科学阶段、科学—人文阶段,当今世界正步入了科技与人文共同发展的阶段,可想而知作为人文艺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通识性音乐鉴赏课在大专院校中必不可少。

首先,通识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技艺的变通。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它从内涵和形式上对学生内在心灵和外在表现形成全方位的熏陶与塑造。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是音乐教育所具有的主要方面。音乐教育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它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最终和其他姊妹艺术学科协同全面提升学生整体艺术修养。职业教育,在许多人看来仅仅是技术培训的地方,是所谓的“技工、机器、劳动者”培养的地方,很容易忽视人文艺术素养的提升。但是随着国家的不断强大、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思想的不断成长,人们发现光靠技术是没有生机的、是僵化的、不协调的。人类对产品的定位从之前的“奢侈品”逐渐发展成“必需品”,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而人们对科技时代下的产品质量追求也由之前的“基础保障”到现在追求“高端顶配”。福楼拜曾说:“时代越是先进,艺术就越科学。同样,科学也会变得艺术化。当他们在底部分离之后,还会在顶部相遇”。所以,技艺不分家,反之需要技艺变通。现代社会需要技艺变通的人才。而音乐鉴赏课的美育价值正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必要途径,大专院校中加强音乐通识教育,彰显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培养技艺变通人才将是必然趋势。

其次,通识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德行的树立。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它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很多功能,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育人功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人的教育最基础的前提是德行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音乐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德育工作开展上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大专院校而言,坚持立德树人的总体方针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培养德行高尚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通识性音乐教育在学生德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和作用,在大专院校中开展音乐教育,是学生良好品德树立的重要环节。

三、通识音乐课在高等教育中的组织

笔者认为高校中的音乐教育通识课程应该以“学习面向”与“关键内涵”两个层面组织课程架构,在学习重点上说明各个艺术科目之间的共同内涵,第一层面的“学习构面”包含“表现”“鉴赏”和“实践”三个向度,这三个向度再延伸至第二层面的“关键内涵”来进一步解释所包含的内容,因此,“表现”之“关键内涵”包括:歌唱演奏、编曲、作曲;“鉴赏”之“关键内涵”包括:音乐欣赏、审美理解;“实践”之关键内涵包括:艺术参与、生活应用。高等教育的音乐类“学习构面”及“关键内涵”的三个向度为,“表现”之关键内涵包括:歌唱演奏及创作展现;“鉴赏”之关键内涵包括:音乐欣赏及审美理解;“实践”之关键内涵包括:艺术参与及生活应用。

大学音乐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重点在相关课程安排中以“学习构面”的三个向度“表现”“鉴赏”“实践”以及“关键内涵”的六个方面来实行,大学的音乐通识课程可以更自由地发挥这六个方面的“关键内涵”。

“歌唱演奏”为关键内涵的第一方面,大学之前的学校音乐课程至多至少已教导学生拥有基本的读谱及进行演奏、演唱的能力,在之后的课程架构中要更多关注在讲述弦乐器演奏的技巧、方法,以及诠释作品的风格等能力的提升,利用片段聆听演奏家的演奏,再用自己的声音唱出音乐的旋律,如此一来学生们能训练唱歌的音感之外,更能感受出演奏家的诠释情绪,从而提升自我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另外,当教师介绍一首曲子让学生们聆听时,可以将同一首歌曲而不同演奏者的录音一同播放,如《啊!我亲爱的爸爸》这首歌取自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贾尼·斯基基》,当中除了播放声乐的演唱版本之外,也可以同时介绍锯琴(musical saw)演奏的版本。长此以往,学生能辨别出锯琴所演奏出的独特音色。

“创作展现(编曲、作曲)”是关键内涵,与“歌唱演奏”并列。音乐类课程强调即兴、改编和记谱。在大学音乐通识课程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运用这些能力,首先在课程中解析一些音乐创作的案例,比如“浪漫时期音乐赏析”的课程中会谈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其中有一首《鳟鱼》。这首歌曲后来被改编成钢琴五重奏曲,其中的第四乐章是一首主题变奏曲,旋律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鳟鱼旋律。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在这里,这个主题就是鳟鱼的歌曲旋律,改编的方式有许多,如改变节奏、改变调性、改变风格等。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改编方式,如改变节奏、调性和风格等。这首五重奏包含五种不同的乐器,每种乐器都有独特的音色,这进一步丰富了变奏曲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灵感。其次,注重学生们的创作实践。课堂中介绍的改编和即兴的变奏曲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方式,但将这些能力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期中和期末报告中,学生可以选择适合的音乐,将其应用到他们构思的主题中。这类似于将音乐主题进行个人创作的变奏曲,这种方式让大学生能够展示他们的创作才华并实现“创作展现”的目标。

“音乐欣赏”是第二个关键内涵“鉴赏”的第一个方面,这是大学生在修习通识音乐课程中大多数会涉略到的课程,也就是音乐赏析课程。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将会给欣赏者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

“审美理解”是“鉴赏”的第二个方面,学生们不仅通过学习通识音乐赏析课程来丰富自身的音乐欣赏技能,还可以深入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和文化,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重点可以从了解本土和不同民族的音乐开始,强调音乐的社会价值和对多元文化艺术的尊重。

“艺术参与”是第三个关键内涵“实践”的第一方面,让学生能实践参与艺术艺文活动是通识教育所提倡的“全人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可以举办各种音乐会与音乐讲座,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生活应用”是关键内涵“实践”的第二方面,也是关键内涵的最后一个方面,运用所学的知识再结合生活的资源,进行连接及应用是生活应用的实施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跨域创作,如拍摄MV 或微电影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指的是一种非专业、非职业性质的教育。它与专识教育有质的区别,专识教育是针对某一方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精通某一特定专业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而通识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和一种全人教育。它给予学生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基本原则是要求文化渗透,各学科之间彼此交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适当的文化素养、科学知识、宏观视野,具有生命智慧、分析思辨能力、表达沟通技巧和终身学习成长动力的,情趣高尚品德优秀的新时代人才。

猜你喜欢
通识关键内涵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