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建设体系下高校海洋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以浙江海洋大学为例

2023-11-22 08:36:28金武州
关键词:群落海洋意识

金武州

(浙江海洋大学 创新创业学院,浙江 舟山316022)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对海洋意识教育的认识与普及还有待提高,如何通过活动载体来提升海洋意识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更有待总结与提炼。

最早系统性的研究海洋意识为何兆雄的《试论海洋意识》[1],他提出海洋意识就是指人类在与海洋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对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的认识总和。杨志成[2]认为海洋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所属海洋乃至世界海洋的认识以及对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的总称。温广宇[3]认为海洋意识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财富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竞争意识、海洋环境意识、海洋安全意识等六个方面。赵宗金[4]从理论建设与学科发展的角度对海洋意识作了全面的阐释,认为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赵娟[5]认为海洋意识是认识海洋并开发利用海洋的一种意识,海洋意识教育就是对人们进行认识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发展海洋等方面的教育。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石。

然而对如何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目前缺乏深层次的分析与总结,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海洋意识教育活动,并使其与其他教育活动有机融合,也没有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因此,笔者基于目前国内海洋意识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活动载体,旨在为探寻海洋意识教育的发展之路提供参考依据。

一、海洋意识教育现状及问题

当前大多数公民还缺乏比较强烈的海洋意识和活跃的海洋进取精神。不仅内陆和边远地区的人们海洋观念淡薄,就是生活在海边并且从事涉海行业的人们,也存在着“近海不识海”的问题。作为肩负着新时代国家建设重任的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接受海洋意识教育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国民海洋意识的发展水平,将影响国家海洋宏观政策的走向。但目前大学生海洋意识状况不容乐观,对于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概念都基本缺乏,而海洋观念和海洋意识是国家发展海洋事业、维护海洋权益的推动力量,也是倒逼我们必须倍加关心和重视海洋资源与空间开发的迫切理由。目前全国对海洋领域探索研究的高校在逐渐增多,沿海省份基本成立了海洋大学,浙江省内的一些高校也纷纷开设了海洋类专业,有些还专门成立了海洋学院(二级学院),向海洋领域进军。但鉴于学校自身定位以及特色,对海洋意识的教育与普及也仅限于海洋类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对海洋类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缺乏有系统、成体系地开展海洋意识教育。正是基于以上因由,作为浙江省内唯一一所以海洋命名的高校,成立已有60 余年的历史,通过实践为普及海洋意识教育和海洋科普知识提供了实践样本,逐步总结提炼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四位一体”(课程群、平台群、活动(载体)群和服务(公益)群)高校海洋意识教育群落培养体系,见图1。

图1 “四位一体”高校海洋意识教育群落培养体系框图

二、海洋意识教育群落建设体系的构建

由于各个高校的自身定位不同,海洋知识基础差异较大,不同门类学科专业对海洋知识的要求也有差距。因此,如何探索与研究出一套兼具特殊性与普及性的海洋意识教育活动,让一般高校能选择性与自主性的设计海洋意识教育活动,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浙江海洋大学作为目前国内海洋学科门类最齐备最完整的高等院校之一,在濒临海洋地域办学60 余年,学校的点点滴滴都有了一些海洋的味道,校园文化活动都赋予了海的文章,给学生塑造了“海洋人”的性格与品质,培养了学生的海洋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样对学生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影响更加深刻,如何提供更成熟、成体系的活动载体促使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四位一体”海洋意识教育群落体系,促进了海洋意识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围绕学校特色定位,探索建设海洋特色课程群落

对于开设怎么样的海洋意识教育课程,既要考虑不能过于专业,又不能太肤浅,还要涵盖海洋科学、海洋生物、海洋安全、海洋船舶、海洋环保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这些年来,浙江海洋大学结合实际,初步构建了海洋意识教育课程群落,开设了海洋类专业课如“海洋强国战略论”等、海洋类通识课如“大学生国民海洋意识”等、海洋类特色课如“走向海洋”等。同时,还积极推出海洋意识教育教材化,出版了一系列海洋类特色教材和海洋科普读物,建设了中国海洋文化信息数据库、中国海洋生物数据库、海洋地方文献特色馆藏等,形成了课程群落,见表1。

表1 “课程群落”建设情况一览表

(二)拓展学习研究资源,探索建设多维度平台群落

平台的建设可以说万事开头难,但一旦建成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平台如何构建?搭建理论研究平台、实践平台抑或是实验室平台?这些年,浙江海洋大学结合海洋专业特色优势,构建了理论研究平台、海洋科普推广平台和海洋文化体验平台等多维度平台群落,见图2。

图2 多维度平台群落

1.建立健全理论研究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主动把海峡两岸关系、海洋军事等作为重要研究方向,着力建设海洋意识教育所需的理论研究平台。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积极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专家学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积极开展舟山锣鼓、舟山船拳、滃州走书、跳蚤舞等东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性研究工作。

2.完善海洋科普推广平台。围绕“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水产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继续加大和完善软硬件建设力度,丰富海洋科普知识内涵。

3.搭建海洋文化体验平台。依托“浙江省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实验平台”,即海洋文化学习室、“海防海疆学习室”、“海上丝绸之路学习室”和“海洋文化艺术学习室”,为学生普及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利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体验室,打造航海文化体验平台,为师生提供航海文化体验。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探索建设精品实践活动群落

竞赛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海洋类科普知识的认知能力。怎样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省级海洋类知识竞赛和省级海洋类文化活动,见图3。

图3 海洋意识教育群落体系

1.组织大型海洋类竞赛活动。浙江海洋大学结合特色定位,主动设计活动载体,推动海洋意识教育活动项目化、载体化。一是组织开展省级海洋类竞赛活动,联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起并承办浙江省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联合团省委、省学联等单位发起并承办浙江省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二是开展“海洋之约”海洋科普知识夏令营,从2015 年开始面向全国青少年,内容涵盖海洋生物标本制作、海水淡化、航海模拟体验等海洋科普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全程由青少年学生参与其中,以增强青少年海洋意识的认知能力。

2.打造海洋文化精品活动。扎实做好顶层设计,打造符合海洋特色的文化活动。一是组织开展“蓝色大讲堂”,让海洋类高端论坛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二是打造“海洋文化艺术月”“海洋科技文化月”“海洋体育文化月”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持续性开展中国海洋文化节、海洋诗歌节、全国海洋日、全国航海日等海洋节庆文化品牌活动,邀请浙江省最美护渔卫士走进校园,让海洋嘉年华、海洋文化周、海洋艺术展演等演绎海洋文化盛宴。

3.持续开展海洋类社会实践。利用海岛海洋文化元素,持续不断开展海洋海岛社会实践。一是开展海岛海洋民俗、民间艺术、岛屿文化等调查,海洋类社会实践成为师生海洋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二是涉海类等相关专业坚持把“把课程搬到船上、把论文写到海上”作为专业理念。

(四)延伸第二课堂路径,探索建设实效型公益服务群落

公益服务活动是对实践活动载体的有效延伸,主要面向社会,主动承担地方局办交办的任务,既是高校服务地方的一种方式,又是扩大学校知名度的最好形式。

1.深入开展海洋社团“公益行”。加强海洋类学生社团建设,依托省级优秀社团海洋生物学会和海洋环保协会,持续多年与当地博物馆联合开展以“关爱海洋,守护蔚蓝”为主题的大型海洋主题活动“海洋嘉年华”。

2.积极拓展社会公益服务范围。开展“守护蔚蓝”海洋环保公益行动项目,辐射当地社区乡镇(海岛),提升了中小学生的国民海洋意识。组织举办“6·8 海洋日”全国涉海高校大学生公益慢跑暨海洋科普志愿者招募活动,联合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利用分会,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大型海洋环保科普公益活动等。

三、海洋意识教育群落体系建设的意义与政策建议

融合“课程群落、活动(载体)群落以及服务(公益)群落”的海洋意识教育群落体系,虽已比较全面,但还是需要持续地研究,要根据海洋形势发展的需要,更要按照各自单位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海洋意识教育活动。因此,建设与实践海洋意识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要因地制宜。同时,还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需要组织者的努力与实践,这样才能使活动开展更有实效。

(一)积极意义

1.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建设精品活动载体群落,学生既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又接受了海洋科普知识的教育。在组织参加海洋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入一线,走向海岛、走入渔家,亲身感受海岛文化和渔民文化。在组织社团社会公益行活动中,由学生唱主角,主动设计海洋文化项目,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2.为学校办学赢得良好声誉。学生海洋意识水平显著提高,据第三方调查,浙江海洋大学学生海洋意识指数排在全省高校前列。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就我校探索海洋意识教育的教学改革做法和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

3.扩大了浙江海洋大学与校外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利用省海洋知识竞赛、省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平台,赢得了与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等局办对学校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支持。通过开展“碧海净滩·共护蔚蓝”海洋科普公益行(舟山站)活动,加深了与中国海洋学会等协会的合作力度。

(二)政策建议

1.加强海洋意识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海洋领域的方方面面,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海洋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可以将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等自然科学类读物以及海洋法学、海洋管理学、海洋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读物,融汇成海洋科普读物。同时,各高校还可通过专业学科教育的拓展,丰富海洋意识教育通识课程的内容,并做成精品课程,将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必修课。

2.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纳入学科竞赛评价体系。学科竞赛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反映高校的学生竞争力和教师的影响力,是评价各高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几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多次发布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目前已引起众多高校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学科竞赛的成绩也是各省评价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指标之一,因此学科竞赛的成绩好坏既影响到普通高校的排名,甚至当年度的招生情况,又影响省级拨款体系,因此也能从指挥棒上倒逼各高校重视学科竞赛。建议将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纳入到中国高教学会的学科竞赛评估体系,以及各省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升各高校对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的重视程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然,竞赛本身对于提升学生的海洋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均具有较强的作用。

3.建立专门的海洋意识教育人才队伍。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与海洋意识教育师资力量缺乏也有一定关系。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水平以及责任心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近年来,我国海洋教育发展规模增大,海洋人才培养数量增加,但与我国高速发展的海洋事业相比,海洋人才缺口仍很大,特别是海洋宣传教育人才更是紧缺。通过加大政府等各级部门政策支持、财政投入,加大海洋教育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海洋科研专业人才积极投入海洋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涉海高校与非涉海高校海洋教育协作机制,鼓励涉海高校为非涉海高校培养海洋通识教育师资力量;加强海洋相关知识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培训师资力量[6]。

4.制定海洋意识教育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14 年分别印发了《关于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和《关于提高海洋意识加强海权教育的工作方案》,国家已将加强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主管海洋意识教育的部门与单位要抓紧研究新形势新特点,制定一个新的海洋意识教育规划纲要,指导全国各地开展海洋意识教育活动。国家相关局办要大力开展“海洋知识进校园”“海洋知识进内陆”“海疆万里行”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探索活动的新形式与新内容,以实现新的成效。

海洋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海洋意识的强弱关乎我国海洋权益的大小和整体利益的得失,我国要想在已经到来的海洋世纪里成为一个海洋强国,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基本国情,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来稳步地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使国民树立起一种全新的海洋观,让每个国人都对海洋产生一份信仰之情,让他们在了解认识了海洋后,能更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海洋,进而较快地实现海洋强国梦。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大学生群体海洋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海洋意识水平,对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战略目标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群落海洋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海洋的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爱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5:53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