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困境的三维框架:一项质性研究的探索

2023-11-22 02:54李彩娥许月云陈霞明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受访者编码

李彩娥,许月云,陈霞明

(1.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部,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的体育政策中多次提出“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要向社会开放”,教育部、体育总局也多次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尤其是2017年教育部、体育总局颁布《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后,部分省市区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实施政策,学校体育场馆共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浙江“慈溪模式”和上海“桃浦模式”成为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的成功典范.然而,许多地方仍然是举步艰难或应付了事.为何有的地方能较好地从“不共享”转变为“支持共享”?而有的地方仍然“置之不理”?这些背后的困境有哪些?深层次的逻辑是什么?近几年来,学者陈广旭等[1]、贾洪洲[2]、刘璐等[3]、徐磊[4]、张炜等[5]、迟善娇等[6]分别从服务、观念、政策、管理、资源、博弈等角度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困境进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参照和有益的启发.但也发现学者们着重研究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的现实问题,侧重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对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的理论熔炼比较不足,视角较为单一,特色挖掘不够深入.本研究拟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与受访者在互动情景中,挖掘受访者的主观感受,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困境进行整体性探索,为全面了解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困境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1 资料获取方式和分析步骤

1.1 资源获取

1.1.1 田野调查 参考我国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数据,深入北京海淀、安徽合肥、浙江金华、上海宝山、福建厦门、辽宁沈阳、重庆南岸、山西巢湖、新疆石河子等地区学校进行现场观察,初步了解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现状,并做详细记录.

1.1.2 个别访谈 依据田野调查结果,以立意取样(purposive sampling)方式选择访谈对象,选取参与学校体育场馆共享的部分管理者和社会人员作为访谈对象,其中政府部门管理者12人(Z1~Z12)、学校管理者20人(X1~X20),社会人员8人(S1~S8),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通过访谈了解政府部门、学校、社会等相关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管理的看法,取得与研究主题有关的重要元素,析解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存在的现实困境.

1.1.3 焦点团体访谈 焦点团体访谈对象是针对本研究所关心的群体,受访者之间可以在互动与相互博弈的情境中,产生多元的思路与观点,进而挖掘受访者深层的主观感受,增加资料的丰富性与完整性.研究者和体育场馆的管理者、运营者探讨当前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在资源分配、安全防患、制度建设、运营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问题.

1.2 资料分析

首先,由两位研究者单独将受访者认可的逐字稿进行开放式编码,寻找与本项目研究的相关概念和主题,如学生安全无法保障、校园安全无法保证;找出关联性主题,将相似的概念和主题合并成低阶主题,如安全难控;提炼核心概念和主题提取高阶主题,如制度不全.通过研究将片段式的词语、意义单元进行重组、分类,逐步解析资料的抽象层级,直到资料内容达到理论饱和为止[7];通过诠释资料的意义,使资料具有高度逻辑性的链接,自下而上地构建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困境核心类属体系.

1.3 资料信核

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本研究将逐字稿初步分析后,将意义单元、关键字汇整,通过邮件发送给原受访者进行核对.此外,除了科学设计访谈步骤以提高研究的内在效度外,还以资料来源的三角检核来提高研究信效度,研究资料收集方式包括田野调查、个人访谈、焦点团体访谈等,所有资料可交互比对.

2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困境三维框架

2.1 相关主题:自由节点——开放式编码

对访谈的记录,采取逐词、逐句、逐行、逐段的编码方式,寻找能反映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困境构成要素的句子、词语,通过试探性编码,演绎出相关主题(自由节点).编码的信度检验采用同意度百分比与K系(Kappa coefficient)作为信度分析的方法,同意度百分比(信度)=相互同意的编码数量/(相互同意的编码数量+相互不同意的编码数量)×100%>70%,说明信度较好[8].由笔者和另一名研究者对访谈资料和调查资料进行独立编码,初次编码同意度百分比是78.25%.为了达到更高的效率,两人对相互不一致的编码共同协商调整,最终同意度百分比达到93.58%,说明具有良好的编码信度.这些编码为自由节点的提取,相同或相近的文本内容编码到同一个自由节点;编码不能确定所属自由节点的则标注至备忘录,以此类推,最终析出有价值的自由节点.

2.2 低阶主题:树状节点——关联式编码

借助Nvivo 12软件发现资料的相似性和变异性的功能来分析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困境构成要素的资料,对自由节点的分析、思考、比较、归类,识别出自由节点之间的共性和所属类别,将相似的自由节点归纳至某个树状节点下,通过不断深入了解资料,对比分析,最终合并成低阶主题,即并联式编码(表1).

表1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困境低阶主题与相关主题

2.3 高阶主题:核心体系——核心式编码

核心式编码将关联式编码进行比较分析,精练出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困境构成要素的核心类属为制度不全、资源紧张、条件有限等3个高阶主题,3个高阶主题各由3个低阶主题组成.制度不全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防控不到位和财务资料不健全,资源紧张包括场馆不足、资金难筹和人才匮乏,条件有限包括时间冲突、对象难辨、出入受限(图1).

图1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困境核心体系图

3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困境三维框架的分解

3.1 制度不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桎梏

制度是要求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等规范,用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理解,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9].访谈发现,国家虽然通过政策推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却缺乏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政策的执行和开展.

(1)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乱.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任何先进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10].受访者Z3指出:“组织管理问题、安全及责任划分问题是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最主要的问题,开放共享主要是缺乏相应的管理细则和安全防控机制”.受访者X7指出:“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管理细则.”受访者X9指出:“运营模式不完善,缺乏监督机制.”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涉及许多管理细则,不同的开放模式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共享工作的实行,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管理混乱,引发各种问题频现,而管理责任部门化、党政领导同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制[11],导致各级政府部门及学校推进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积极性不高.

(2)安全防控不到位,安全隐患.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安全是学校办学的底线,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涉及安全问题.受访者Z6指出:“安全防控体系不健全,运动保险、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不完善.”受访者X2指出:“开放若管理不到位、锻炼不科学、场地器材维护维修不及时,会造成不确定的安全因素.”受访者X11指出:“安全责任划分不明确,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除了管理的因素外,主要是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实施时,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安全防控缺位,造成安全隐患.

(3)财务制度不健全,经济困扰.《实施意见》规定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可以“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对外运营收费,但运营收费会使学校陷入经济问题.受访者Z5指出:“很多学校对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缺乏详细的规划,如体育场馆如何使用、如何收费、收取费用如何管理和使用、哪些项目该收费、收取多少费用.”受访者X8指出:“开放收费存在收支管理问题,管理不当容易产生经济问题.”受访者S5指出:“国家要求体育场馆免费收费,为何还要收费,收费标准的依据是什么.”可见,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合理收费方式及相关政策的支持,是当前学校场馆资源共享实行收费所面临的困扰. 综上,管理出现问题主要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引发管理混乱;安全问题主要是安全防控不到位和全防控体系建设不健全,造成安全难防;财务管理不健全容易引起经济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百出,主要因素在于制度的缺失.因此,制度不全是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桎梏.

3.2 资源紧张: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绊脚石

(1)场馆不足,供不应求.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的前提条件,首先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资源,其次校内场地设施必须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活动.访谈发现,有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数量规模总体不足、种类也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本校师生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健身的需求,夜间田径场摩肩接踵,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室内场馆更是一片难求.在这种背景下,还要拿出部分场地(时段)向社会开放,就会遭到学校层面的不满和抵触.如受访者X14指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有的学校没有室内场馆.近几年学生数量急速增长,田径场、篮球场等室外场地人满为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根本无法满足本校师生的活动,与社会共享困难重重.”

(2)资金难筹,难以为续.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公共资源属性和准公共产品经济特性,表明它既有营利性,又有公益性,其公益属性就决定了体育场馆建设、运行、发展与维护等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12];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涉及体育场馆的管理费用、场地器材设施维护与修缮、管理人员的薪资等,大部分资金由学校自筹.访谈发现,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和学校自筹,渠道较为单一,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是阻碍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主要原因[4].而筹集资金的总量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的短板,又极不稳定的特性,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的长效性和持久性.

(3)人才匮乏,举步维艰.访谈发现,就目前而言,无论是高等学校还是中小学校,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机构多数为后勤管理部门或体育组,大多数是学校聘用的后勤人员或指定的体育教师.这些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学校又没有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致使体育场馆共享工作的管理过于单一和简单化.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学校体育场馆的商品属性需要通过市场化运营管理,才能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3],没有专业人才的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管理需求,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举步维艰.

综上,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存在着场馆不足、资金难筹、人才匮乏的困境.因此,资源紧张是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的绊脚石.

3.3 条件限制: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遏抑

(1)时间不定,告示迟延.《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与当地居民工作时间及学习时间适当错开.但访谈显示,随着体育教育受到重视,许多学校在放学后会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主锻炼,或学校组织运动队训练,或开展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引发与社会人员锻炼时间冲突.不同类别的学校开放体育场馆的时间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学校在节假日、寒暑假开放;有的学校开放时间较为灵活,清晨、傍晚、节假日、寒暑假均可开放;有的学校采用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两种方式,有偿开放的时间为晚上、节假日和寒暑假,无偿开放的时间为清晨、傍晚、节假日、寒暑假等.另外,学校因诸多活动的开展、考试工作的安排等,临时关闭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时有发生,无法及时发布告示,造成来校锻炼人员怨声载道.可见,这些错综复杂的事实远比想象来得复杂,造成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间的不确定性.

(2)对象难辨,容量有限.访谈显示,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虽然对开放对象的身份进行验证,但对开放对象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体育锻炼的认知等方面素质的甄别却困难重重.如受访者X18指出:“社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素质较低的人,有的对公共设施进行破坏,有的乱扔垃圾,有的带狗入校锻炼,学校难以管理,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而学校体育场馆容量的有限性,需要限制进校锻炼人员的数量,这就要求对开放对象有所选择,而如何选择开放的服务对象也是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难题.如受访者X12指出:“我们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较少,进校锻炼人员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关闭大门,后面来校锻炼人员无法进校锻炼,非常不理解,跟管理人员发生矛盾,使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3)出入受限,手续繁琐.学校为了排除安全隐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要求出入校园锻炼的人员提供身份证明,有的学校采取持身份证或办理健身卡的方式进校健身,有的学校采取网上预约或网上实名认证的方式,有的学校要求锻炼人员必须购买运动保险后方可预约入校,有的学校则要求提供健康证明才能入校锻炼.如受访者D2提出:“对于年龄较大的锻炼人员,采取网上实名认证预约入校锻炼,又要提供健康证明实在困难,能不能简化手续呢?”手续繁琐、要求繁杂,造成一些居民对入校锻炼的严格限制不能理解,不断向上级部门投诉,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4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困境突破策略

4.1 完善制度,破解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桎梏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涉及政府、学校和社会人员等各方利益主体,面临管理、安全防控和财务等问题,应该全面兼顾各项制度,强化各利益主体的融合发展制度建设,明确学校体育场馆服务大众的制度目标,规范制度标准,完善制度体系,设置各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评估制度执行的管理机构,进而规范共享工作[14],破解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桎梏.首先,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使学校体育场馆共享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场地设施安全使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导科学锻炼,实行全方位监督,确保共享工作有序进行.其次,加强安全防控体系建设,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联动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安全风险防范堡垒,督促进校锻炼人员购买运动保险,政府购买公共责任险,建立应急处置预案,降低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安全风险.第三,健全账务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账务制度管理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的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划分收入费用和支出资金的流动,确保收入费用能得到有效的运用,支出得到合理的安排和及时的划拨,避免因经济问题而产生困扰,或探索场馆运营+学校场地开放的新模式,以解决对学校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规避收费等廉政风险[15].

4.2 补充资源,剔除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绊脚石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要提供一定的场地器材设施、资金和管理人才.补充资源,缓解资源紧张,剔除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绊脚石,才能保证共享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共享共建体育场馆,增加供给.目前,大部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较为紧张,有的学校有空闲土地却无资金投入建设;而地方政府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推进“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却因城市寸土寸金无地可用;促进学校与政府共建共享体育场馆,或推进“校—社”体育场馆资源实行错时共享,既缓解学校体育场馆供给不足问题,又解决“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问题,达到共赢.其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多渠道融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公益属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支付共享工作的日常管理费用,如水电费、场地设施的维护维修、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这就要求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证共享工作的顺利实行;或通过多渠道融资,引入社会资本进行运营管理,促使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第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高等院校应加强体育场馆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共享工作提供人才储备;政府应加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4.3 创设条件,摆脱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遏抑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要具备“基本条件”,要关注有关利益主体聚焦的运行要素问题,创设条件,摆脱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遏抑.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当重视宣传推广,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与解读;整合辖区内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将参与开放的学校地址、学校名称、共享场地类型、开放时间、开放对象、联系电话、开放区域示意图和入校健身管理规定等信息,通过自媒体、政府网站、报纸、学校网站、校门口、显示屏等多渠道向社会公布,若开放时间有变,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公告,方便民众了解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相关信息[16];简化入校健身手续,创新构建“一网统管、一键预约”体育场馆预约平台[17],利用智慧平台实行60%~80%的承载容量预约,其他容量留给没有预约或不懂利用平台预约的民众,满足他们的健身需求,人满为止,真正做到功能便民、服务惠民利民.

5 结语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能够缓解人们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为实现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提供助力,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却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调查发现,制度不全、资源紧张和条件限制是学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困境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困境,政府、学校和社会人员协调配合,积极探讨,完善各项制度建设,补足资源短板,创设有利条件,确保共享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共同推进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受访者编码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Genome and 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