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研究》成果(2023YB0781)
摘要: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命制基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着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重视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试题情境来源途径多样,以生产情境、生活情境和学术情境为主,情境的时空分布富有变化,关注社会各类问题。本文从试题情境的来源途径、空间分布、组织方式和问题设计四个方面,结合热点、考点及现实生产生活情境,通过教师自主命题,适应新高考情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向,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目的。
关键词:情境教学 试题命制 地理思维
一、情境的来源途径
“无情境不命题”是高考的导向,试题情境主要基于真实生活中的社会生产活动及其知识应用,以及科学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体现了试题情境来源的应用性和科学性。结合来源的途径来看,同一组试题的情境主题可能同时反映和联系着几种情境类型。
【案列1】桃花雪的形成与影响
2023年3月15日夜间到3月16日凌晨,大片降水云系快速掠过陕西山西两省南部,以及湖北北部,进入河南省境内。受其影响,河南西部气温快速下跌,小到中雨转为大到暴雪。由于水汽异常充沛,豫西各地开场就是鹅毛大雪,这是当地三月最大的降雪之一。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此时降下如此猛烈的雪花,人们就把这时的雪花称为“桃花雪”。
(1)今年冬天河南省降雪非常少,此次降雪应该是天降祥瑞。请简述此次降雪带来的有利影响。
(2)“大雪中伴有雷暴。”下雪的时候,河南西部出现密集雷暴,这场雪是雷打雪。请分析“雷打雪”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1)①冬季河南省森林火险等级较高,此次雨雪天气对降低森林火险等级作用明显;②积雪融化改善土壤墒情,对小麦等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③桃花雪具有观赏价值,视觉享受极佳。
(2)①前期以晴朗天气为主,升温迅速,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高;②来自西北的冷空气活跃,受冷空气影响,携带大量水汽的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雪;③此时暖空气势力增强,大气中能量充足,被迅速抬升过程中出现雷电现象。
【解析】(1)河南桃花雪成因是低层冷空气渗透南下和较强偏南暖湿气流共同交汇所造成的,冷空气南下造成温度剧降,在近地面出形成冷空气垫,强盛的偏南暖湿气流携带的充沛水汽,在冷垫上迅速爬升,产生降水过程,近地面气温低,在降落到地面时形成降雪。
(2)这次下雪是冷暖空气在河南、陕西等省交汇的结果。前期陕西、河南等地升温迅猛,在三月,如此高的气温间接意味着空气中水汽含量很丰富,此时冷暖交汇便会产生大量降雪。之所以会打雷,就是因为暖空气极强,水汽丰富,雪才会如此之大,正是因为暖空气强,大气能量高,所以出现雷电现象,才会有雷打雪。
二、情境的空间分布
情境来源的空间分布是试题情境的空间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试题情境的区域性,间接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例如2023年全国乙卷地理高考试题情境来源的空间分布广泛,既关注我国不同区域生产生活及自然地理状况,又考查了大洋中、南美洲相关区域,命题区域覆盖度广。
【案例2】我国大风区域分布及原因
春季风大在全国其实是普遍现象。如果将中国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七个地区,读图完成1~3题。
1.全年风速季节差异较小的区域是()
A.华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高原地区
2.我国境内每年3至5月份出现大风的概率最高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3.从气象角度来说,我国属季风气候区,在一年四季中,处于冬夏两季之间的春季是气象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关于春季形成大风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大,多偏北风
B.受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影响大,多偏南风
C.春季是盛行風过渡时期,冷暖气流不稳定
D.春季气温回升快易形成高压,产生大风天气
【命题解析】
此组试题是学生阅读我国春季多大风相关材料和中国天气给出的春季大风各省会城市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从空间角度命制试题,考查区域分析能力。
1.结合图示下方月份,概括各省会大风情况,A正确。
2.根据各省会春季风力大小,对图示大风省会进行整体综合,D正确。
3.我国属于季风气候,春季气象条件变化大,结合气流、气温变化,C正确。
三、情境的组织方式
根据高考情境类试题的命制与考查要求,命题者需要对情境的来源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重组和处理,形成试题情境的具体信息及其结构。结合试题情境信息中的地理事件或地理活动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可知,试题情境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主题信息:对事件发生总过程的中心概括,构成情境的主题。
(二)条件信息:支持事件发生的自然条件或人文条件等前提和背景,是情境产生的条件支撑。
(三)过程信息:包括事件发生总过程中的空间、时间和其他特征等信息,组成了情境中的具体环节。
(四)隐藏信息:包括事件背后隐藏的结果、规律和后续发展方向等信息,以及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常识等信息,即试题情境所隐含的信息。
【案例3】四川贡嘎山帽状云地理过程
气流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称为地形云。帽状云就是一种在山顶稳定气流和低水汽条件下形成的地形云,主要出现在高海拔地区的孤立山峰之上。贡嘎山被称为“蜀山之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超过7000米,成为阻挡两股气流势力的“高墙”。
(1)根据材料分析贡嘎山多帽状云的原因。
(2)请推断贡嘎山东西哪一侧帽状云出现的频率高,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①贡嘎山位于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的交界地带,水汽充足,为成云提供水汽条件;②贡嘎山海拔高,东南与西南季風在贡嘎山两侧抬升,最终相遇并相互抵消,气流逐渐稳定;③在气流沿山坡爬升时,降水先增后减,水汽逐渐减少。
(2)西侧。①东坡受东南季风影响,且东坡地势相对低矮,对太平洋水汽阻挡作用较弱,降水丰富。②东坡东南季风气流强盛,气流不稳定。③西坡受西南季风影响,高大山脉阻挡印度洋水汽,降水较少,云团较东坡更为干燥。
四、情境的问题设置
试题需要围绕情境进行设问,除主题信息外,与隐藏信息的对应最多。情境信息又为问题设置提供素材基础,试题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和试题情境的信息相辅相成,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试题情境的解读难度。根据问题设计及其提问要点,可将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总结为以下五种类型: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分析影响及措施型,推测和描述地理变化规律及过程型,地理计算或绘图型。
根据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问题设置类型中“总结地理特点及要素型”和“梳理地理因果关系型”的占比最多,其次是“分析影响及措施型”和“推测和描述地理变化规律过程型”,而“地理计算或绘图型”占比较少且只在选择题中出现。
【案例4】区域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会盟镇地处洛阳市北部,北邻黄河,滩涂面积广阔,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5万亩黄河滩区,形成了万亩莲藕特色产业,夏季荷田“接天莲叶无穷碧”,秋季凉亭“留得残荷听雨声”,冬季莲藕“冷比霜雪甘比蜜”,该镇大力推进黄河滩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土地流转,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1)推测当地莲藕的生长习性。(6分)
(2)分析莲藕冬季集中上市的原因。(8分)
(3)依托当地丰富的莲藕资源,为当地政府做大做强莲藕产业提供合理化建议。(6分)
(4)分析该镇“公司+农户”模式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1)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喜温;②叶片大,喜光;③黄河滩涂地(水中)生长,喜湿;④滩涂土壤肥沃,喜肥;⑤秋季荷叶零落,不耐霜冻。
(2)①经过春季萌芽,夏秋季生长,莲藕果实硕大,营养物质丰富;②冬季荷塘水位低,有利于采挖;③春节前后市场需求量大,莲藕价格高;④冬季气温低,有利于莲藕的储存和运输;⑤冬季为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
(3)①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提高莲藕品质;②对莲藕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③夏季荷花盛开,举行荷花节旅游活动。
(4)①公司租用农户土地,农户获得土地流转租金;②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户收入;③专业化经营,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④利于加强宣传推广,打造品牌。
高考评价体系内在的“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和“情境载体串联线”,这三条线索也是试题命制的导向。高考命题呈现出“无情境不成题”“无思维不成题”的特征,在新高考理念下,试题重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因而,要善于理解新情境、看透新情境,从命题、解题的角度体会命题者和答题者之间的思维交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五、反思
由于试题情境的来源广泛和类型多样,就内容而言,本文中涉及的试题类型较为有限,试题内容还可以更加全面。另外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设问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具体推动程度也需进一步检验提升。针对上述不足,本文进行了反思,也对教师进行地理情境类试题的命制的建议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参与培训,积极实践。教研活动是提高地理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积极参加校内教研活动和校外教科研培训是提高自身能力的关键;同时,把理论知识应用于课堂,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情境试题的命制中来,让学生提供情境试题的素材来源和设问方向。
(二)真实素材、综合设问。试题情境的素材需要立足于生产生活的真实案例或者地理学科理论研究的真实研究成果、各官方平台的真实数据、热点话题和新闻等。试题的设问需要基于这些素材,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综合设问。
(三)基于素养,精准设问。基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材料里隐藏的内容和知识点找准切入点进行精准设问,在设问方向上实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向“素养立意”的转变。
命题服务于考试,考试指向于教学。试题命制可以为教学服务,从而引导教学。在“三新”(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地理教师应加深对地理核心素养意义的理解,深入研读最新考纲和新课程标准的命题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地理情境的理解和知识的活学活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