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家战略,也是上海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增强引领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位置,产业链成熟完整,上海车企大有可为。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华特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陈阳,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军等企业家结合各自的委员履职情况,围绕“稳中求进提振消费,拉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经济”发表看法。
汽车产业作为上海主要的工业支柱,遍布嘉定、浦东、临港等几大新城,为上海创造了大量GDP和财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高地。但由于退补政策的出台、零部件及整车车企自身高昂的成本,部分车企出现亏损,加上外资高端新能源车企的降价策略,直接影响到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长,因此拉动汽车消费极其重要。
新能源车
据悉,上海有着一流的城市道路规划及普遍覆盖的充电设施,但客观上受电池和芯片等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对此,委员建议,对增程式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予以适当的放宽。同时,中小微企业恢复发展,二手车交易市场的恢复也会起到拉动、刺激消费的作用。因此,出台利好中小微企业和二手交易市场的政策,拉动汽车消费及交易额尤为重要。
对此,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表示,这些针对性建议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消费提供了重要参考。市商务委员会在高度重视的同时,会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建议内容并给出答复。
关于“出台优惠政策,拉动和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表示,一是强化产业政策顶层设计。其中,上海市政府在印发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本市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产值规模达到3500亿元的发展目标,并围绕核心技术突破、绿色交通能源体系加速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持续优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等方面形成19项重点工作任务。二是有序推动经济恢复,促进汽车消费。2023年1月,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等。
其次,关于“鼓励和给予利好政策推动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建议,市商务委员会提出,一是取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迁入本市的限制。其中,在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外省市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转入办理的通告》中提出,自2022年8月1日起,凡符合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可申请转入本市,有效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和规模化发展。二是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备案和车辆交易登记管理。落实《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依托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应用服务系统,及时审核并确认二手车销售企业上传的备案信息。另外,市商务委员会召集公安、税务等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规范经销小客车登记签注和临时行驶号牌管理,便利二手小客车转让登记办理,促进二手车流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最后,市商务委员会提出,将高度重视汽车出口发展。会同临港新片区加快推进南港码头升级改造,为重点车企提升出口运能;推动中欧班列实现新能源车运输,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进出口能力;支持嘉定区汽车及零部件基地、临港新片区汽车零部件基地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2022年,上海市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1147.3亿元,同比增长101.3%,占全市出口总额6.7%。在促进二手车出口方面,根据商务部要求,市商务委员会遴选8家企业开展二手车出口试点工作。此外,市商务委员会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海外战略布局。如,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上海企业,可申请对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近年来,已有不少车企获得专项资金支持。
据悉,上海近年来先后出台《上海市充(换)电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扶持办法》《上海市公共停车场(库)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积极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底,上海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69.7万根,其中公共桩14.5万根,累计推出出租车充电示范站54个,建成出租车换电站23个,充电桩数量位于全国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认可度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底,累计推广规模突破百万辆,达到101.3万辆,在全球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一。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大幅增加,而与新能源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虽然上海已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近70万根,但“里程焦虑”的充电难题依然存在,出租车、城市配送物流等公共领域车辆,距离全面新能源化尚存在一定差距,公共充(换)电设施数量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经过调研,民建会员、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停车事业部安全总监余金宝,金山区水务局副局长邱晏,以及徐贵、陈未等委员反映:首先,充电桩资源布局不够均衡。每逢节假日,公共场所和高速服务区常常“一桩难求”,公共充电桩鸠占鹊巢现象较多。相较于中心城区,沪郊农村地区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分布较少,已有的充电设施存在“有人建没人管”,设施老化缺乏维修,充电环境不佳等情况。其次,小区的电力基础设施跟不上。上海大多数老旧小区,停车位的电容量已满或接近满负荷,新的充电桩电表申请,电网公司不再批准。如果小区要扩充电容,则会涉及新设配电间、配电柜、计量箱和供电电缆,相关施工改造流程较为复杂,难解燃眉之急。
一是科技赋能,盘活现有充电桩资源。开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的智能联网平台,使车主可以通过手机实现随时随地查询附近充电桩分布及使用情况,并对充电情况实时监控。另外,梳理不同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使用量,形成新能源汽车驾驶情况热力图,更加科学合理地优化充电桩设置,也便于摸清充电桩老化、损耗情况,并加强后期管理维护,避免设施闲置和资源浪费。
二是适度超前规划,扩充公共充电车位。在社区方面,将小区的存量车位供电容量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通过电力基础设施改造,扩充小区公共充电车位。新建的住宅小区停车位必须配备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将相关标准纳入建筑设计和验收规范,并鼓励住宅小区引入市场化充电桩安装经营公司负责车位改造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在公共场所方面,鼓励商场、办公楼、客运站、公共停车场等地新建、改建经营性充电设施,鼓励国资、民资参与开发建设,并给予信贷资金、电价优惠和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完善政策,提高充电车位周转率。引入价格调节机制,通过充换电同等电价等激励政策,鼓励更多以换代充能源站的出现,缩短充电时长,满足更多用户的充电需求。交管部门可根据车主长期居住小区内公共可充电车位的数量,配发新能源牌照额度。
四是完善行业标准,鼓励新技术应用。目前可充电的停车位多是地面车位,其实多种类型的立体车库都已有成熟的充电解决方案,只是缺乏行业标准和验收规范,产品无法取得特种设备合格证书。因此建议尽快制定颁布特种设备检验的行业标准和验收规范。此外,国外的充电技术公司已研发出移动充电机器人,类似于新能源车“充电宝”,相对于固定的充电桩,其场景应用更广更灵活。建议可先行在技术上论证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可推广性,为有兴趣投入开发或已在研发相关产品的公司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技术革新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