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跨界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跨界阅读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采用学科整合的方式,将美术、历史、政治、科学等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内容;二是采用跨媒介阅读的方法,将文本、视频、音频等纳入阅读的范畴。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界阅读
跨界阅读是有效阅读整本书的策略,是跨越学科边界和纸质媒介的综合性阅读。跨界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1]。由于跨界阅读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形式比较多样化,因此学生常常无法把握阅读的重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主题统整视域设计跨界阅读课程,让学生找到跨界阅读的方向,提高跨界阅读的质量。
一、研读文本,把握“跨”的方向
(一)科学方向,探究文本人物的行为逻辑
跨界阅读之所以会出现重点不清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明确阅读方向,将很多与文本主题无关的内容纳入阅读范畴,影响了阅读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文本联系密切的跨界阅读材料。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跨界阅读时,应精准把握跨界的方向,促使学生融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理解阅读内容,从而全方位、多维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2]。
如在阅读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宾逊漂流记(节选)》时,由于学生对荒岛的生活不够了解,因此他们很难认识鲁宾逊行为的合理性,更不能体会鲁宾逊坚强的意志。首先,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认识荒岛和大陆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从而让学生体会鲁宾逊绝望的心情。其次,笔者结合气象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海岛多变的气候给鲁滨逊的生存带来的困扰。最后,笔者结合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鲁宾逊在荒岛求生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成功完成造船等挑战,这让鲁滨逊“无中生有”的行为有了合理性。由此可见,笔者围绕“鲁宾逊行为的合理性”这个主题统整各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解读其行为逻辑。
(二)影视方向,比较表达差异
教师结合影视方向设计跨界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深刻认识影视剧、小说等不同载体在表达形式上的差异,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跨界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运用主题统整的方法,紧密围绕文字作品展现与其联系密切的影视剧作品,引导学生开展跨界阅读活动。
结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课,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并将相应的影视剧片段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笔者让学生说出小说运用了哪些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并说出影视剧中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手法。通过跨界阅读,学生认识到小说有外貌、语言、心理、行为等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影视剧中,人物的语言和小说相似,而人物的外貌、行为是通过具体的扮相和动作来体现的,人物的心理则是借助语言、行为来间接体现的。另一方面,笔者让学生说出小说和影视剧各自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有的学生发现影视剧使用蒙太奇的手法,能够突出地展现某个细节。还有的学生认为小说更具想象力,影视剧则更生动具体。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影视剧和小说的差异性,更能抓住重点进行自主阅读。
再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在学生通读整本《鲁滨逊漂流记》之后,笔者精心选择相关的电影让学生在课堂内进行欣赏,引导学生对比二者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方面的异同,促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加深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学生发现,关于鲁滨逊开展冒险的原因,原著和电影有著不同的描述,原著把鲁滨逊的冒险描述为一种内驱力,一种源于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山野丛林的向往之情;电影则把鲁滨逊出海冒险归因为“杀了人”之后的“被迫逃亡”。学生进一步解读和分析发现,原著对人物自我需求的解读比电影更深刻。通过深层次地对比、辨析,学生能够汲取更为积极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跨界阅读的能力,认识到小说和影视剧在表现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三)艺术方向,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和创造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将各种和艺术有关的跨界阅读素材整合在一起展现给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赏析作品,提升审美素养。
结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的阅读,笔者围绕“琴韵雅味”这个主题,采用主题统整法,将不同媒介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深入赏析。这个主题包含三个任务,在任务一中,学生要欣赏《高山流水》等古琴曲,并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体会古琴曲中蕴含的美;在任务二中,学生要阅读《伯牙鼓琴》,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在任务一中听过的作品;在任务三中,学生要欣赏笔者提供的音乐评论文章,看看评论家如何分析音乐作品,并对照自己在任务二中所讲的内容,找到差距,再重新写下对古琴曲的了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将古琴曲、文艺评论等跨界阅读的素材融合在一起,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发散思维,提升“跨”的质量
(一)绘制图示,梳理故事情节
跨界阅读的目标是让学生的视野更宽阔、思路更灵活,进而提高学生思考的质量。如果学生只懂得“放”,不知道该如何“收”,就会影响阅读的效果。教师要基于主题统整视域,设计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收放自如的跨界阅读活动,提高学生跨界阅读的质量。图示法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整合阅读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在阅读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时,首先,笔者采用跨界阅读的方法,先给学生展示和故事有关的绘本,让学生对比阅读,找出绘本和课本的情节差异,说说这些情节分别有什么作用。其次,笔者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说说故事主要写的是哪方面的内容。最后,笔者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是否可以添加故事情节。有一个学生发现作品没有详细描写海力布进入龙宫路上的所见所闻,认为海力布第一次来到水下,必然十分好奇,因此补充描写了相关内容。
(二)捕捉镜头,鉴赏细节描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试着在欣赏影视剧的时候,捕捉其中的镜头,并用文字将其描写下来。或者,在欣赏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赏其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尝试和同伴将文章改写成剧本。
在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时,笔者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并让学生用文字将其描写下来。在影视剧中有王母劝说织女的片段,学生可以围绕这一片段,发散思维,想象王母和织女此时的内心分别有怎样的活动,并思考王母和织女的语言、行为暗含了怎样的情感。有的学生在心理细节的描写中展现了织女内心的痛苦之情:她不想违背王母的话,但是她太爱牛郎了,不想和他分开。还有的学生重点展现了王母复杂的心情:她疼爱织女,害怕织女受苦,但是又怨织女不听话。此外,笔者让学生找出课文最精彩的片段,结合自己掌握的影视剧特点,将课文改编成影视剧特写片段,并表演出来。
(三)学习修辞,发展语言能力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要深入研究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通感等。教师可以设计主题统整式活动,用视频、音频等调动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作,从而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
在阅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让学生找出其中形容海底生物的比喻句和排比句,说说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是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围绕“海底生物”这个主题参与统整式读写活动。首先,笔者展现《海底总动员》等有关海底生物的影视剧片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海底生物的特点。其次,笔者采用学科统整的方法,展现生物学学科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海底生物的理解。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整合在跨界阅读中获得的信息,模仿《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写作手法,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海底生物的特点。有的学生用拟人的手法,展现小丑鱼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联想到真实世界中的小丑。
三、任务驱动,生成“跨”的精彩
(一)聚焦语文要素,设置问题
主题统整式教学的特点是围绕特定的主题,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将各种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结合跨界阅读的特点,围绕语文要素设计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围绕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笔者设计两个阅读任务。任务一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描写某个地方,并能够展现其特点。笔者结合地理、民俗学等学科,展现与学生家乡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家乡。在此基础上,笔者设置问题:“如何描写家乡的特点?你能否在作文中展现家乡的美?”任务二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家国情怀,热爱自己的家乡。笔者为学生展现家乡从贫困山村变成现代化新农村的视频,并设置问题:“你对家乡有怎样的情感?要如何建设家乡?”这样的问题设置紧扣语文要素,能够优化阅读活动的效果。
(二)加强小组合作,碰撞思维的火花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交流想法,碰撞思维的火花。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跨界阅读的资料,拓宽学生的眼界,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引导,避免学生跑题。
结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笔者组织小组合作跨界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春节民俗”这个主题搜集资料。学生可以从各种历史资料中探索春节的来源,了解春节民俗的历史演变;可以结合地理学科资料,分析春节民俗的形成和当地的地理特点是否有关;还可以跨界搜索资料,从纪录片等影视剧作品中获取有关信息。笔者强化对小组活动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搜集资料、探讨民俗、整合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中。在“搜集资料”活动中,学生各自陈述自己找到的资料,并筛除虚假信息。在“探讨民俗”活动中,学生讨论各地的春节民俗有什么特点,并思考要如何传承传统,发扬创新。在“整合归纳”活动中,小组同伴一起出谋划策,说说如何用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等不同的形式汇报小组探讨的成果。
(三)动态调整,构建生成性课堂
教师开展跨界阅读教学不仅要在阅读形式上加以创新,更要在课堂的构建上动脑筋,让学生进入“乐跨”的境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堂生成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动态调整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在阅读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时,笔者鼓励学生自主搜索跨界资料,并围绕“月亮和思乡情”这个主题进行合作探讨。有的小组围绕歌曲《明月几时有》进行探讨,但是他们探讨的主题出现了偏差,变成探讨歌手空灵的唱腔,不符合主题统整式课堂的要求。笔者及时进行动态调整,让学生重点讨论月亮这个意象一般有哪些象征意义以及为何人们喜欢用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这样能够巧妙地运用学生生成的资源,实现课堂的动态调整,构建生成性课堂。
结语
主题统整指的是教师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的方向,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主题统整视域设计跨界阅读活动,围绕特定主题创设情境,设置各种阅读任务,从而让学生“跨”得精彩,读有所得。
【参考文献】
[1]王淑敏.多學科融合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试题与研究,2021(34):7-8.
[2]杨娟.多学科融合助推假期整本书阅读[J].安徽教育科研,2022(2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