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连
【摘要】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用推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挖掘信息、分析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有效积累相关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使其养成更加高效的阅读理解习惯。文章分析了英语教师如何通过指导学生依据关联理论或者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进行语用推理,实现深度阅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关键词】语用推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的目的是透彻地理解语句的意思,明白语句的深层内涵和表述者的根本意图。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语用推理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理解活动,引导学生将语句和语境联系起来,运用关联性认知和图式认知的方法探寻各语句之间以及语句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思考句子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从而弄明白句子的深层含义,实现对英语文本的深度理解。
一、语用推理概述
语用推理指的是人们以构成语句的词语的表面意思为主要依据,结合自身的认知经验和独特思维方式,推测语句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由此解读语句背后深层含义的一种思维过程。在阅读英语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若想透彻地理解英语文本的意思,知道文中每句话的含义,他们就需要将语句和语境联系起来,运用多样化的语用推理方法,对英语词句进行深入思考,最终探索出文本的深层内涵,理解文本创作者的意图。
语境在语用推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语用推理的关键前提是把语句和语境进行合理的关联,弄清楚语句是在何種语言情境下出现的,进而依据语境推理语句的意思和含义。由此可见,语境是语用推理的核心要素和推理的前提,推导过程以及推理结果都需要围绕语境展开。因此,在引导学生应用语用推理阅读英语文本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先明确英语文本的语境,将语句和语境联系起来,再进行推理阅读。
二、关于语用推理的基本理论
(一)关联理论
斯佩贝尔和威尔逊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认知关联理论,也就是以关联性概念和原则为基础分析言语交际。这一理论属于认知语用学理论,认为人类理解自然语言、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是从明示过渡到推理的一种认知过程。在日常交际中,人们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倾听者需要运用推理思维推断讲话者的表达意图,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意识具有自动处理与自身经验或经历相关的信息的一种倾向,而这种倾向被称为“关联”。人类认知具有关联性的特点使人类能自然而然地找到已掌握内容与新内容之间的平衡点。而学生在探寻英语对话或英语文本的深层含义时,需要尽可能多地找寻信息之间的关联,探寻语句与语境之间的关系,思考英语句子在语境中起到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语句的含义,明白表达者的真实意图[1]。
(二)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最早由康德提出,心理学家皮亚杰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后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将此概念引入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图式理论常被心理学家用于解释人类的理解过程,在图式理论中,“图式”是对整体的抽象,会让人产生对未来信息的期待,也是一个假设的心理结构,相对稳定。图式的作用是连接认知概念与感知对象。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时,研究者常将其用于解释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理解英语文本的心理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语用推理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图式理论将阅读时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组合,再用图式展现自己对于信息的理解,让学生有效梳理和归纳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结合以往的认知经验对文本信息进行预测、推理、感悟等,从而真正理解英语文本的深层内涵,知道表达者的意图。
三、应用语用推理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进行信息重组与推理
应用语用推理阅读英语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英语语句和文本语境对关键信息进行科学重组,根据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推理语句背后的深层内涵,由此学生可以加深对英语文本的理解。
(二)有助于提升英语阅读理解的效率
指导学生运用语用推理进行阅读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通过阅读认知新信息、理解新知识的效率。在推理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掌握深入分析语句、发散思考、感知语境的方法,知道如何探寻表述者的表达意图、高效阅读英语文本。
(三)有助于提高推理阅读能力
在采用关联理论、图式理论对英语文本进行推理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较强的逻辑推理意识,掌握正确的推导、推理、推断技巧。与此同时,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经验和文本情境对语句含义进行合理推断,学生会由此形成良好的推理阅读能力,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四、基于语用推理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基于关联理论开展语用推理阅读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推理阅读能力,提高其阅读学习的效果,英语教师可以依据关联理论开展语用推理阅读活动。根据关联理论,英语语篇中的语句包含三个层面的信息,第一层是表面信息,即语句明说的内容;第二层是深层内涵,即语句隐含的内容;第三层是表述状态,即表达者暗含的交际态度。在指导学生进行语用推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语句和语境联系起来,为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回顾英语单词的意思和英语语法知识,并据此理解语句的表面信息,然后结合英语语境对语句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推理出句子背后的深层内涵[2]。
以部编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材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的教学为例,在“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有一段关于饮食喜好的三人对话,在带领学生表演对话前,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语用推理分析文本内容,根据语句的表面意思以及对话内容与对话语境的关系推理出语句的深层含义。在这段对话中,杰克、汤姆和比尔讨论了在庆祝约翰生日的聚餐活动上,他们应该选择什么食物作为晚餐。从表面看,无论是杰克、汤姆还是比尔,在选择食物时,都考虑到了应该思考参与活动的人是否喜欢这些食物。然而,对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后,学生会发现,杰克在最开始选择食物时,只考虑了自己的喜好,经过比尔的提醒,杰克才意识到应当更多从约翰的角度出发选择食物,因为这次生日晚餐的主角是约翰。至此,学生可以得出三个人对话的根本意图,知道这三个人选择食物的最终目的。
这样的推理阅读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了解英语文本的内在含义,对学生参与后续教学活动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二)基于图式理论开展语用推理阅读教学
英语教师也可以依据图式理论设计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构建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内容图式的方式,探寻英语文本中不同语句的内在关系,结合英语语言知识、文本组织结构、拓展信息分析文本的深层含义,在提高学生的语用推理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构建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指的是基础语言知识,包含语音、句型、语法等多方面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构建语言图式的方法推理各英语单词在不同英语句子中的意思,分析两者的关系,推理这些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层含义,从而实现对英语文本的深度理解。为了真正实现上述阅读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先讲解英语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确文本中重点单词的意思,了解在具体语句中这些单词的词性,然后再根据语境推理句子的含义[3]。
以部编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教材Unit 9“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用“be+形容词”句型描述他人的形体特征和用“have/has+名词”结构描述他人的外貌特征的技巧,教师可以根据语言图式理论设计语用推理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阅读该单元的“An Interesting Job”這篇短文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提取文中与人物年龄、形体、外貌有关的重点信息,如medium height、young、long straight brown hair、big eyes、tall、thin、curly blond hair、thirty years old、short、heavy、short black hair等,然后引导他们辨析上述重点单词,结合语境思考单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作用。比如tall与high都可以表示“高”,而文中却采用了tall一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这两个单词的含义,使学生明白—high通常用于表示物体或空间的高度,而tall则常用于表示人的身高或细长物体的高度,因此在描述人物外貌时一般使用tall。此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结合文本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意思。这篇短文讲述的是乔·布朗需要根据语言描述给罪犯画像,以帮助警察抓到罪犯的故事。结合这一故事语境分析时,学生会意识到,作者使用的tall、thin等描述性形容词均是针对人的,不是针对物体的,由此学生可以更快、更扎实地理解新单词的用法。
2.构建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指的是英语文本的组织结构。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英语文本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如果想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英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依据形式图式理论进行阅读。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梳理英语文本的组织结构,探寻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文本内容明确具体语境,然后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语境和文本的组织结构推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透彻理解文本内容。当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构建文本形式架构图,使其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梳理关联性信息厘清各段落、各语句之间的关系,得到清晰、直观的认知[4]。
以部编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材Unit 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教学为例,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形式图式组织梳理文本结构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段落之间的联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其深度理解能力和阅读质量。在带领学生阅读3a部分的英语短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弄明白句子的意思,总结每个段落讲述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其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整理成文本结构图。笔者制作的该短文的文本结构图如图1,教师可以据此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文本结构图。
3.构建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涵盖的信息十分广泛,包括文化习俗、社会背景、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英语教师可以依据内容图式理论组织阅读理解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与英语文本内容相关的多方面信息,然后让学生将这些信息与文本内容联系起来,找到文本内容与课外信息的内在联系,发现文本隐含的关键信息,推出创作者没有明确表述的内容,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5]。
以部编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教材Unit 2“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找寻与文本相关的课外信息,让他们结合内容图式理论进行分析。比如教授3a部分的短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与中秋节有关的信息,如中秋节的时间、文化内涵、节日习俗等,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创作者创作这一文本的意图。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结合多方面信息对英语文本进行拓展性解读,他们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文本意思,发现文本蕴含的深层含义,提高阅读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语用推理开展多样化的文本深度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探寻词、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研究文本的语言结构探寻文本隐含的信息,真正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并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英语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江梅.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2021(32):129-130.
[2]杨海荣.谈提升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方法[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1(15):36-37.
[3]孟亚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方法解析[J].中学生英语,2022(28):59-60.
[4]毕晓丽.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理解的策略[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2(4):61-63.
[5]周小芳.如何提升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J].读写算,2023(1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