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有个好身体,同时在计入中考分数的体质健康测试统测中取得好成绩,前不久,北京市民刘女士给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报了个校外体育训练班。让她没想到的是,10月上旬上第一堂课时,训练场地竟然是一小区的广场。
“两个教练带着一群孩子在水泥地上训练,什么器械也没有,就带了几个皱皱巴巴的瑜伽垫。其间还被社区工作人员以‘未经允许禁止在小区内开展营利性活动为由赶走了,教练匆忙带着孩子们到对面小区找了个空地继续训练。”刘女士说,这让她感觉训练太不规范了,还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正在协商退费。
刘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目前校外少儿体育培训市场中,使用专业训练场地的屈指可数。很多体育训练机构根本没有固定的训练场所,装备还特别简陋,体育训练搞得跟“打游击”似的。
另外,不少体育培训机构为实现经济效益,对教练准入资质把握宽松、审核不严。经常出现教练培训一周即上岗、未按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多年龄段学生同时授课的现象,都为安全埋下了隐患。
体育训练本应是一种积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途径,不该是贩卖焦虑、充满风险、掏家长钱包的又一个“赛道”。(摘自《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