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的“5·12”地震中,有这样一张照片令无数人动容:年仅3岁的郎铮被埋20余个小时后获救,躺在担架上向解放军叔叔敬礼。拍摄这张照片的,是时任《绵阳晚报》摄影记者的杨卫华。
在那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杨卫华给了郎铮很多陪伴,用镜头记录他成长的点点滴滴。2014年,杨卫华病重,但看到前来探望的郎铮,依然强撑着身体叮嘱他:“长大后要回报社会。”
2015年,杨卫华去世,这段故事并没有因此终结。今年,18岁的郎铮走出高考考场的瞬間,被杨卫华的儿子、记者杨博记录。这两张照片的背后,是一对记者父子的跨时空接力。
杨卫华去世后,郎铮每年都去祭奠,今年被北大录取后,他还特意带上了北大通知书。当年的“敬礼娃娃”不负期许,杨博也带着父亲的精神继续前行。
杨博告诉记者,父亲点燃了他对记者这份工作的热爱。自己从高中时就坚定了成为一名记者的梦想,“知道我的决定后,父亲有采访就会带着我,尤其是上大学后,每个寒暑假他都会带着我采访,主要就是跟他一起拍摄采访北川震后重建等内容。为什么要成为记者?可能就是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吧。他从没明确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记者,但却一直在教我应该怎么做记者。”
(综合《北京青年报》、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