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龙艺
(福建省平和县第五实验小学,福建 平和 363700)
对每一位教师而言,要想在教育教学之路上开拓进取、行稳致远,必须要与志同道合的人结伴而行,构建教学共同体。因为在教育教学之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解决时,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无法解决,在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的群策群力之下,困难就会迎刃而解。那么,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共同体时,面临哪些现实困境?又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策略,积极应对、有效解决呢?本文将主要围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共同体的现实困境与有效对策展开论述。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当前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共同体的过程中,主要面临学习交流不够深入、资源共享不太充分以及备课研讨不甚细致等现实困境。
教育教学环境、需求、理念等,都在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等。同时,深入的学习交流是教师提升学习效益的一条基本途径。调查结果显示:92%的教师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新理念、新理论;4%的教师在集体教研活动中,学习新理念与新理论;95%的教师很少围绕新理念、新理论展开讨论与交流。聚焦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在学习新理念、新理论时,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很少有教师围绕新理念、新理论等展开交流,而这往往会导致教师的学习效益难以提高。
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支撑。然而,教师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凭借个人的努力搜集、整理的优质教学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相反,在教学共同体中,教师可以分工协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搜集、整理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料。如: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可根据各自分工,围绕某一主题或某一教学目标,从不同的教学资源平台中搜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之后,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但是,从目前教师共享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共享过程并不便捷、共享效果并不理想。教师之间共享资源主要通过一对一发送、一对一交流等途径,这样的共享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特别低效。而这也成为了构建教学共同体的一大困境。
扎实、细致的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奠基石。了解实际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达标练习、设计课堂板书、实施教学评价等,都是备课的重要内容。相比于个人备课而言,集体备课考虑得会更加全面、设计得会更加合理等。如: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各抒己见,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实际学情,精准确定框架清晰、环环相扣的目标体系;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对课堂达标练习进行对比、分析、优化、重组,使练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对课堂板书进行打磨,使其紧扣教学目标,言简意赅、清晰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等。但是,从目前教师备课的情况来看,基本都是各自为政,鲜有教师以合作研讨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因此,备课研讨不甚细致,也是当前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共同体的一种现实困境。
针对当前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共同体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教师应通过采取加强理论学习、搭建共享平台以及开展集体备课等策略,摆脱困境,构建一种和谐融洽、互利互惠、共同进步的小学语文教学共同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完全摆脱面临的新困境,教师必须要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应持续不断地学习。为了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教师应采取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能够让学习交流更加深入。
1.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为了着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的学习效益,教师应采取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当然,无论是个人学习,还是集体学习,都必须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落实学习计划。
例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之后,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通过研讨,制订了集体学习计划。紧接着,根据集体学习计划,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又制订了个人学习计划。以个人学习计划为指引,教师能够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学习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新理论,如:以学习任务群形式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新理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新理念等。以集体学习计划为引领,组织教师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讨论、交流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新理论,以此助力教师学深、悟透新课标内容。通过严格落实集体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对新课标的内容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同时,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互补、递进关系。如:集体学习通常以分享交流的形式开展,重在组织教师分享交流个人学习成果,重在引领教师更加全面、深入、通透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2.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不仅要在线下研读一些理论书籍、学术文献,还应利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交流。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师的学习交流方式,提升教师的学习交流效果。
比如说,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组建一个线上交流群,如:微信群、钉钉群等。紧接着,在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可在线上交流群中分享一些理论新颖、案例典型的学术论文,理念新颖、环节齐全的教学案例,思想深邃、内容真实的教学感悟。之后,教师就能够在线阅读这些理论学习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既可进行线上交流,也可进行线下交流。如: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在线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学习收获。之后,其他教师围绕该话题、该观点,以跟帖的形式展开讨论、交流。教师无论是有相同的感悟,还是有不同的收获,都可在评论区发表。如此,教师的各种观点、感悟就会在评论区中互相碰撞、彼此交融,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就会向深处挺进。通过讨论与交流,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通透、深入、细致。
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教学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的学习效益也会得到提升。同时,线上学习方式也能够满足教师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现实需求。
缺乏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的平台,是构建教学共同体的一个现实困境。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利用网络空间、办公软件等,搭建共享资源的平台,让资源共享更加便捷。
1.利用网络空间,搭建共享平台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各级各类基础教育资源公共网络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拔节孕穗。利用这些网络空间,教师共同体可便捷、及时、有效地分享教育教学资源,以此解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资源不丰富、不匹配等相关问题。
例如,教师共同体可利用网络空间,开辟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可将自己搜集、整理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原创资源等上传、分享到该平台中,供其他教师选择、使用。为了提升搜集、整理、创作教育教学资源的速度与效度,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可进行合理分工,如: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适度分解备课任务。教学共同体中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可在网络空间中及时上传自己的备课资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视频、达标练习、课后作业等。之后,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需求,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对共享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使其根据符合教学要求、学生学情等。
在网络空间资源共享平台中,教师除了可以分享一些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之外,还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感悟、成熟经验、成功做法等。如此,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类似问题时,就能够借鉴、参考他人的成熟经验、成功做法,就能够在教育教学之路上少走弯路、远离歧路等。
2.利用办公软件,搭建共享平台
现如今,各种办公软件更加人性化,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因此,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利用办公软件,搭建一些资源共享平台。资源的便捷、高效共享,能够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
例如,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组建一个钉钉工作群。依托该工作群,教师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交流、讨论、研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还可以适时上传、分享自己的搜集、整理、创作的教育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达标练习、视频资源、音频资源等教育教学资源。以教学设计为例,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对共享平台中的各种版本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梳理、归纳各个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并扬长避短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丰富、有效。以教学课件为例,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也可以进行调整、补充、完善,使教学课件的主题更加鲜明、形式更加活泼、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课件在夯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效益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之后,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就能够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现实需求,从该共享资源平台中下载使用相关的资源。
当然,为了便于检索,教师在工作群中上传相关资源时,一定要做到合理分类、规范命名。教学共同体中还应专门安排一名教师,负责做好工作群中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备份、归档工作,以免因软件升级、系统清理等操作而导致共享资源遗失。
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为了更为细致、扎实、充分地做好备课工作,应基于网络平台,有序、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除了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集体备课之外,传统的线下集体备课也不可或缺,即应该坚持做到线上集备与线下集备相结合。
1.线上集备
相比于线下集备而言,线上集备的时间更加自由、形式更加便捷。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基于网络空间,围绕某一集备主题,集思广益、卓有成效地开展集体备课。通过教学共同体中每一位的教师的共同打磨,集备的教学目标将会更加清晰、明确、教学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元,教学评价将会更加及时、有效等。
例如,基于网络空间,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乡下人家》一课为例,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开展集体备课。首先,可从教学共同体中确定一个主备者。之后,主备者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学情、广泛搜集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可自主设计一份教案。紧接着,主备者将这份教案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并将其作为共案。然后,共同体中的其他教师下载这份共案,并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对该共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即二次备课。修改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等方方面面。通过二次备课,教学目标会更加清晰、准确,教学方法会更加科学、合理,教学活动会更加丰富、有效,教学评价会更加及时、奏效,课后作业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形式会更加多元等。在此基础上,就会形成一份份个案。接下来,共同体中的教师可将自己的个案上传至网络空间,以供其他教师再次参考、再次借鉴。
经过这样精打细磨,原始共案的教学目标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合理,教学活动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达标练习就会变得更加轻负、高效,教学评价就会变得更加及时、有效。与此同时,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与发展。以这种集思广益的教案为行动指南,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也会得到提高。
2.线下集备
尽管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线上备课具有快捷、高效的特征,但是,传统线下集体备课的方式仍然不能完全摒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传统线下集体备课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在线下备课中,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可以围绕备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交流,可以优中选优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等。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线下集体备课。首先,共同体中的教师就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的深入讨论、广泛交流。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有教师本着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之目的,设计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准确理解、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本课时的生字、新词。对于该教师确定的这一目标,共同体中的其他教师普遍赞同。但是,也有教师当即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补充:本着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之目的,确定了一项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自主分析、细致对比“北京的春节”与“家乡的春节”之间的异同之处,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比能力。还有教师补充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目标,即让学生能够在对比“北京的春节”与“家乡的春节”的过程中,抽丝剥茧梳理、归纳、总结一些关于春节的优秀传统文化,如:贴春联、请门神、放鞭炮、吃饺子、辞旧岁、迎新春等。当然,也有教师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角度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感知、体会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等。
在线下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师除了讨论、交流、确定教学目标之外,还讨论、交流了关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实施、达标练习设置等相关问题。通过讨论与交流,各项教学活动的主题更加鲜明、衔接更加顺畅,教学评价的方式更加多元、有效,达标练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等。如此,整个教学设计变得更加符合学生学情,与新课标理念接轨更加密切,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更加显著。
总之,在教育教学之路上,尽管教师独自一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却不会走得太远。相反,尽管以教学共同体为纽带结伴而行的一些教师可能会走得很慢,但是,他们一定会走得更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通过教学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的集思广益,解决教育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思路会更加广阔丰富,方法会更加多元有效等。同时,通过教学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也能够得到更加圆满的解决。不仅如此,教学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等,也会因为共同交流、彼此分享、一起努力而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而这,也会让每一位教师在专业成长道路上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我,最终实现行稳致远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