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有效途径

2023-11-21 06:48辛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个性化小学数学

辛鹏

【摘要】练习设计是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练习与测试一样,在数学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的关键手段.文章简述小学个性化分层练习的作用,并多途径探究数学课堂中实施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有效策略,旨在增强练习的有效性,让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分层练习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题海战术成了数学课堂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练习形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感到吃力、枯燥,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且成绩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归根究底,部分教师忽视了练习设计的重要性,重复的、机械性的练习只能让学生感受到厌烦和力不从心,学习效果自然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对此,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精心设计分层练习题目,让所有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提高自身能力.

一、个性化分層练习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分层练习应具有个性化特点,符合学生的基础学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利用学生相对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设计题目的素材,合理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练习题目,让习题更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而且结合生活内容设计的练习也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这种具有个性化的分层练习更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在解题中积极思考和解答,并在练习中通过成功解决问题收获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学生在面对练习内容时才会减少畏难心理,积极投入到数学练习生活之中,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长期持续的积累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升,而练习则是帮助学生积累经验的有效途径.个性化分层练习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资源,让不同层次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内容,练习成效会更加突出.同时,分层练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满足个体的思考模式及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练习中遵循自身实际发展需求来构建适宜的数学学习方式,形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发展

数学教学中合理开展分层练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数学能力,还能强化教师的教研水平.设计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的分层练习才具备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分层练习时应深入研究学生学情,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先确定教学目标,再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授课形式.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相比,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只有对课程内容和学生学情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分层练习,使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由此,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可以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地.

(四)助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发展

分层练习与传统“统一”的练习模式相比,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有效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解题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能让学生个性与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分层练习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助力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有效策略

(一)课前预习分层,奠定学生学习基础

预习是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预习质量与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有着直接关系.为保证预习活动开展的高效性,教师应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预习材料,并设计难度适宜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正式教学前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新知.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教师应开展分层预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灵活选择预习任务.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在预习中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助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对预习任务进行分层.课前预习主要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知识迁移中自行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提前了解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并从平面几何角度进行自主学习.随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微课视频,组织学生开展分层预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复习过去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数学知识,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基础较好的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究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将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预习笔记中,课堂中分配精力攻克重难点.在课前预习中融入分层练习,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新知产生对应的理解,避免学生两极化发展,不仅能为课堂分层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还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分层,确保学生学有所得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是结合教学内容制订统一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下,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学习效果也不一样,容易导致学生两极化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制订分层的教学目标,保证分层练习有序开展.在实际教学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为不同层次学生制订难易程度相匹配的教学目标,助力课堂活动有序地开展,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教材和学生两个重要因素,设计具有科学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师应以教材为切入点,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本质,重组并整合知识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合理分配知识点,即基础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基础目标,理解并掌握基础概念和理论;发展层次的学生则要在完成基础目标的同时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充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层次的学生则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為例,教师应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通过深入研读教材认识到,本课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由此,教师在掌握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分层.随后,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结构特点,知道周长的含义并会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应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借助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获得直观体验的同时发展几何直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在制订分层目标后,设计符合不同层次目标的教学活动,让所有层次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三)教学提问分层,保证教学问题深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将分层练习融入问答中,并保证所设问题具有探究性,能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教师应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复习活动,并以提问的形式开展分层,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应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谁能组织语言说一说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这一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可选择基础层次的学生回答.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调整后面提出的问题,如小明制作了一个圆形的卡片面积是60平方厘米,若圆周率为3.14,则圆的周长是多少?这一问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应选择发展层次的学生回答,同时应侧重引导学生阐述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变式问题,如将圆从中间平均分开,求半圆的周长及面积,或是设计求同心圆周长之差和面积之差,教师应要求该层次的学生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结合个人理解阐述结论.因此,合理的分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激发.

(四)课后作业分层,针对性开展高效练习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同时,课后作业是练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课后作业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借助分层练习形式促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力提升.在实施分层练习的过程中,习题的难易程度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若课后作业难度过高,超出了学生解题的能力范畴,学习信心就会受到打击,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若课后作业难度过小,又难以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在分层练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对课后习题的难度进行分层,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练习,让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充分激发,从而主动完成课后作业.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合理设计分层作业.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题】

小明爸爸承包了一个梯形的果园,果园东侧长度为110米,西侧长度为160米,东西两侧相距80米,为了让果树健康成长,每棵果树占地面积为9平方米,果园中共有多少棵果树?

【发展题】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通过剪、拼将其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平行四边形与原来图形的关系,探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拓展题】

结合课堂所学内容,以“多边形面积”为主题绘制思维导图.

基础层次的学生适合完成基础题,运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110+160)×80÷2=10800(平方米),再运用除法算理列式:10800÷9=1200(棵),通过计算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发展层次学生需要在完成基础题后探究发展题,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索中明确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化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层次学生则要立足单元结构绘制思维导图,整理概念和面积公式,对本单元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

(五)日常指导分层,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教师在日常练习和辅导中也应遵循分层原则,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建立帮扶小组,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日常练习.教师应定期给予学生监督和指导,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缩小其与优等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意识,教师将分层练习指导分为随堂指导和课后服务两个部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强化综合能力.针对基础层次的学生的辅导,教师可以结合其真实学习情况,在班级中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围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以便提高日常练习的质量.针对发展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与大小有着怎样的关系?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与大小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深化其对知识的掌握.针对提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融入拓展内容,如有一个长方体木块,从上方截去一个高2厘米的长方体,再从下面截去一个高3厘米的长方体,便成了一个正方体,已知表面积减少了100平方厘米,那么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呢?引导学生从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棱和面的联系入手,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并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

结 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开展分层练习,不仅能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还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认识到分层练习的重要性和实施原则,结合教学内容,从课堂各个教学环节入手,优化教学设计过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阳国芳.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练习作业的实践分析[J].新课程,2022(13):160-161.

[2]俞华兵.小学数学高年级分层练习的优化设计策略[J].天津教育,2022(06):13-15.

[3]钱娟.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分层练习的设计[J].启迪与智慧(中),2020(09):91,90.

[4]李海宁.农村小学数学分层练习之我见[J].广西教育,2020(17):135-136.

猜你喜欢
个性化小学数学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