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华
(昌乐齐城中医院骨科,山东潍坊 262400)
膝关节骨折是一类骨折的统称,包括胫骨平台骨折、股骨髁劈裂骨折及髌骨骨折等,骨折后可能引起疼痛、肿胀酸胀、关节活动障碍,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严重者存在心理障碍。 手术治疗是膝关节骨折常用的干预方法,能帮助患者重塑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因此,加强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对巩固手术效果,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干预属于多学科合作模式,由骨科医师、康复医师、治疗师和专科护士,按照规范化康复计划对患者完成术前、术后的一体化康复治疗。这种一体化康复模式能使得各专业人员扬长避短、技术互补,最大限度提高术后患者功能[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7 月—2022 年4 月收治的94 例膝关节骨折患者为对象,探讨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在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4 例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治疗》[4]中膝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且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并经影像学确诊;(2)首次骨折,均为开放性骨折;(3)均知情并同意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1)肝、肾重要器官异常或妊娠及哺乳期者;(2)恶性肿瘤终末期者、严重精神障碍者;(3)手术失败或需转院治疗者。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 例。 对照组:男29 例,女18 例;年龄31~68 岁,平均年龄(51.24±6.38)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1 例,高空坠落6 例,摔倒20 例;骨折类型:胫骨平台骨折35 例,股骨髁劈裂骨折8 例,髌骨骨折4 例;观察组:男32 例,女15 例;年龄30~69 岁,平均年龄(51.52±6.41)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9 例,高空坠落7 例,摔倒21 例;骨折类型:胫骨平台骨折33 例,股骨髁劈裂骨折9 例,髌骨骨折5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为其提供药物治疗及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补液、常规安置引流管及尿管、对症治疗、抗凝治疗、控制血压等。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康复模式,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当前指导患者静卧休息;术后1~2 d 加强患者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和直腿抬高练习,上述每个动作200 次/d,可分多次完成;术后1~2 d 将引流管拔除,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地活动;术后3~4 d 指导患者主动、被动膝关节伸屈训练,并将关节活动度维持在50°左右;术后5~7 d,适当增加关节活动度并控制在90°左右;术后2 周关节活动度控制在110°,根据患者恢复、主观感受确定功能锻炼强度及频率。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1)术前康复。常规完成患者术前准备,由同一组康复医师宣教锻炼的重要性,并完成统一的术前功能锻炼,内容包括:踝泵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直腿抬高练习、侧抬腿练习(包括内侧与外侧直抬腿)及后抬腿练习等,上述动作均保持10 s,放松10 s,每15 个为1 组,9 组/d,早中晚各1 次, 期间可指导患者完成30 s 后休息。(2)术后康复方法。 术后由骨科手术医师及康复科医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并由同一组康复治疗师完成康复治疗, 患者出院后每周到院按计划康复训练3 次,连续训练12 周。(3)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具体实施。 ①理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气压泵治疗,30 min/次,2 次/d。 在患者疼痛允许的情况下,可每天增加屈膝的角度。 ②肌力训练:渐进性卧位肌力训练,肌力训练内容与术前相同,每组肌肉收缩5~10 s,放松10 s,重复10~20 个/组,2 次/d,组间休息30 s。术后3~5 d,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被动手法牵引,包括:髌骨活动度和膝关节活动度;肌力训练增加作为主动伸膝练习、站立提踵练习,并根据患者恢复及耐受情况, 增加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并不断调整患者步行姿态。 采用肢体气压泵[莱博泰克(大连)科技有限公司,辽械注准20162090212,型号:LBTK-M-I 1000]对患者进行间歇加压,充气压力为120 mmHg(1 mmHg=0.133 kPa),每次持续加压3 s,治疗30~90 min/次,连续治疗5~8 次。 术后6~14 d,恢复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力,强化下肢肌力及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加强患者手法牵伸、髌骨及膝关节活动度训练。 术后2 周要求达到被动屈膝120°、完全伸膝。除了上述训练外,增加踏步机、上下楼训练及功率自行车干预。治疗1 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月。
(1)肢体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采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LKSS)和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KS)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5]。得分越高,则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HSS-KS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该量表包括以下子项目:疼痛30 分,包括行走及休息时的疼痛评分;功能活动22 分,包括行走站立、上下楼梯及屋内行走的评分;活动度18 分,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肌力10 分,膝关节屈伸力量;屈曲畸形10 分;稳定性10 分;减分项目包括:拐杖使用、伸直滞缺、内翻外翻等。 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则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6]。
(2)临床疗效:治疗2 个月后,分别从显效、好转及无效评估患者有效率。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得到改善,肢体功能得到提高,仍需家属协助。无效:治疗方案无效或需调整方案[7]。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 两组肢体活动度和LKS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个月后,两组肢体活动前屈、后伸度均大于同组治疗前,LKSS 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肢体活动前屈、后伸度均大于对照组,LKS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活动度和LKSS 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活动度和LKSS 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前屈(°)治疗前 治疗2 个月后后伸(°)治疗前 治疗2 个月后LKSS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2 个月后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 值P 值112.19±9.28 112.21±9.31 0.010 0.992 129.32±13.52*118.49±12.01*4.106 0.000 6.32±0.63 6.34±0.65 0.152 0.880 8.49±0.85*7.43±0.73*6.486 0.000 32.69±5.32 32.72±5.35 0.027 0.978 45.74±6.97 37.67±5.96 6.033 0.000
治疗前,两组HSS-K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个月后,两组HSS-KS 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疼痛、功能活动、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前后HSS-K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 值P 值疼痛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肌力治疗前 治疗2 个月后功能活动治疗前 治疗2 个月后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2 个月后屈曲畸形治疗前 治疗2 个月后11.49±3.21 11.51±3.24 0.030 0.976 23.53±4.64*19.68±3.61*4.490 0.000 3.23±0.51 3.22±0.49 0.097 0.923 8.42±0.81*6.13±0.56*15.943 0.000 10.21±2.31 10.19±2.28 0.042 0.966 15.69±2.52*12.23±2.43*6.776 0.000 7.11±0.59 7.10±0.57 0.084 0.934 12.32±0.64*10.63±0.59*13.310 0.000 4.19±0.64 4.41±0.66 1.641 0.104 8.78±1.42*7.42±1.05*5.279 0.000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膝关节骨折发病率男性约为40.0%, 女性约为47%,且随着交通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该类型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8]。手术治疗是膝关节骨折患者首选干预方法,通过手术帮助患者骨折部位愈合,且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一旦发生将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强化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干预,对巩固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9]。
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干预主要强调科室在科室主任的领导下,由医生、责任护士、康复师或康复护士,于工作中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开发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决策,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10]。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个月后,两组肢体活动前屈、后伸度均大于同组治疗前,LKSS 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肢体活动前屈、后伸度大于对照组,LK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王宇章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 说明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疗法能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 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分析原因为: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疗法能弥补传统干预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作为一个多学科合作模式,主要由骨科医生、治疗师、康复医师及专科护士等构成,根据规范化的康复计划,完成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康复锻炼及指导。 同时, 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疗法的实施能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医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技术互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术后功能。 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疗法详细介绍了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原理、意义和方法,干预内容形象、生动、简单,易于理解,能让患者术后更好的掌握相关康复内容及知识。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个月后,两组HSS-KS 评分均较各组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疼痛、功能活动、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何鹏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这说明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干预能提高膝关节骨折患者满意度与依从性。分析原因为: 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疗法能让患者根据既定的干预模式、流程,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规范性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 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骨科-康复单元一体化康复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肢体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