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理论的集束化护理结合知信行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价值

2023-11-21 03:10陆嫣夏明珠朱丽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4期
关键词:信念循证置换术

陆嫣,夏明珠,朱丽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无锡 214023)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胫骨骨折、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重要手段,能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1]。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因髋部损伤及手术创伤等因素需长期卧床,身体活动受限,极易导致局部皮肤组织长期受压,增加压力性损伤(PI)的发生概率。 相关研究指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易导致肢体肌肉出现萎缩,严重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2-3]。 常规护理为临床常用的干预方案,可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术后相关健康认知, 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但因对PI 缺乏重视,导致干预效果受限[4-5]。 研究指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PI、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而基于循证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PI 预防中可发挥一定作用[6]。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 年1月—10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 例为对象, 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集束化护理结合知信行干预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 例。 对照组中男性26 例,女性19 例;年龄34~95 岁,平均年龄(66.15±4.28)岁;疾病类型:股骨骨折4 例,股骨头坏死18例,髋骨节骨性关节炎23 例。观察组中男性27 例,女性18 例;年龄34~95 岁,平均年龄(66.53±4.60)岁;疾病类型:股骨骨折5 例,股骨头坏死17 例,髋骨节骨性关节炎2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本研究由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且为首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感知功能、自主意识清晰,能配合相关调查;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异常者;骨折前丧失行走能力、无法负重者;治疗前1 年内接受过髋部骨折手术治疗者;伴有急性、慢性皮肤病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肢体活动受限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待患者术后恢复自主意识后,为其发送健康宣教手册,并以一对一口头宣教的方式耐心为患者讲解髋关节置换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饮食/用药指导、常见预防举措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 对负性情绪较重者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负性情绪。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循证理论的集束化护理结合知信行干预。(1)知信行干预。待患者术后恢复自主意识后,由护理人员与其进行积极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并以我院自制知信行水平量表结合髋关节置换术特征、术后PI 病因及危害、相关注意事项等对患者进行评估, 了解其知信行水平,根据收集到的信息, 由科室护理人员共同结合知网、万方等数据平台的相关文献及多年临床经验,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①知识干预:因患者术后不宜行走,干预工作可以微信群聊方式展开,每隔一天开展一次髋关节置换术相关健康知识宣教, 利用健康宣教手册、视频、图片、现场演练等方式向患者传递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PI 病因及危害、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并发症防护技巧等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及认知,每次宣教结束后,需通过随机提问对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并告知其有疑问可及时咨询。②信念干预。完成宣教工作后,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鼓励其勇于表达内心情绪,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内心情绪,并分析影响其内心情绪相关因素, 指导患者日常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看电视、看小说及听音乐等方式, 转移注意力以疏解内心情绪,同时,针对负性情绪较重者可结合分享过往成功案例方式,挖掘其内心潜在的积极思想、信念,以缓解内心抑郁、焦虑、惶恐等负性情绪,促进康复信念养成。③行动干预。 利用视频将常见的不良行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微信群内讲解相关不良行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PI 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享既往真实发生过的不良行为所引发的悲剧事件,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及危险意识,使其能够意识到不良行为与术后PI 预防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有着密切关联, 帮助患者逐渐规范自身行为。(2)基于循证理论的集束化护理。由科室护士长1 名、主任医师1 名、护理人员7 名,共同组建护理小组。 ①寻找因素。 通过收集PI 相关文献,结合髋关节置换术后特征、国家护理数据平台数据反馈信息等,以循证理论为基础在小组商讨后整理出诱发PI 的相关因素。②提出问题。根据整理出的相关因素, 由小组成员与科室医师共同商讨, 以PI 病因、危害、预防举措等为循证问题,根据评价标准制定针对性的集束化护理方案。 ③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 下床多有不便,部分年纪较大的患者甚至可能因无法及时上厕所,而引起大小便失禁,致使局部皮肤处于潮湿环境,改变其酸碱度,使细菌大量繁殖侵入湿润的皮肤组织,诱发PI,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人实际情况留置尿管,避免尿失禁引起的局部潮湿,同时还需叮嘱患者家属密切留意患者的床单、衣物,需勤换,以维持皮肤清洁、干燥。 PI 的发生与患者体位关系密切,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体位受限易导致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增加PI 的发生概率, 护理人员需以PI好发部位为核心, 每2 h 协助患者完成一次体位转换,必要时可取4 个软枕,分别放在其两侧髂部、肩部及小腿下,以缓解局部皮肤受压情况。 患者因髋关节功能障碍,在翻身、体位改变等活动过程中易因平行滑动力量,增加局部组织血管受压,影响血流运行,继而引起局部组织缺氧、坏死,护理人员在进行体位转换或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需切忌拖、拉、推,应尽可能缩短体位维持时间,在维持半卧位时,避免身体下滑,减少皮肤摩擦,同时,针对部分卧床时需使用便盆的患者,需叮嘱家属在便盆上贴上软垫,使用过程中尽可能抬高患者臂部,避免硬塞、硬拉造成的摩擦伤。

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采用我院自制的知信行水平量表对患者的知信行水平进行评估,量表分为知识、信念、行为3 个维度,共计55 项条目,每项条目为1~5 分,其中知识含13 项65 分,信念含24 项120 分,行为含8 项9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知信行水平便越好。

(2)干预7 d 后,由同一护理人员对患者的PI 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评估标准:局部麻木、发热,且皮肤伴有红肿为I 级;皮肤红肿、发硬、有水泡,且呈紫红色为II 级;皮肤红润,且有明显黄色水泡并有溃烂现象为III 级;皮肤感染、坏死,且伴有脓性物质渗出为IV 级;全层皮肤、组织缺损,因局部腐肉、焦痂覆盖,影响缺损程度评定为不可分期PI,需将腐肉、焦痂清除后,才能判断为III~V 级性损伤;局部皮肤呈紫色、深红色、栗色或分离表面皮肤后可见充血水疱为深部组织损伤。

(3)干预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患者的独立能力,包括移动能力、括约肌控制、运动能力等6 个维度, 共18 条项目, 每条项目为1~7分,总分126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独立能力越好[7]。干预前后,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量表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8]。 干预前后,采用Holden 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分级0~5 级对应0~5 分,>3 分提示可独立步行,<2 分提示需辅助步行,分值越高提示步行能力越好[9]。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知信行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知信行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知信行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知信行水平比较[(±s),分]

表1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知信行水平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组别知识干预前 干预后信念干预前 干预后行为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24.36±2.40 24.38±2.42 0.039 0.968 56.15±3.50*47.01±3.46*12.458 0.000 67.52±5.30 67.55±5.33 0.026 0.978 102.40±7.57*89.18±6.40*8.946 0.000 41.03±4.76 41.06±4.79 0.029 0.976 75.79±7.50*64.80±6.41*7.472 0.000

2.2 两组PI 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PI 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FIM、HSS、FAC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FIM、HSS、FAC 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组别FIM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HS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FAC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57.34±5.73 57.37±5.75 0.024 0.980 105.70±4.14*84.05±5.17*21.927 0.000 50.25±4.35 50.28±4.37 0.032 0.974 84.36±3.18*73.82±3.57*14.788 0.000 1.84±0.22 1.86±0.23 0.421 0.674 3.47±0.25*2.80±0.24*12.969 0.000

3 讨 论

PI 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属于局部皮肤、软组织损伤,可引起开放性溃疡,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常规护理是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重要举措,能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预防不良行为对髋关节功能造成的二次损伤,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10-11]。但因常规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PI 的预防缺乏重视,导致干预效果受限。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护理干预降低PI 的发生率,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

知信行干预能结合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特征及对患者知信行水平的评估,为其制定针对性方案,通过知识干预、 信念干预及行为干预为患者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其健康意识及信念,并逐渐规范自身行为,持续提高知信行水平,有利于术后康复[12-13]。 但知信行干预主要为信息支持,对PI 的预防缺乏针对性措施,导致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受限。基于循证理论的集束化护理能够以循证理论为基础、 以预防PI 为核心展开集束化护理,首先寻找因素、提出问题,之后根据寻找出的问题, 经搜索大量文献结合临床数据,针对性制定集束化护理策略,解决、预防可能引起PI的潜在风险,有效预防PI 发生,可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14-15]。 本研究将基于循证理论的集束化护理结合知信行干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I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FIM、HSS、FAC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有效预防PI 发生,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究其原因,知信行干预能通过提高知识、信念并逐渐形成行为统一,有序提升患者的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实现术后恢复的效果提升。但因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导致局部长期受压,极易诱发PI,而基于循证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则能充分发挥循证理论作用,以预防PI 为核心,通过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针对性预防PI 发生,并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通过预防潮湿、转换体位、预防摩擦等措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减少摩擦力,避免局部组织血管受压,在有效预防PI 的同时,还能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将基于循证理论的集束化护理结合知信行干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有效预防PI 发生,促进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信念循证置换术
为了信念
《循证护理》稿约
发光的信念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信念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