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运动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3-11-21 03:10赵秀芝巩立春张洁李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4期
关键词:耐量当量心功能

赵秀芝,巩立春,张洁,李新

(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南 250014)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综合因素引起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与主要死因,除了发作性的急性心力衰竭外,其他持续的心力衰竭状态被称为慢性心力衰竭, 其中病情相对稳定,无症状发作1 个月以上称为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1]。由于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结构发生改变,心功能明显减退,所以易引起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与体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既往临床要求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卧床休息, 以便减轻心脏负荷,避免病情加重,但长时间的卧床休养能够导致机体循环减慢,不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2]。康复运动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但临床对于康复运动的适宜性与安全性仍有质疑[3]。 代谢当量是评估患者活动强度的客观指标,可以避免运动过量,弥补运动量不足,继而维持机体耗氧量平衡[4]。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2020 年5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98 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运动取得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8 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对于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标准诊断,且均为左心衰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心功能分级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Ⅲ级[6];患者沟通能力良好,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者;合并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者;心脏术后不足6 个月;患者存在精神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98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n=49)患者中男26 例,女23 例;年龄55~78 岁,平均年龄(67.65±4.02)岁;体质指数18.56~27.66 kg/m2,平均体质指数(23.02±2.56)kg/m2;病程2~8 年,平均病程(4.02±1.23)年;NYHA 分级为Ⅱ级25 例,Ⅲ级24 例。 研究组(n=49)患者中男27 例,女22 例;年龄53~76 岁,平均年龄(67.68±4.25)岁;体质指数18.12~27.79 kg/m2,平均体质指数(22.98±2.58)kg/m2;病程2~8 年,平均病程(4.05±1.29)年;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6 例,Ⅲ级23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已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 包括使用强心剂、动静脉扩张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抗血小板、调脂、降压等对症治疗。 同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 其中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进行轻体力劳动,Ⅲ级的患者维持生活自理能力,限制活动。

研究组的用药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采取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运动。首先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包括身高、体重、心功能指标等。 然后使用Bruce 改良平板运动试验测定患者的代谢当量,记录试验所需时间及最大代谢当量,试验期间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若有心绞痛、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或收缩压下降>10 mmHg(1 mmHg=0.133 kPa),ST段持续下降>2 mV 且时间超过2 min, 立即停止试验。 根据患者的代谢当量制定康复运动计划。 1 代谢当量相当于耗氧量3.5 mL/(kg·min)。 其中NYHA 分级为Ⅱ级的患者实施3~5 代谢当量的运动,项目包括慢速骑行、慢拍舞蹈、上下楼梯等,时间为15 min/次,2 次/d;NYHA 分级为Ⅲ级的患者实施2~3 代谢当量的运动,项目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洗漱、穿衣)、慢走、室内活动等,10 min/次,1~2 次/d。 每两周评估患者的心功能与代谢当量值,及时调整运动方案,若NYHA分级恢复至Ⅰ级则实施6 代谢当量的运动,项目包括快走、慢跑等,20 min/次,2~3 次/d;Ⅳ级患者实施1~2代谢当量的运动,项目包括床边站立、床边坐位、床边慢走等,5 min/次,1~2 次/d。 运动期间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前区不适、过度疲劳感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活动,重新调整与评测运动方案。

两组持续干预时间均为12 周。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干预前后,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测。(2)运动耐量。干预前后,使用6 min 步行试验(6MWT)检测,即6 min 时间内患者的平地行走距离,6 min 步行距离(6MWD)越远表示患者的运动耐量越佳。 (3)生活质量。 干预前后,使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进行评价,量表共21 个条目,包括情绪、躯体与其他3 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5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7]。(4)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包括心悸、胸痛、严重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心功能指标等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心血管不良事件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心输出量均多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组别 左室射血分数(%)干预前 干预后心输出量(L/min)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49)对照组(n=49)t 值P 值55.30±4.05 55.28±3.92 0.025 0.982 64.15±5.02※60.50±4.49※3.794 0.000 4.27±1.08 4.25±1.16 0.088 0.930 5.80±1.26※4.79±1.20※4.063 0.000

2.2 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6MWD、MLHFQ 分值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6MWD、MLHFQ 分值与干预前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6MWD 长于对照组,MLHFQ 分值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对比(±s)

表2 两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对比(±s)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组别6MWT(m)干预前 干预后MLHFQ(分)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49)对照组(n=49)t 值P 值294.78±10.30 295.69±13.50 0.375 0.708 350.60±17.53※325.00±18.54※7.023 0.000 73.65±10.50 73.49±12.05 0.070 0.944 46.65±9.85※58.60±10.00※5.959 0.000

2.3 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存在心功能减退、运动耐量下降等问题,给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8]。目前,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是治疗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虽然此类药物可以抑制疾病进展,缓解相关症状,但对于心功能康复与运动耐量的改善效果仍有欠缺[9-10]。

康复运动是促进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但《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11]中指出,康复运动中将健康成人65%~75%最大心跳率作为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运动处方强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代谢当量是指维持静息代谢需要的耗氧量,可以反映人体的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其中1 代谢当量为耗氧量3.5 mL/(kg·min),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运动强度、心肺功能等评估中[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输出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运动训练将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NYHA 分级作为依据, 采用对应代谢当量的运动方案, 可以预防运动量不足导致的康复干预失效,避免过度运动增加的心脏负荷,充分弥补了常规康复运动缺少个体针对性的弊端, 继而保障了康复运动效果,为心功能康复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运动耐量下降与生活质量偏低是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问题[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6MWD 长于对照组(P<0.05),MLHFQ 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 可见,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运动方案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对患者的运动与活动耐量进行了客观量化,可以使患者在规范的康复运动中循序渐进地提高骨骼肌肉收缩、舒张能力,增强机体的运动耐量。 同时,随着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运动耐量的恢复, 能够逐渐降低疾病影响力,继而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4]。 从安全性来看,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代谢当量对康复运动进行了定量,可以使患者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实施运动方案,安全性较为理想。需要注意的,本次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所以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运动对于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应用效果、安全性,以及再住院率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观察与论证。

综上所述,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运动能够有效促进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恢复,增强其运动耐量,保障生活质量,安全性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耐量当量心功能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心功能如何分级?
酵母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提取纯化研究
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知晓率调查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超压测试方法对炸药TNT当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