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区域平台建设与利用*

2023-11-21 07:08佟良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7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建设

佟良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江苏徐州 221004

0 引言

面对信息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多元化,高校图书馆亟须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寻找自己的使命,在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跟进时代发展的同时不忘核心内容建设与核心使命担当。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利用好这一传播渠道,丰富自身馆藏和信息交流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吸引更多读者加入图书馆建设与阅读活动中。

1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区域平台建设价值

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图书馆特性决定无论是平台本身还是读者群体,都不可避免走向成长和学习的逐渐进阶路径,需要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多样化和广泛化的阅读与信息获取,提高自身素养,图书馆因为有更多读者群体、要满足更专业化的阅读需求,平台建设迫切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

高校图书馆建设价值在新媒体时代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重要,且有必要。若说“躺平”与“内卷”是时代焦虑下互相矛盾的产物,那么看似人人都很努力的内卷时代,“浮躁”才是这种努力下的实质[2]。以主流视频平台抖音、B 站、微信小程序等为例,似乎学习是当下人不甘于“躺平”又必须“躺平”状态的一种解药,视频号、微博、微信上的学习资源毕竟有限,如何实现深度学习,让渴望学习的人获得更加有能量、有价值的成长,则需要系统化的资源平台建设。为渴望知识、热爱探索的新人提供学习的机会与平台,需要高校图书馆作为价值资源信息的主流建设渠道,为学生群体以及其他爱读书人群的发展提供学习资源,为社会发展赋能。

2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区域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2.1 资源利用不合理

当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和平台建设大多沿袭旧有模式,学生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时感觉到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差异,同时也存在多数学生只有在考试前和写作业时才会选择去图书馆,或学生不知道和不愿意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情况。资源利用不合理,很大程度上与学生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有关,一些学生经历过高考应试教育后,已经不愿意再接触学习,应试化的教育模式让他们深感厌倦。加之高校资源平台建设不合理,信息技术更新较慢,难以有效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内进行阅读,图书馆文献、图书资源的建设不到位使学生在入门阅读时就被挡在“门外”,难以利用图书馆资源实现积极、有效的阅读思考[3]。

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电子资源、纸质资源利用两方面,电子资源方面主要涉及文献下载等学术网站权限的开放问题。由于知识付费,各类学术期刊资源网站收费价格逐年攀升,高校勉强负担才换得有限的下载资源。受多元信息网站的冲击,学生逐渐无法进行深度内容的学习,导致纸质资源浪费,图书馆不得不引进一些杂乱的图书,以满足学生逐渐降低的阅读需求。

2.2 馆藏书籍知识结构不合理

几乎所有高校都会面临书籍分布结构与图书资源建设问题,一些年代久、边缘化的学科教材以及拓展阅读书目难以在高校图书馆找到相关资源。当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平台建设明显缺乏合理结构,某一体系书籍构建不完善,难以在图书馆找到完整的阅读书目,不利于有一定学习经验的学生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浪费在资源查找上面。而对于缺乏学习阅读经验的学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更难以帮助其形成系统的学习思维导向,难以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学习体系。

馆藏结构的不合理还表现在崇尚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上,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介绍和增补。从建设现代化国家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工业化的经济发展体系,逐渐在政治、军事、科技、外交上获得极大发展,应大力增补相关书籍,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介绍中国发展成绩的文献资料,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与此同时也不能忘记对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的书籍的引进,促使学生学习和传承千年古典文化。

阅读带给智力发展的,恰是开放性的思考[4]。在受教育阶段,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只有大学阶段,学生才逐渐摆脱应试教育,从固定知识与标准答案的所谓“学习”中挣脱出来。学生本应该在大学进入充满知识思辨与深入性思考的学习状态,但由于时代的浮躁性,大学生普遍缺乏深度学习的动力和意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巨大诱惑性,逐渐蚕食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力,导致图书资源利用率不高和学生阅读倾向功利化、世俗化的现象出现。由此,学校图书馆建设无奈也好,迎合也罢,总之缺乏一定的开放性,无法、不能也不敢让学生接触更多内容,而以“科学”二字将学科研究、学科教育神化,却忽略了学科建设的真正意义和内容。

高校图书馆建设以“科学”为评价尺度,将科学奉为圭臬,也就失去了高等教育的本来意义,空将图书馆置于象牙塔,既忽视了内容为王、文化典籍教育为核心的建设目标,也失去了教育的精髓和内涵。因此,阅读走向泛化、功利化和碎片化,越来越多人不甘坐冷板凳,知识获取呈现经典阅读不深、不足的散化阅读现象,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建设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3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区域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3.1 满足读者广泛而复杂的需求,进行资源内容和结构建设

高校图书馆平台建设需要以读者为群体,展开深刻的自我反思,在如今多媒体信息层出不穷的时代下,做好自身资源平台建设。新颖事物在当下广受追捧,新媒体是其中之一。抖音、微博、B 站等平台也不乏学习博主和学习视频,如新东方董宇辉的火出圈,可以想见如今人们对学习和提升自我的热爱程度和热衷程度。因此,高校馆内资源平台建设应满足青年群体对学习的基本渴望,同时也应满足这一学习群体背后的复杂趋同心理:包括迷茫、焦虑、从众、不甘以及对失意、矛盾、痛苦的自我体验与救赎心理。针对这一迷茫、焦虑、不确定的“时代病”,高校图书馆有必要通过合适的资源调整,进行学习内容和结构建设,引导学生走入经典书籍的殿堂,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书籍获取能量,在满足学习欲望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停下来,思考真正重要和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

3.2 馆藏资源信息检索方式和储存方式的建设需求

信息技术在更新换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检索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过去多针对纸质资源进行建设和馆藏设计,已经不适应多媒体环境下对图书馆资源多样性和全媒体资源的需求,无法实现和解决对音视频学习资料的保存和管理,无法基于多媒体资源建设,实现人们对多样信息资源的学习需求。高校图书馆没有将学生群体纳入系统构建,过去以图书检索和业务流程板块为核心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模式和存储方式,无法真正关注到图书馆使用群体的需要,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影响学生的机遇。

高校图书馆亟须对信息检索、馆藏分布、图书结构、电子文献资源进行一系列更新,开发图书教育的音视频资源并进行存储,以供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同时应注意将学生用户纳入资源建设的主体当中,拒绝自上而下和自以为是的资源组织方式,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吸收有益的东西,特别是有益的组织形式。

3.3 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开放性和涉猎学科的广泛性需求

大学之道,在传道授业解惑,但对于传什么道,怎样传道,好多人并不十分知道。学校图书资源建设与图书馆馆员自身水平及学科视野有很大关系。事实上,由于分学科承担功能作用的不同,很多学科只负责到这个世界体系的一个侧面,因此要加强高校图书资源建设,必须考虑图书资源建设的开放性、多元性,要广泛涉猎,博观约取,博采众长,在建设好图书馆的同时促进使用群体——学生甚至是教师的自我人格成长与自身价值取向的完善。

学科涉猎广泛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使其不再局限于从某一特定学科的视角看待世界,高校图书馆建设应肩负这一教育使命,不拘一格,充满开放与辩证地接纳外来优秀文化成果,要对边缘学科知识,以及年久失去传播但极具学习价值的图书资源加以复原和保存,使学生有机会代代将其传承下去[5]。

4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区域平台建设及利用

4.1 加强资源建设

内容和实力是事物获得长久生存的根本。图书馆本身是做学问、传播学问的载体和空间,将资源建设好,就是高校图书馆应首先坚持的根本。新媒体发展视角下,学校教育似乎与时代发展脱节。所谓脱节,信息技术脱节是真,行业生态认识与实践经验也是真,但引领一个行业发展下去的,永远不会是当下最热门的东西,而是那些能够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当下的潮流可以引起兴趣关注,但真正的兴趣应该也永远是内容。人所能承载的知识毕竟有限,集大成的作品、古今中外的智慧,就留在书里,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资源建设,建设以内容为王的图书馆藏体系。

至于怎样选书,选什么样的书,图书馆藏应依据学科建设还是其他目标等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建设结构化、全学科化的经典阅读书单和阅读体系,重视阅读目标、阅读结构设计,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优先让学生读经典,读前沿和读方法,书目应涉及政治、社会、文学、历史、哲学等经典作品,并将学术领域的专门著作、教材、学术论文纳入阅读书目当中,增强学生的系统化学习以及阅读经典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专业化视野,以提升学校通识教育与学科基础训练的内容和层次,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学科知识前沿。

4.2 强化用户实际需求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应细分服务对象,强化学生及教师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通过提高经典书籍、涉及中国传统文化阅读内容所占比例,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参与度和认同度,以促进学生对有价值信息的获取和吸收[6]。

经典阅读丛书,书目分类结构应充分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偏好、基础能力与阅读需求,在经典丛书的阅读熏陶下帮助学生逐渐找到自己的领域和兴趣,帮助其形成阅读习惯,图书馆资源平台应发挥领路人的角色作用。如设计“基本常识”“传记经典”“纵横开阖深入思辨”的阅读课程,基于作者地域、性格、出版时间和难度构建符合学科、研究、学生个人发展的经典文献书目资源,实现学生不同学科的融合发展。

通过建设个性化的阅读平台,结合用户画像为其推送专业化定制内容和经典阅读内容,如处于青春期与迷茫期的女生可以推荐其看《小妇人》等类似作品,也可以为其推荐《诗经》《红楼梦》等典籍。再如上海交通大学为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同时也为纪念曹雪芹300 周年诞辰,推出“鲜悦·品味《红楼梦》”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微信社群等方式,鼓励学生展开持续30 天的阅读活动,一方面强化《红楼梦》忠实读者的深入研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一部分学生对《红楼梦》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大学生阅读痕迹进行追踪,全面分析其读书的实际需求、行为和状态,其中包括对经典丛书的需求和行为信息,为学生提供精准化服务,提高思辨能力强的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灵性、感悟能力较强学生的灵感与感悟能力。个性化阅读平台建设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渠道,利用其传播和扩大经典丛集及书籍阅读的魅力和影响力,引导更多学生走入各类图书馆进行深度阅读[7]。如有“声”有“视”的书籍音视频课程喜马拉雅FM、蜻蜓F M等,经新媒体视听化改造的学术视频资源,满足学生因阅读目的、基础、能力等差异而产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全学科角度分级配置不同的阅读内容,避免学生受挫,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快乐,进行深耕细读的沉浸式阅读。

4.3 新媒体活动

图书馆区域平台建设可以在内容和资源建设的前提下,利用多样化的新媒体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参与程度,如利用云阅读、微服务、二手书传递等方式,既利用了图书馆资源,也通过活动建设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读书、捐书的热情。

读书的快乐来源于智力刺激[8]。可以通过邀请大咖、名人等方式,提高热爱学习学生参与图书馆平台资源建设的动力,提升图书馆本身的影响力。如邀请学院最受欢迎的教授来分享知识学习活动,也可以邀请其他知名院校的教授进行合作,如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分享其经典诗词学习的方法以及阅读书籍,或者邀请作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且德行一致的名人,如余华、杨振宁、蔡志忠、李连杰等人,通过名人讲堂、名人系列书单以及线上分享课程等,提高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活动影响力和图书资源建设水平。

高校应加强线上、线下媒体读书活动的举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西安交通大学联合“SELF格致论道”“CC 讲堂”等开发慕课微课课程,内容涵盖获得星云奖、茅盾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系列作品。将经典书籍嵌入课堂,为学生介绍经典图书的历史性和共识性现实价值。建设线上移动图书馆,通过线上知识比赛、活动交流等,例如诗词大会类似的古典诗词节目,丰富学生校园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增加了读书的渠道和展示机会,拓展了图书馆的表现学习形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增强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服务,关键在于充分把握高等教育的引路方向,不仅注重推动多层次、立体化的阅读活动,使学生领略经典中的风格、意境和气韵,也要善于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与思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打通学生与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使学生初读悟其路、精读悟其意、研读悟其气。

5 结束语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区域平台建设,应坚守其内容建设本质,定位其阅读学习的“引路人”角色,通过加强资源建设、强化学生群体真实需求以及利用新媒体等,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广泛性,为新媒体时代普遍渴求知识而又不能静心学习知识的浮躁给予治愈的药方。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建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资源回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图书馆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