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思源 刘 爽 苏 新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药学专业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医药卫生行业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即培养从事药品营销、药品制剂、药品检验、药品使用、药品调剂等岗位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药学人才具有实践能力强、技术覆盖面广等特点,高职院校要想让药学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不仅要让他们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其熟练地掌握职业技能。所以,在高职院校药学教育中,实践教育占据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立足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并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就如何构建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展开讨论。
一直以来,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人们主张先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环境下,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只占据很少一部分,甚至低于20%,而且通常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而存在。由于教学思路、体系等均偏重理论,很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或者求职时也倾向于选择理论研究类工作,造成实践型人才缺口大。这个现状反映了就业偏差以及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等问题,也意味着解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因此,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弥补实践型人才的缺口。[1]通过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药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这样的学生才是当前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所以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是密切关联的。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而言,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需要通过教学大纲、目标等体现出来,这也是学校的基本使命。药学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药学专业建立高效长久渠道的有效途径。[2]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与校外药学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从而实现深入的交流合作,这样可以制定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更加精准地培养医药行业短缺人才,有助于推动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建设。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学存在“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问题。虽然课程改革持续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越来越突出,实践教育的比例在不断提升。但是纵观当前药学专业教学情况,理论教育仍然占据较大比重,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药学专业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虽然储备了丰富的药学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迁移运用到实践中,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技能,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这就需要实践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先进性。然而,纵观当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很多教师只是对照着教材或学校下发的大纲等文件指导学生按照流程完成操作,而很少与社会医药企业交流、沟通。这样的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时效性方面也得不到保障。学生学到的很多技术、知识等已经过时,待其走上社会后很难快速适应岗位,面对实际问题也往往难以独立地解决。[3]
实践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这是不容置疑的。纵观当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带领学生在学校的实验室操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的步骤或是独立操作或是与小组成员共同操作,得到预期的实践结果。这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不仅单一而且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机械地按照固定流程操作,不仅没有体验到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成就感,而且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受到局限,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师资队伍力量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专业教师,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丰富的社会经验。但就目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但整体而言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仍在“摸着石头过河”,效果不明显。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衡量标准是持有不同技术等级资格证书。与此同时,校外挂职锻炼、跟岗培训等工作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从整体上看流于形式。师资队伍力量得不到提升,间接地影响着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纵观当下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重结果、轻过程”。具体来说,部分高职院校在评价学生实践能力时只是单纯地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表现等。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轻视实践过程,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如何编制精美的实验报告上,造成实践过程中随意性强、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支撑。要想保障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需要有完善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包括校内药品生产模拟车间、校内实验室、校内模拟药店以及校外企业等。[4]但就当下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来看,由于资金不充足或其他方面原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完善,如设施设备不健全、开放程度不够等,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分布松散、缺乏师傅指导等,这些都阻碍了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直接影响最终成效。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打破以往“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局面,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为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顺利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走访、线上问卷等方式调研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药学行业人才需求等,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社会对药学专业教学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掌握药学专业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适应药学领域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具备从事本专业有关领域工作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能够从事药品营销、中药管理与使用、药品使用、药品质检、药品调剂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型药学人才。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学中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破“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局面,在这个基础上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医药人才的重要使命。这类人才需要具备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基本技能、职业综合技能。
职业基本素质包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通过网络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职业基本技能包括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检验、药物制剂等专项能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关于人体机能与结构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等;职业综合技能则包括药学服务、药品营销、常用药品质量检验、药品仓储保管、常用制剂制备等岗位工作能力等。[5]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很多能力、素质并非一成不变的,社会在不断发展,医学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如药品类型越来越丰富,关于药品检验的设备、技术越来越先进。所以,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具有时效性,在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顺利适应环境并实现自身价值。所以,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通过实习走访、去企业中挂职锻炼、线上与医药行业人员交流、研究医药企业人才招聘要求等途径了解当前社会对医药人才的素质要求,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保障实践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先进性,提升实践教学整体水平。
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实践研究发现,情境教学法、校企合作模式等均可以作为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手段。例如,在高职院校内部,教师可以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展开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检验等工作,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职业基本技能。又如,在学校外部,教师可以根据实践教学目标与需求,在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能力递进、学医交替”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教师与学校周边的药品零售企业、药品生产企业、药检所、教学医院、学校附属医院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这些企业交替开展临床实习、临床见习、临床现场教学等生产性实践活动,将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养成全程贯穿其中,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6]
强健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高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学中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做好师资建设工作。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采取高薪外聘、下企业锻炼、进修、培训等方式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例如,充分利用节假日、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安排药学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或相关机构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以此拓宽教师视野,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又如,从药学专业选派青年教师进医院顶岗、去企业锻炼、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等,建立完善的教师锻炼制度,比如规定药学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低于1 个月等,以此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再则,高职院校可以聘请药学专家或者医药企业的能工巧匠等担任药学专业的兼职教师,引领药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7]另外,还可以聘请医院的主管药师、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等担任校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生产见习等,为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考核评价在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想建立完善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必须秉持全过程贯穿的原则,不断完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应适当地增加实践能力指标在评价结果体系中的权值关系,引起药学专业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对职业技术、职业素质的认识与重视。虽然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还未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但是要想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实现自身价值,必须具备专业素养与品质。所以,教师应按照医药企业的用人要求、岗位特点等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像考核医药企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一样去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药品质检能力、药品调剂能力、合作精神等,充分发挥教学考核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促进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场所不仅仅在教室,更多的是在实训基地等“仿真”或“真实”的教学场所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要想构建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有序、高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与保障。就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而言,高职院校可以依据医药企业的生产实际去布局、设计药学实训室,如药品GMP 生产实训区、药物分析与检验实训室、中药技能实训区、医药营销实训区、医药基础实训区、医药研发平台等。每一个实训区的设施设备需要配备齐全,如药物分析与检验实训区包括化学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室、仪器分析室等,医药研发平台包括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等。就校外实训基地而言,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医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如大中型医院、门诊部、大型连锁药店、医药公司等,可以建设为药品营销与服务实训基地;而药检所、药业有限公司等,可以建设为药品分析与检验实训基地等。
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中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既深入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从理论上探索,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借鉴优秀经验,还要在实际过程中去摸索,多管齐下、多方努力,才能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切实提升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现如今,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在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反思,及时弥补不足、解决问题,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钻研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促进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效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