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3-11-21 06:05赵洹铎
文教资料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思政

赵洹铎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6049)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伟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和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概念[1],明确强调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创造性提出到不断丰富完善,并被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是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下落实好国家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新形势下打造国家新安全格局的关键环节,更是新征程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目标,需要全国各级政府、各族人民、军队和警察等力量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发展的强大合力。当代青年学生作为发展的后备人才、社会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之一,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塑造非常关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作为重要使命,发挥高校人才培育主要渠道、关键阵地的作用,用科学高效的方式为大学生建立正确安全的意识保驾护航。在构建新安全格局的背景下,高校应当探索和研究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落实,巧妙把握国家安全观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方式,以此推进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现和发展。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思政教育的价值内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在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下的重要战略思想和行动纲领,具有体系完善、内涵丰富、包容开放和有机发展的特点,为国家安全格局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文化、社会安全和国际安全等五大基本要素,厘清了发展与安全、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等五对重要关系,体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球化时代国际安全环境下的国际责任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为背景,注重全方位、系统化、立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保障。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教育内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价值

总体国家安全观代表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理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眼光,是中国推进国家安全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世界局面纷繁复杂,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面临的安全挑战和问题也愈发严峻。在此背景下,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其融入青年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中,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与希望,而完成历史使命、实现梦想必须有坚实的国家安全基础作为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全局出发,将多种安全领域有机整合,形成了多维立体、全方位、全过程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安全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力支撑。总体国家安全观也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是针对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安全领域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的。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视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力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经济基础;军事国防安全是应对复杂的安全环境的关键,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军事安全,促进现代化国防力量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文化力量,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加强文化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只有保障国家的安全,才能确保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昌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教育具有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现实价值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既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现实要求。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融入能够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的理解和认知[2],有助于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的理解。国家安全形势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威胁和风险,青年人才需要全面了解国家安全的概念内涵,认识到国家安全对于人民福祉、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可以提高青年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为其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家意识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积极参与国家安全建设。此外,总体国家安全观能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成长。一方面,通过思政教育,大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国际形势和国际规则,了解国际事务,有效开阔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不同领域和任务,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引导大学生增强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融入有利于青年学生增强使命感和奋斗精神,可以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教育蕴含构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格局的社会价值

国家安全是一个综合性、复合性的概念。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公众充分认识国家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事业的全面发展,对于构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格局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3]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推行可以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质,构建起安全在意识、责任和法治等方面的全方位教育格局,进而增强国家安全保障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其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融入有利于国家安全文化的形成,通过思政教育的传播和推广,有助于培养和传承国家安全文化,弘扬道德和法治,推进国家安全观念和文化深入人心,为国家安全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融入有助于建立全民参与国家建设的机制,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合力。此外,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融入不仅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的优秀青年人才,还可以促进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稳定水平,共建和谐社会。国家安全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高校、学生、家庭和媒体等力量,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和实践贯穿到全民教育中,切实加强国家安全建设,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水平。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挑战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也有助于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但在实践过程中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教育面临多重挑战。

(一)目前的思政教育方式和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机融入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需要深入剖析和理解,如何在实践中准确理解和应用是一项挑战。当前的思政教育体系存在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学内容缺乏多元性、师资力量不足等现象,较难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由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伴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提出的,思政教育需要不断更新和适应时代要求,尤其是具体内容和形式,需要紧跟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此外,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和实践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如部分思政教师可能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仍多用课堂讲授和书面阅读等传统方式授课,对思政教育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应对社会氛围方面的挑战

首先,在网络和传媒时代,各种谣言、虚假信息和负面内容的传播易引发人们的焦虑和恐慌情绪,进而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安全感。其次,西方文化和信息的传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对文化安全产生挑战。最后,一些人的追求可能存在价值观偏差,如只关注个人利益,不顾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甚至不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危害国家安全。不良风气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既影响社会风气,也给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带来了阻碍。思政教育的发展需要应对这一挑战,从而为总体国家观的融入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4]

(三)当前思政教育面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和参与度低的问题

首先,一些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的认识较为浅薄,认为其缺乏实际意义,无法将之与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发展相结合,而是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科知识学习和实践中。其次,部分学生受认知水平等影响,政治敏感度较低,对课程缺乏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参与度也相应较低。最后,当代大学生受泛娱乐化和社交媒体的影响,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思政课程。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战略思想,需要高校通过思政教育体系贯彻推行,利用好各类教育和传播平台塑造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一)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创新多元教学方法

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应该是多元立体的。面对新的学生群体和教育情况,思政教育体系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多维着力,改善教学方法,为高校中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供活力。

首先,建立健全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教育的制度体系和课程体系,依据指导理论和相关法律制定教育政策和大纲,明确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确保其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其次,编写、收集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案例分析、多媒体教材等,以加深教师和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再次,利用全媒体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设计多元新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开展在线学习和互动交流,打造便捷的学习途径,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相关知识并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最后,创新评估方式和建立学生参与机制相结合,设计多维创新的评估方式,改善传统单一的考试形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高校可以引入项目报告、团队合作、小组讨论和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见解和观点,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互动,培养青年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加深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

(二)构建互信教育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可以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5],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针对当代青年学生群体的特点,教育者应该注重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首先,实行教师培训,促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提高教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和教学能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思政教育队伍,有效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和实践融入教学中。其次,建立互信和互相尊重的教育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普遍期待新的教育方式和师生关系。教育者应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学生也应尊重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再次,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育者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设计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参与和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增加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知识的机会。最后,教育者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正面的鼓励和具体的建议,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和不断进步。

(三)各方持续通力合作,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教育的完成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合作和共同努力。广泛营造关注国家安全的氛围,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才有利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度推广和贯彻实现,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首先,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媒体报道和社会活动等方式,发挥各类舆论阵地的作用,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提供权威、准确的国家安全知识,传递正确的信息和价值观,增强公众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和认识。其次,加强实践教育的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实践支持体系。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国家安全相关活动,如模拟演练、实地考察等。学校和政府机构、军队、企业等单位要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利用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场景,了解国家安全工作的现实需求和挑战,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最后,拓展社会参与渠道,鼓励对学生进行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合作开设多种创新实践类课程,组织不同的竞赛和项目,如社区安全、网络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安全事务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安全维护。

四、结语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总体战略思想,是贯彻新发展阶段、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略。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国家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在思政教学、社会氛围和学生兴趣方面遇到的挑战,高校应当从完善教育体系、增强师生互信关系和加强社会合作等方面,创建良好的当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模式,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新安全格局的构建。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思政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思政课“需求侧”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