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毅 广东白云学院
民营企业是促进中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兴力量。截至2022 年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企业达5282.6万户,民营企业超1598 万户,个体工商户超5073 万户,从业人员达2.57 亿,创造超过60%的GDP,创造8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过去二十年间,非国有企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贡献迅速增长,中国出口商品交货值的50%左右都是由民营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同样,民营企业对中国乡村发展也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近20~30 年的发展,中国民营经济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并呈现蒸蒸日上的强大态势。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制造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工业生产总额的50%以上,创造性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工业生产总额的70%以上。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增长的63%。合理引导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建设,促进农村振兴,已成为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改革开放40 年,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成为吸收劳动力的要生力军,在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自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社保体制逐步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竞争愈发激烈,很多人在选择就业时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而选择一些认为发展前景比较好,适合自己的民营企业,双向选择已成为当今的趋势。而我国的民营企业行业分布广泛,在各民生行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解决了近三亿人就业,占中国城镇就业人口的80%以上,占新增就业人口的90%以上,还贡献了中国50%税收,可以说,没有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没有中国今天稳定的就业率。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的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民营企业的参与,不仅能为当地带来资金的投入,对拓展投资新渠道,扩大内需,培育集体经济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民营企业将农民手中的土地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使农民获得更高的土地流转收益,同时充分利用返乡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培养一部分农民企业家和企业的管理人员。
目前,乡村民营企业多为家族企业,优点是家庭成员共同管理着企业,管理成本低,监督成本低,决策有效率,企业内部信息相对顺畅,行为效率较高,因为他们有高度的凝聚力。家族企业的弊端在于家族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制约了企业的成长,阻碍了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层,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利益引发的家族冲突,容易引发企业的生存危机,造成企业在经营中遇到决策困难,决策风险高。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优秀的人才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乡村企业人才中普遍缺少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民营企业大多从事低端产业,他们在经营上主要依靠资源成本上的优势,其中尤以劳动力低成本为生存的根本,他们依靠乡村剩余劳动力,为企业创造相应的利润,也没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及企业发展方式进行改进,故步自封,安于现状。故乡村企业中人才层次主要为低层次综合技术人才,这种产业结构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而优秀的人才也不愿意进入此类企业中发展,这都会相互影响及相互制约,形成一种较为尴尬的局面。
农村民营企业吸纳的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但这部分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在关键的技术岗位和经营部门都不能胜任,人员是民营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民营企业想办好办大,重点是人。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革新与制度创新将成为促进经济高速成长的两个发动机,技术创新依赖于各种优秀的人。重要岗位的人才短缺,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难以起到促进性的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在乡村民营企业中人员素质不高极大地妨碍了企业的发展提升。以制造业为例,由于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会直接制约企业的劳动产值提升,更无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乡村民营企业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本控制体系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本流动过程的控制,导致资本比例失衡,出现现金流动问题。另外在贷款政策的支持下,审查时间还是较长,申请资料繁杂。政策虽好,但没有政府协调,最终很难得到资金的帮扶。另外,民营企业在制造业成品生产及销售过程中,既不能步上生产正轨,又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品也没有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没有加强市场营销工作,改善商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没有重视避免流动资金的被占用和损失。总之,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没有有效传递信号,产品与流通的脱节、滞后,也是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原因,这些都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不但能够带来巨大的资金与物质保障,同时能够为新阶段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多的回旋余地,促进民营企业在国内外贸易尤其是农村的拓展,促进建立以国内外交易为基础、国内交易和国外流通相互促进的崭新的经济局面。同时,民营企业与乡村振兴计划有助于建立绿色可持续的产业系统,推动农民经济与乡村现代化,有效缓解农村的就业问题,从而提高生产力,振兴农村。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灵活性和简单的决策机制,可以有效地融入当地市场,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因此,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全面加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同时,乡村振兴需要资源优势较弱的农村地区协调发展,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效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不仅要依靠当地的企业家情结或社会责任感,当地政府要让企业看到参与得到的相对经济效益,这样企业家才能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上来。
资本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首要条件,乡镇人民政府应有序吸纳工商资金进入乡镇,形成若干示范性工程和产业基地,将民营企业、乡镇振兴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紧密结合一起,借助工业园区带动民营企业成长,为民营企业在乡镇经营提供必要的服务。要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优质原材料基地,打造整个产业链,培育一批强大的农村龙头企业。要做好与农村资本整合,积极创建健康稳定的农业营商环境,吸纳农村工商资本投入,逐步形成和健全农村工商资金流入农业的促进机制,给农村开发带来新的活力,进一步激发企业资金投入生产和城乡开发的兴趣与活力。工商资本所提供的不仅是资金,更主要的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技能和模式,以及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工商资本“下乡”对振兴地区、扩大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及促进乡镇民营企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首先,要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强化经济政策支撑,稳住经济政策预期,为工商资本下乡创造保障,带动、服务和保障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性。重点支持土地、人力资源、技术、金融、信贷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农业实体越来越壮大,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其次是成立以引进资金和项目为核心的专门机构,有针对性地通过农产品展览会、各级项目论坛等建立项目对接平台,提升项目效果和项目到位度。最后,设置必要的“防火墙”,捍卫土地与环境红线,捍卫农户利益的基础。另外,还要推进“监督服务”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农村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工商投资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农村区域,并扶持乡村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进入。
另一方面,要加强要素保障,支持和指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要强化条件保障,着重在产业土地、投资、产品消费、税收、人才培养等方面,聚焦质量要素,支持民营企业成长。围绕政府振兴农业的关键工作,扶持民营企业积极开发农村新领域、发展新产业,进一步健全农户投资增收的长效机制,培养农业增长新动力。同时,进一步巩固农村脱贫攻坚成效,激励和带动民营积极支持创业、就业和公益事业,为振兴农村做出更大贡献。一是落实细化土地利用政策,积极推进县以下农村产业发展,专门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型综合产业发展。二要严格执行财税金融政策规定,加大对银行业的财政扶持,制定农村信贷政策,强化对农业、农村等关键领域农户的信贷扶持力度,完善信贷期限控制,优化信贷程序,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吸引农村人才回流,鼓励各行各业人才和资本流动,支持合格的民营企业家担任村委会党委书记、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职务,有序参与和完善农村治理。同时,通过实施多元化风险缓释措施和风险分担制度,引导各地地方政府实施财税鼓励、补助和“征退”地方税等政策措施,有效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四是要严格执行国家人力资源优惠政策细则,注重培养民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和研发人才,支持科技企业将科技成果直接投资于民营企业,并采取企业持股分配等方式鼓励人才。
数字化将变成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拉动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引擎,这是中国民营企业获得高质量成长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农村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和资源,地方政府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和大数据,有效地引导和引入农村民营经济的数字化,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依托大数据的技术特点,支持民营企业向新消费和数字农业过渡,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在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能够增强民营企业投资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借助大数据科技的力量,有助于提升乡村振兴工程的管理水平。透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互动平台,让乡村民营企业在平台上分享资讯,有效地把民营企业与区内同业联系起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平台上,地方政府要及时更新企业援助项目清单供企业选择,需要劳动力的企业及时发布招聘信息,方便周边地区的农民工利用平台实现就业。此外,企业要完善信用体系,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企业援助资金等资源的监管。
另外,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生产计划执行的能力。一是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跨地域行业的调控水平,完善不同地区行业经营管理模式。二是支持民营企业扩大产业链,以初级农产品加工向精细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为重点,提高产品附加值,转变以数量和规模为重点的传统思维,形成新的市场需求意识和产品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市场逆向定制模式,通过在线渠道销售数据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供给侧生产,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地方政府设立创业奖,鼓励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参与乡村振兴,是促进创业精益求精的重要手段,也是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第一,引导企业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第二,要引导各类民营企业主动将社会责任作为经营目标,在讲求效益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培育民营企业、支持脱贫攻坚、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实际需求。第三,通过建立健全的企业社会责任与民营企业家乡村振兴评估系统数据库,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量化指标体系,培育一大批具备市场开发精神和管理创新的杰出民营企业家。这样,社会责任所驱使的民营企业才能得到发展壮大,企业责任也才能转变为社会长期责任。第四,做好对先进典型民营的宣传报道工作,向各界广泛介绍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并定期举办对优质民营企业的奖励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成就感、收获感和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必须重视党的建设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加强组织保障,打造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要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和重点,带动乡村振兴。要指导民营尤其是涉农民营企业和党小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巩固乡企对接的基础上,引导民营企业党员与基层农村党小组进行支部联合建设,进一步发挥企业党员的社会主义先锋队功能和基层党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要增强产业动力,激发产业繁荣的新动力,把党建带动农村发展作为乡村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加强消费者救助活动,不断利用在线和离线消费者救助的各种渠道,党的领导和广大党员要走在前列,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创新和拓展消费者救助模式,激发产业繁荣的新动力,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采取代购代销等方式,实现农产品的销售,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
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乡村民营企业投入乡村民营企业的建设中来,这也是乡村民营企业转型的好时机。根据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各地人民政府研究了扶持乡村民营企业的新型脱贫攻坚和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做好与乡村民营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互动,当地政府部门就能够做出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谋划与布局,提升乡村企业家的综合素质,给乡村振兴带来新鲜的生命力,也就能够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民营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融合,是中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良性态势。我们坚信,在政府部门、民营企业和农户的合力下,必然可以实现共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