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文明倡议增进国际社会对话交流

2023-11-20 04:06:59李学林刘美驿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

李学林 刘美驿

DOI:10.3969/j.issn.1673-3851(s).2023.05.001

收稿日期:2023-04-03  网络出版日期:2023-08-14网络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19VSZ092);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8B157) ;西南石油大学2022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课题(XYZX202201)

作者简介:李学林(1963—  ),男,四川南充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研究。

摘  要: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发起的另一项重要的国际发展合作倡议。其倡导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对文明传承和创新以及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呼吁不同文明要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全球文明倡议是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其提出不仅加快了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权威性的构建,而且是证明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文明体系作出中国贡献的生动案例,更是增强中国国际社会交流合作主动力、公信力和传播力的重要依托。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国际社会;对话交流;话语权;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3851 (2023) 10-0509-07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dialogue and exchange through the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LI  Xuelin, LIU  Meiyi

(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The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is another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initiative initiated by China, following the 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and the 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 It advocates maintaining the diversity of world civilizations, promoting the common values of all humanity, valuing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ivilizations, and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t calls for inclusive coexistence,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The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is an indispensable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and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of the Garden of World Civilizations. Its proposal not only accelerates the authoritativ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foreign discourse system, but serves as a dynamic case to prov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the world civilization system.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enhancing China′s initiative, credibility, and disse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discourse.

Key words: the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exchange and dialogue; discourse power;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准确、更积极的认识,是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为实现全球现代化贡献的文明方案。该倡议为推动我国构建更为完整的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加快构建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对于解构西方发展话语、引领全球发展合作话语体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升中国在全球文明治理中的话语权、塑造积极的国际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学界关于全球文明倡议的研究较少,主要为以下两种研究视角:一是从全球文明倡议的宏观意义进行解读。邢丽菊[1]提出,如果能够将全球文明倡议付诸实施,一定会对推动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孙敬鑫[2]将全球文明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并列,认为全球文明倡议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重要理论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深刻的影响。两位学者都是从全球文明倡议对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意义来进行解读的。二是从中国共产党对世界贡献的角度出发解读全球文明倡议。高翔[3]强调全球文明倡议彰显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的智慧与担当,这将是中国在面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时,所提出的另一项重要的科学方案。蒯正明[4]认为,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观念和责任担当。从全球发展进程来看,增进国际社会对话交流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对外塑造形象,还是对内凝聚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塑造发展环境,话语权都是重要因素。目前国际社会话语权主要在西方国家手中,中国虽在努力改善,但形势仍不乐观。本文厘清全球文明倡议的研究背景和生成逻辑,全面阐述全球文明倡议在中国对外话语体系中的突出作用,为系统阐述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文明倡议所提出的“四个倡导”指出,要以开阔的心胸去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知,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立;将国家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新发展,为其注入新的活力;研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5]。“四个倡导”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的丰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想内蕴的阐述和凝练,以及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想内核和认识层面的深化。

(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的丰富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坚持以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为目标,以中华文化中的“天下大同”为追求,着重指出了在寻求国家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有关国家的共同发展,从各国共同意愿的前提入手,形成合作共识,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内涵的延伸以及对实践路径的新探索。

全球文明倡议延伸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的主题演讲中,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其核心内涵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6]。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既涵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要求的世界不同文明共同繁榮、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并互相借鉴这两点内容,又在“共同繁荣”和“开放包容”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了对不同文明的尊重以及对各国文明发展权利的支持等要求。全球文明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下以世界整体利益和人类前途命运为价值立足点和价值归属,是把握世界局势和人类命运提出的创造性理论,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全球文明倡议拓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人类的命运也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7]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地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9]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反复提及和呼吁全党全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形态,更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是新时代中国在外交方式上的一次突破和一次升华,它体现了和平、包容、公平等思想精髓。而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过去外交成功经验的高度总结和凝练,展现了中国愿意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的主动与决心,更是为置身于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各国提供了一份真诚可敬、切实可行的中国实践方案。

(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想内蕴的阐述和凝练

全球文明倡议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和而不同”文明观的进一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重要的原始概念[10]。作为不同文明共同凝结成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观。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促进文明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担当,始终坚持以“和而不同”的深邃智慧,推动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人类。而全球文明倡议所提倡的聚焦世界各国自身文明发展的同时观照自然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文明理念,也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的“和而不同”文明观的进一步深入阐述,是将其放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令世人耳目一新的“中国回答”。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存在方式是“文明多样性”,全球文明倡议是对文明多样性的进一步表达。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明都记载着本国、本民族的发展过程,表达其精神诉求。质言之,如果整个世界文明都是单一的,那就很难出现文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树立新型文明观是正确处理文明差异的有效方略,它强调尊重各国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制度,维护文明多样性,增进理解,达成共识,不断深化,包容互鉴,促进各个领域的合作发展,推动文化间的交流互动,努力尝试站在其他国家的角度看问题,不断增进文明对话,构建文明多元的文明世界。全球文明倡议则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存在方式,即文明多样性的进一步表达,它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又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与时代内涵。

全球文明倡议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文明交流交融思想的进一步凝练。中国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心怀天下,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恰恰是文明具有流动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各个国家虽在历史、文化、制度上有所差异,但仍然可以抛弃所有的傲慢与偏见,互敬互爱、互学互惠、和睦相处。中国发起全球文明倡议,就是要用中国式现代化来倡导文化平等、互鉴和交流,以宽容的文明观和博大的心胸去了解不同文明所具有的特征。唯有如此,世界各国的文明才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达到各国文明日久弥新的美好愿望。全球文明倡议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包含的文明交流交融的思想追求是高度一致的。

(三)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想内核和认识层面的深化

全球文明倡议深化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内核。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曾明确指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包括和平、发展、公平等六个方面[11]。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的许多场合,多次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意蕴和价值外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他认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有责任带头坚持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在这个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下,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开放、合作共赢的文明之路[12]。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以及外延的反复强调,表明了中国肩负起传承国际文明、促进国际交流、推动全人类形成共同价值的大国使命。而全球文明倡议所提出的“四个倡导”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赋予新的时代活力,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高举全人类共同价值大旗所提出的,吸收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精髓;是建立在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基础上的,推动实现文明交往的正面价值,促进各国取得最大的价值共识[13]。反过来,全球文明倡议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内核注入新的“营养剂”。

全球文明倡议充实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识层面。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维护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实际的利益;而全球文明倡议同样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国际环境下创造出来的凝聚中国智慧的文明成果。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是在发展交流互鉴的基础上,以中华文明价值观为基础,明确表达出了世界人民对“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是在中國共产党深刻学习全人类共同价值核心内涵基础上,在其价值引导下所提出的具有“新吸引力”的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就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持和实践。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增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中国对“和平和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作出了深刻判断,并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以促进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华文明在全球文明话语体系中的重要桥梁

全球文明倡议着眼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本国文明创新发展、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可操作方案;着眼于找到同其他文明共同的价值以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为国际文明平等对话肃清道路提供了行动指南;着眼于打破意识形态对抗,充实了文明话语体系,推动了全球文明现代化进程。

(一)全球文明倡议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对外话语形象

全球文明倡议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本国文明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增加了其对中国话语的认可度。伊朗伊斯兰联合党总书记阿萨杜拉·巴达姆齐安在受访时针对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谈道:“伊朗与中国同为文明古国,伊方对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感到‘非常欣喜,并认为有责任响应这一倡议。”[14]这表明,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积聚了深厚底蕴,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认识到通往现代文明的道路是开放的、包容的;为破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文明创新性发展路径提供了富有中国智慧的理论参考,也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展现了中国对外文明交流的话语能力。

全球文明倡议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可操作性方案,增强了中国对外文明话语的信任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为各国既要自力更生,又要加速发展之路提供全新选择。”[15]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党及其政治组织形态与其自身的文明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与西方的政治理念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不求一成不变,不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主张各国不分大小、不分强弱、不分贫富,鼓励各国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之路,强调要尊重各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尊重各国发展之路的实际差别,要有一颗包容世界不同文明的心,尊重各国在发展之路上的不同探索。全球文明倡议内容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如何走好现代化道路这一问题给出了新的、可行的选择方案;同时也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刻认识到中国对外文明话语的水平和实力,因而日益信服中国的话语能力。

(二)全球文明倡议为国际文明平等对话提供了行动指南

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各国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试图找到同其他文明共同的价值。全球文明倡议不仅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而且有助于实现人类共同利益和美好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16]事实上,当今世界上各种文明都有其自身稳定性,都是在同各种文明相互交融的语境中形成的。应当看到,文明的交融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要承认不同文明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并寻求包容与和解的路径。第一,要尊重来自不同文明的政治经济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则,不利用外部扩张与掠夺来实现原始积累,而是坚决反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绝不进行输出殖民,当遇到战争和冲突时,坚持遵守和平合作的原则,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全球文明倡议,汇聚了国际社会团结一致的意愿,鼓舞了世界各国的合作行动。第二,寻求共同的价值观并不等于将人类文明同化,也不等于将人类社会发展路径“同轨”。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四个倡导”,扎根中国的土壤,聚焦中国的历史,嵌入了中国的文化基因,烙上了“中国式”印记,凝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体现出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底蕴。相反,如果没有“中国性”的特点,只是一种简单模仿,不会得到别国的尊重。这就给世界各国以启示,在寻求与其他国家不同文明进行交流与对话时,必须保持自身的文明特色,避免被其他国家的文明同化。

全球文明倡议在尊重各国不同文明的基础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文明分歧和争端,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平等对话提供了行动指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推进,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关系出现新特征。不管未来是晴雨,都要携起手来、互利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抉择。”[17]当下,全球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演变,如果任由阵营对抗愈演愈烈,无论是军备竞赛、核扩散还是不当利用外太空,都足以给人类文明带来毁灭性打击。因此,国家的力量越是发展壮大,世界各文明就越是需要以交流超越隔阂、以互鉴超越冲突,达成和平相处的基本共识。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针对各国文明多元多样的客观事实,积极倡导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以解决国际文明发展难题,推动国际文明平等对话。

(三)全球文明倡议打破了西方“文明冲突”论调,丰富了文明话语体系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将现实主义的国家层面的分析方式扩展到文明层面,但是其观点本质仍然是以现实主义权力争夺为基本框架。他认为,文明之间身份认知的不同会造成文明之间的冲突[18]。目前,世界上充斥着各种“文明优越”“文明冲突”“体制对立”等声音,有些国家还热衷于建立“小圈子”,从而引发了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全球文明倡议所坚持的“四个倡导”强调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这一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全球文明倡议是对西方“文明冲突论”等不良论断的冲击与对抗。长期以来,西方文明话语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人们发现西方文明话语体系和文明价值观已日趋捉襟见肘,无法解释中国与许多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成功案例和文明多元发展道路。在西方中心视角下,发展中国家的文明若想实现延续与创新,只能沿着西方文明话语体系才行得通。与西方所坚持的文明话语体系不同的是,全球文明倡议坚持高举和平、发展与合作旗帜,对各国文明发展水平、文化结构和文化制度给予充分尊重,全面尊重各国在其文明中的发言权,避免指手划脚地套用其他国家的发展路径与制度模式,突破了“文明附庸”论及其“你死我活”文明对立论的束缚。

其二,全球文明倡议是对全球文明话语体系的丰富与发展,契合了对多元文明知识和文明传承与创新道路的追求。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以及他们在文化上的日益自信,全球话语体系迫切需要朝着更加均衡、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中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发展迅速且不断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中国智慧”“中国治理”“中国方案”贡献给国际社会[9]。全球文明倡议正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贡献的一项“公共产品”,其提出的“四个倡导”干练而有力地充实了中国文明话语体系,更充实了世界文明话语体系。

三、以全球文明倡议提升国际社会对话交流的主动力、合作的公信力与话语的传播力

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曾提出“话语就是权利”论断。他认为,所谓话语,就是群体通过一定的成规,在社会中传播自身拥有的一套限制话语应用的排斥机制和秩序边界,借此建立团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被其他群体理解的进程[19]。作为一种权力运作模式,“话语”对人类文明进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话语本身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范畴,不同时期的话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定内容。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与全球治理体系前呼后应,意在实现中外文明话语的互动融通以增进中国国际交流的主动力;深刻聚焦目前世界发展所存在的难题,维护国际文明共生关系的发展以树立中国合作公信力;尊重各国不同文明,推动构建广泛的文明利益共同体,共迎未来挑战以提高中国话语传播力。

(一)增进国际对话主动力:与全球治理体系同频共振,实现中国文明话语的中外融通

全球文明倡议展现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涵化力体现了对世界文明的中国贡献,与全球治理体系同频共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文明蕴含的智慧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它与科学社会主義价值观念有着很高的一致性[9]。全球文明倡议力图创造融通中外的新理念和新表达,以全球治理知识体系所提出的“推进人类历史不断走向文明、实现文明和接近文明”为切入点,站在尊重全世界不同文明的立场上积极寻找合作的可能性,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共同发展进步,推进不同文化的交融、交流,凝聚法治与民主等话语价值共识,使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全面的客观认识,由此扩大了中国话语权与话语场域。

全球文明倡议发源于中国的文明源流,遵循世界文明发展规律,致力于实现中国文明话语的中外融通。在构建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等方面,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享、共赢”的态度,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改革创新的强劲活力,努力构建并捍卫自己在世界上的话语权[20]。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现实问题的需求使得国际社会日益呼唤中国积极发声。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中国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提出的第三个全球性倡议,不仅牢牢地植根于中国土壤,基于中华文明发展逻辑,紧紧按照现代文明的建构规律,在紧跟时代潮流,遵循文明交流互鉴的原则,从沟通中寻求共识,在相互借鉴中获得发展,对于巩固和提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动权、实现中国文明话语中外融通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树立国际合作公信力:以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指引下的全球文明倡议引领国际文明共生关系发展

全球文明倡议成为维护国际文明共生关系的逻辑出发点。“文明共生论”不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而是以社会主义文明和人类社会为基础,遵循真正的普遍世界性原则,克服了自私利益导向[21]。全球文明倡议具有自身的理论逻辑起点。首先,它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出发,强调世界万物由于彼此间微妙紧密的联系而成为整体,地球上各个国家和人民亦是如此,任何一个国家和人民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全球文明倡议将中国文明和国际文明的发展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它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文明问题。中国文明和国际文明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推陈出新的,是曲折性和进步性的统一。全球文明倡议则体现出了以中国文明理念梳理国际文明体系脉络,并寻求其与国际文明体系脉络所含理论的共生发展关系;最后,它基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看待国际文明共生关系发展,即用中国文明发展普遍性具体分析国际文明矛盾的特殊性,实现国际文明共性和不同国家文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全球文明倡议正是在这三点理论逻辑起点的基础上,为了维护国际文明共生关系的发展而提出来的。

全球文明倡议是助力中国迈向国际话语公信力稳步提升的新发展阶段。党的公信力体现在理论公信力和实践公信力两个方面。理论公信力,需要中国共产党在“解释世界”时,以“逻辑自洽”为原则,即在理论体系的逻辑构建与思想话语的创新之间,必须保持一脉相承并与时代同步;实践公信力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以实践指导改变世界,并将其与党的执政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在理论上自洽构建和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话语过程。这个过程也由于其理论的科学性、真实性和良好的道德感而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

全球文明倡议聚焦中国乃至世界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彰显着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之概念、命题、计划,使中华文明体系与文明发展的国际体系共同发展,给人类文明以正确的精神指引。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是国际文明共生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也是中国树立和提高国际话语公信力的新阶段。

(三)提高国际话语传播力:以文明的开放包容应对文明的多样差异,凝聚起不同国家的文明共识

文明的差异呼唤文明的开放包容。文明多元共存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因此,各国更要正确对待文明的特点及差别,尊重各国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制度,维护文明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思想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只姹紫嫣红之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22]这更加表明,各种文明要充分挖掘自身独特性,积极寻求其他文明的普遍共识,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时,为自身文明在世界立足而蓄力。

全球文明倡议旨在提高中国话语传播力度,以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建设方案凝聚国际共识,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迎未来挑战。“中华文明是与其他文明不断沟通互鉴而形成的开放体系,历史上每一次大变革都与国际社会发生密切联系。今天的中国不只是中国的中国,还是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未来的中国,必然会以更加豁达的姿态来拥抱世界、以更有生气的文明成就对世界作出贡献。”[23] 这体现出,中国文明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人类历史长河中汇聚而成,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从先秦时期儒家思想构建大同社会,再到近现代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追求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都充分体现着中华文化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当今国际社会,各个国家和民族虽然在价值追求、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共处地球这一人类家园,有着实现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从创新性的角度给出国际文明共生发展的方案,是顺应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必然之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理解文明多样性,各国才能更加积极、客观地对待文明差异,让各国文明不再处于互相孤立的状态,而是各国互帮互助,和谐共赢,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全球文明倡议尊重不同文明差异、尊重不同国家文明制度体系,旨在增进文明间互相理解、达成共识,不断深化、包容互鉴,不断增进文明对话,构建文明多元的世界,使各国文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全球文明倡议不仅加大了我国在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对中国文明的传播力度,而且加大了中国对外话语理念的传播力度。

四、结  语

作为一种全球性智慧,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其坚持各文明相互包容的精神,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达到文明和谐;不以“普世价值”“文化碰撞”等具有国际话语霸权色彩的概念为参照,而是以促进各文明之间的和平、友好交流、增进共识与合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包容异质文明国家的话语叙述,实现国际话语系统的创新与传播。学界关于全球文明倡议的研究较少,对其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联系有待深入阐释,对其理论意蕴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挖掘。展望未来,全球文明倡议所关联的人类文明及其相关研究将成为新的生长点。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但仍面临着多元价值观并存、文化整合乏力、社会分化严重以及民族分裂现象突出等问题。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诠释和傳播中国对外交流能力的重要举措,其内容和形式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因此,在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的时代,必须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外延,以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以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国际社会对话与合作,为实现全球文明多样、平等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邢丽菊.全球文明倡议引领人类和平发展[J].当代世界,2023(4):48-53.

[2]孙敬鑫.全球文明倡议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及实践路径[J].当代世界,2023(4):42-47.

[3]高翔.揭示文明兴衰规律 擘画文明发展路径: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论意涵与实践价值[J].当代世界, 2023(4):9-15.

[4]蒯正明.“现代化之问”的中国方案和全球文明倡议:政党的责任与担当[J].理论探讨,2023(3):31-36.

[5]习近平.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001).

[6]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002).

[7]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光明日报,2018-04-11(02).

[8]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001).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22(21):4-35.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1(002).

[1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002).

[1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4(002).

[13]李永胜,王彦琦.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文明交往的三点思索[J].理论探索, 2023(1):5-11.

[14]高文成.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团结:访伊朗伊斯兰联合党总书记阿萨杜拉·巴达姆齐安[N].光明日报,2023-03-19(01).

[15]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16]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003).

[17]习近平.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二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70-171.

[18]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M].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5.

[19]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

[20]刘同舫.人类共同价值建设的伦理旨趣与中国方案[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268-277.

[21]赵坤,刘同舫.从“文明优越”到“文明共生”:破解“西方中心论”[J].理论视野,2021(2):100-108.

[2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02).

[23]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9-05-16(002).

(责任编辑:陈丽琼)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18:28:21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02:18:59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06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紧紧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
党建(2014年9期)2014-09-24 21: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