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冰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重要的语用学理论,其含义为在我们说出话语的同时实际上也在进行着某种行为。本文研究俄语中言语行为中的承诺类言语行为,并借助语用原则的两大原则——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选取部分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指出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的语用区别。本文俄文语料均来自俄罗斯国家语料库(НКРЯ)。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承诺类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3-011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3.038
一、理论介绍
(一)承诺类言语行为
牛津派日常语言哲学家奥斯汀率先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把言语行为分为三部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把言外行为分为5种类型,即裁决型、行使型、承诺型、行为型、阐述型。塞尔批判继承了他的观点,总结出言外之的、适从向和所表达的心理状态三个划分标准,并据此将言外行为划分为阐释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塞尔以“许诺”这种言语行为为例,总结出承诺言语行为的四个构成性规则(何兆熊,2000):命题内容条件、准备条件、诚意条件和根本条件。根据以上四条构成性规则,本文为承诺类言语行为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承诺类言语行为是说话人将要做出的真心实意的且不常做的行为,且该承诺行为是符合说话人利益,说话人相信听话人愿意他做这一动作,说话人因此需承担一定的义务的行为。俄罗斯语言学家Ю.Д.Апресян在《语法和词典中的施为动词》一文中具体阐述了言语行为的类型,将俄语施为动词分为15类,其中包括承诺类俄语施为动词有十余个。本文研究更为常见的гарантировать,заверять,клясться,обещать,обязываться,присягать6种。
(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1.合作原则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认为,说话人与受话人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和达成交际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应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
2.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学者利奇对礼貌原则也划分为6类,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其中得体准则更重要,对会话行为具有更强的制约作用。”且礼貌原则具有级别性、冲突性、合适性的特征,尤其是合适性特征,要求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说话人与受话人,选用不同的言语行为动词。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二者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对于承诺类言语行为来说,在利奇提出的6条准则中,1)得体准则和2)慷慨准则是更为重要的。
二、俄语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语用原则研究
俄语不同的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其承诺语力自然不同,所遵守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各项准则也有所差异。我们将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俄语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具有的承诺语力和语用色彩。
(一) Гарантировать语用原则分析
Гарантировать在《现代俄语标准语词典》中的具有的施为用法释义为:承诺、保证完成……;保证……;从搜索的语料来看,改词用于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说话人地位可高于、低于或与受话人的地位平等。
1.用于正式场合
Гарантировать的基本含义为保证,对受话人做出一定的承诺,符合满足受话人的利益,所以容易为受话人接受,遵守了合作原则,同时使受话人受惠,维护了礼貌原则的慷慨准则和得体准则,有利于交际顺利进行下去。
Я гарантирую, что летом в Чечню поедут Счетная палата.
我保證,审计院将在夏天前往车臣。
该句为国家官员对其下属或者向公众承诺将派遣审计院调查预算资金的下落。此时说话人地位高于受话人。从“惠”和“损”角度来说,使受话人受惠,符合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与慷慨准则。此时用于正式的官方场合,向公众做出承诺,体现了合作原则,承诺更富于庄严的情感特征。
2.用于非正式场合
― Милый Коля, я гарантирую вам минимум в два года книгу.
亲爱的科里亚,我保证你至少有两年的书。
该句中说话人与受话人地位平等,且用了милый这样具有口语特征的词,用于非正式场合的日常对话中,表示二者是亲昵的朋友,与对话内容有关联,体现了合作原则的质准则和关系准则,通过合作的方式维护对方利益,体现了礼貌原则的慷慨准则。此时гарантировать具有亲昵熟悉的情感特征。
(二) Заверять语用原则分析
Заверять在《现代俄语标准词典》中的释义是:使相信……的真实性,保证……,使确信。从搜索的语料来看,заверять多用于说话人地位高于受话人,以国家政府层面向人民群众做出承诺,或者受话人地位高于说话人,表示普通群众向国家做出承诺,维护国家的权益。多用于正式的交际场合,且政治色彩较为浓厚。
1.用于正式场合
Заверять具有保证、使确信的含义,其承诺语力更强,事情的结果更有可信度。
Мы заверяем партию и наш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что будем честно и добросовестно исполнять свой долг.
我们向党和我国政府保证,我们将诚实忠实地履行职责。
该句中受话人地位更高,为党和政府,说话人为一个群体,заверять保证的内容更加具有可信度,符合受话人的利益,提現了礼貌原则的慷慨准则。该词承诺语力更强,更符合合作原则的质准则。多用于宣言的正式场合,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所用话语多为正式官方表达。
2.用于非正式场合
Заверять― Не волнуйтесь, я заверяю вас ― все это добровольно, это ни в коем случае не арест.
别担心,我向您保证,这一切都是自愿的,决不是逮捕。
该句中说话人向受话人保证这不是逮捕。用承诺语力较强的заверять让受话人不要担心,符合礼貌原则,有利于让受话人放下戒备,相信说话人保证的内容,让会话得以顺利进行。
(三) Обязываться语用原则分析
Обязываться在《现代俄语标准词典》中的释义为:使自己承担某种义务。该词含有自己负有某种责任,保证顺利实施的意味,更符合合作原则各准则,尤其是质准则,保证自己对为受话人承担的义务负有责任、真实可靠。从搜索的语料来看,承诺动词обязываться后一般直接加承诺内容,很少直接指出受话人,可用于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
1.用于正式场合
Если клуб не попадет в следующем сезоне в высшую лигу, я обязуюсь покинуть пост президента Калмыкии и ФИДЕ
如果俱乐部在下个赛季没有晋级顶级联赛,我承诺辞去卡尔梅克和国际足联主席的职务。
该句中说话人的身份是国际足联主席,故其社会地位高于隐含的受话人。作为国际足联主席,他对俱乐部的战败负有责任,用обязываться表示承诺将该义务进行到底,承诺的内容更具有可信度。符合合作原则的质准则和关系准则。多用于正式场合,如新闻发布会等。
2.用于非正式场合,
Идя навстречу Вашему пожеланию, мы обязуемся держать Вашу благотворительную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в секрете.
为了满足您的愿望,我们承诺对您的慈善活动保密。
该句说话人出于受话人的愿望,保证为受话人的慈善活动保密,用于私下非正式场合。Обязываться具有的承诺义中有承担某种义务的含义,更能体现说话人将承担保密义务,从“惠与损”而言,满足受话人的愿望,使其受惠,符合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
(四) Клясться语用原则分析
Клясться在《现代俄语标准词典》中的释义为:发誓;庄严承诺……发誓……保证……。该词具有的发誓含义的承诺意义,使其承诺语力最强,可用于正式和非正式场合,说话人的地位可高于、低于或与受话人地位平等。
1.用于正式场合
Клясться的承诺语义为庄严承诺,比单纯承诺的语力更强,使其承诺内容更具有真实性,受话人更容易相信承诺内容,满足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与慷慨准则。
Я клянусь торжественно,что буду верно исполнять обязанности Императора Российского.
我庄严宣誓,我将忠实地履行俄罗斯皇帝的职责。
该句为说话人地位高于受话人,是说话人即皇帝在就职时做出的承诺,体现了礼貌原则的慷慨准则,为其承诺内容真实可信,所以用了发誓类承诺动词,用于正式场合的就职演说中。
2.用于非正式场合
Я клянусь тебе, Миша, что не стану я пить и курить.
我向你发誓,米莎,我不会喝酒抽烟。
Кляться在用发誓进行承诺时,其承诺内容是真实可靠的,满足合作原则的质准则。该句中说话人向受话人做担保,体现了礼貌原则,保证交际进行下去。
(五) Присягать语用原则分析
Присягать在《现代俄语标准词典》中的解释为:宣誓,即正式的庄严的承诺保持忠贞或恪守职责。该词表示宣誓的承诺含义,故此处体现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特征不是很明显。Присягать的承诺语力较强,多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一般不直接指出受话人,直接加承诺内容居多。
1.用于正式场合
Торжественно присягаю, что обязанности нотариуса буду исполнять в соответствии с законом и совестью.
我庄严宣誓,我将依法、凭良心履行公证人的职责。
该句为说话人就职演说时向公众做出的承诺,说话人地位高于受话人。他宣誓将依法办事、履行职责。用于正式场合,具有庄重的情感特征。
2.用于非正式场合
Прсягать也可用于非正式场合的日常对话中,但这种情况较少。
― Присягаю тебе, дорогой Василий Наумыч, что все исполню!
亲爱的瓦西里,我向你保证,我会尽力而为!
该句中说话人与受话人地位平等,用дорогой拉进双方距离。说话人承诺自己会尽力而为,此时承诺语力较强,体现礼貌原则的慷慨准则,合作原则的质准则。用于非正式场合的日常会话中。
(六) Обещать语用原则分析
Обещать在《现代俄语标准词典》中的释义为:做出承诺,承担做(成)某事的责任、义务。该词表示承诺、答应之意,其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说话人与受话人地位可不同。
1.用于正式场合
Мы вам обещаем повысить ВВП в два раза, уж, наверное, побольше, чем то, которое предлагает Госкомстат.
我们向您承诺将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一倍,这可能比国家统计委员会指定的要多。
该句中说话人“我们”向受话人保证将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说话人地位可能高于说话人,可能低于受话人,符合受话人的利益,体现礼貌原则的慷慨准则和得体准则。обещать使用范围广泛,更易于理解,且表示的承诺语力很强,用于正式场合,具有庄重、真诚的情感特征。
2.用于非正式场合
― Я обещаю тебе.
― Спасибо, ― ей и в самом деле стало как-то легче.
“我向你保证。“谢谢,”她确实变得轻松了一些。
该句中说话人与受话人地位平等。说话人用一个承诺动词обещать清楚地表达语际需求,包含交际目的所需信息,说话人真心实意承诺会帮助对方,使话轮上下文有关联、体现了合作原则的质准则和关联准则。符合受话人的利益,减少矛盾冲突的产生,符合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
三、俄语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语用原则比较结果
借助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各准则及合适性规则,通过对6个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结论:①相同点: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由于其定义表示说话人自愿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務,为受话人做某事,故维护了受话人的面子和利益,均可体现合作原则各准则和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②不同点:从礼貌原则合适性规则来看,6个承诺动词的承诺语力各有侧重,如гарантировать的承诺语义为保证,可用于正式与非正式场合,说话人地位可高于、低于或与受话人地位平等。Заверять的含义为使受话人确信的保证,其承诺语力较гарантировать更强些,多用于正式交际场合的官方表达,政治色彩较为浓厚,说话人与受话人地位可各不相同。Обязываться的承诺语义为使自己负有某种责任,故其为受话人承担义务的意愿更强,可用于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Клясться的基本含义为发誓,其承诺语力最强,可用于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说话人与受话人地位可各不相同。Присягать的承诺语义为宣誓,多用于正式的庄重场合,说话人与受话人地位各不相同,后面一般不直接指出受话人,直接加承诺内容较多。Обещать的承诺语义为保证,答应,应用范围较之前面最广,可用于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说话人与受话人地位各不相同。
四、结语
本文通过两大语用原则即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及其各准则,以及礼貌原则的合适性,具体地分析了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的语用特点,得出结论: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均可不同程度地体现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保证交际不会中断。但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说话人与受话人,需考虑承诺的语力,选用不同的承诺言语行为动词,才能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125.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杰弗里·利奇.语用学原则[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0.
[4]闫彤彤.俄汉语中表承诺施为动词的语用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5]朱琳琳.现代汉语承诺类言语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刘梓枢.现代汉语承诺语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7]陈静依.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俄语政治新闻语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8]王艳恒.承诺类言语行为与语用原则的关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63-164.
[9]Austin J 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The Clarend on Press,1962.
[10]Searle J.Speech Act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