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端 王超 倪建 张胜奎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枣庄考察时强调,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作为党领导的国有企业,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滨湖煤矿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倾力打造“红舟共济”党建文化品牌,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汇聚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动能。
党建文化品牌实施背景
党建品牌创建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员履行义务、服务职工群众的平台和载体,更是党建工作外在表现和内涵价值的形象化体现。滨湖煤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山东能源集团“双入双创”党建模式和枣矿集团“336”党建引领工程,以“两珍惜、两保持”“爱岗·爱家·爱枣矿”等系列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班墨故里、微山湖畔的地域优势和红色资源,紧密结合矿井人员构成、地质构造、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同舟共济,保持“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奋勇姿态,将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安全生产、经营管控、民生建设等深度融合,倾力打造体现时代特色、行业特色、地域特色、单位特色的“红舟共济”党建文化品牌,进一步鼓舞发展斗志,凝聚发展力量,培育“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的共同体意识,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山东能源集团、枣矿集团党建工作要求,引领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建党建文化品牌标识。滨湖煤矿党委把擦亮党建文化标识作为铸造党建文化品牌的有形化抓手,结合党徽、滨湖开头大写字母B 和H,以及濒临微山湖畔的波纹,设计制作了红舟样式的“红舟共济”党建文化品牌标识:党徽代表一心向党,起着“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航作用;“B 和H”代表滨湖煤矿;“B”形如帆,由数字3 和9 组成,代表“三基九力”党建工作体系;“H”形如舟,由三个数字1 组成,代表“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的共同体意识;“三条波纹”形如水,寓意“众济”“共济”,代表滨湖煤矿坐落在美丽的微山湖畔,在新时代中乘风破浪,在新征程中勇毅前行。
实施“三基九力”党建工作体系。滨湖煤矿党委深入践行山东能源集团“双入双创”党建模式和枣矿集团“336”党建引领工程,以“三基九力”工作体系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坚强堡垒,集聚高效发展内在动能。
“三基”,即筑牢思想之基、行动之基、群众之基,夯实党建工作坚强堡垒。
党委践行高质量发展价值观,筑牢思想之基。旗帜鲜明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和切入点,自觉把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全面转型突破上来,融入到“388”示范矿井建设上来,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展现对党绝对忠诚。
党支部融入安全生产经营全过程,筑牢行动之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精神,把保障职工群众安全、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质效。
党员时时处处弘扬正能量,筑牢群众之基。践行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先锋作用,在安全生产、经营管控等方面积极作为、勇当先锋、争做模范。坚持群众立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走好群众路线,着力解决职工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进群众福祉,真正与职工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打通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
“九力”,即提升引领力、保障力、推动力、内驱力、凝聚力、支撑力、落实力、服务力、担当力,集聚高效发展内在动能。
加强班子建设,提升政治“引领力”。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发挥各级班子成员“领头雁”作用,常态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点开展调研、督导、包保,在解决问题中找答案、谋对策,确保矿各项决策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强化理论武装,提升素质“保障力”。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把握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坚决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力”。
压紧压实责任,提升创新“推动力”。深入推进党群工作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编印《党群工作实务》《党群工作参考全书》,指导党务人员和各党支部规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务实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党建示范品牌、党员先锋岗和红旗责任区创建考核,对标对表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序落实。
建强基层基础,提升工作“内驱力”。严把发展党员“源头关”,用好“发展党员纪实公示”系统,优化党员结构,消除党员“空白”班组,持续提升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坚持文化引领,提升队伍“凝聚力”。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做强“一栏一号一屏”阵地,讲述滨湖故事,传播滨湖声音,凝聚滨湖正能量,持续提升企业美誉度。把文明单位创建融入日常、化为平常,扎实开展普法宣传、“身边的榜样”选树等活动,努力培育“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的文化共识。
推进人才赋能,提升发展“支撑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抓好“三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干部选拔任用报备工作规定,落实好事前请示、事后报备等规定程序,持续优化干部结构,加强机构编制和定员管理,加大公开竞聘、组织推荐、重点考察力度,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真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确保队伍数量、综合素质和队伍结构与矿井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
深化作风建设,提升实干“落实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用好“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紧盯重点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提高案件审查质量和效率,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密切群团共建,提升为民“服务力”。聚焦“以人为本”,牢树“职工身边无小事”,抓好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模式,落实好职工代表提案,组织“体验式”职工代表巡视,保障职工融入企业管理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常态化落实精准帮扶、关爱助学、“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活动,放大“我为职工办实事”活动影响力。
紧贴中心工作,提升履职“担当力”。聚焦“388”矿井稳健有序发展目标,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面落实山东能源集团、枣矿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持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管控体制和运营机制,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效率。
品牌形象得到全面推广。矿党委发挥微信公众号、LED 大屏、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利用“三会一课”、职工学习日等时间,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地宣传推广“红舟共济”党建文化品牌的目的意义、核心内容、重点任务,不断提高“红舟共济”党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注重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修订完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细则,充分发挥党建调度作用,规范化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等制度,动态化实行党建工作线上线下全过程纪实管理,常态化召开过硬党支部现场推进会,实现党建工作从“加强”到“过硬”的转变。
红色矩阵得到全面形成。坚持党建文化品牌由“分散创建”向“系统管理”,突出专业化、差异化、效能化原则,大力开展深化党建品牌创建打造党建红色矩阵活动,党支部的党建品牌采取“红舟#号+党建品牌”方式进行命名,形成了“一党委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工作格局。
党员政治站位明显提高。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持续得到提升。
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深入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围绕精优操作、开拓创新、严于律己等类型,先后在井上下各地点创建党员先锋岗13 个、党员示范岗10 个、党员红旗责任区8 个,建立党员突击队、先锋队、攻坚班,打通了服务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安全管理得到全面保证。坚持“党建+安全”原则,大力实施“抓党建促安全”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党员班前话安全,党员查隐患、党员自身无“三违”等活动,着力将党员打造成一张张“安全名片”,推动矿井安全生产周期稳步延长。
民生工程得到全面落实。始终把职工冷暖放在心上,与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持续深化“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精准帮扶、关爱助学、健康查体、节日文体、带薪疗休养、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活动,畅通职工诉求渠道,维护矿井稳定发展,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大幅提升。
经营管理取得实效。坚持“党建+经营”原则,全速推动薄煤层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走在前、开新局,坚持惜煤如金、颗粒归仓,加快智能装备升级、科学优化生产布局、合理调整生产系统、严抓正规循环作业、持续深化产销协同,精煤销售、营业收入、考核利润等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精煤战略落地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