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乘数而上,积极推动数实融合,形成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新高地”。究其背后,离不开宁波深入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的探索。眼下,宁波进一步围绕产业数据如何再聚起来、用起来、跑起来之“三问”,持续答题
身处数字化的社会语境下,数据是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得数据者得天下”早已成为社会共识。其中,产业数据价值化更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
如何点“数”成金,让产业数据发挥更大价值,自然成为各地角逐的重点赛道。以制造业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的宁波市,近年来乘数而上,积极推动数实融合,形成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新高地”。究其背后,离不开宁波深入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的探索。截至目前,宁波市累计治理产业数据5亿余条,形成20余个典型应用场景,在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要素的深度融合下,率先打造了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的宁波版本。
眼下,宁波进一步围绕产业数据如何再聚起来、用起来、跑起来之“三问”,持续答题——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强韧“纽带”,将产业数据聚起来
经济发展至今日,我们早已明白“抱团成长”的重要性。当众多企业相互依存、互为唇齿“抱团打天下”时,便容易咬合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最终如点点星火燃成燎原之势。若以人群为喻,凭借“四千精神”走南闯北的浙商、爱拼会赢的闽商、“骆驼精神”的徽商等都是其中典型;若是以地域为参详,近至“小商品海洋”之称的义乌产业带、“中国皮革城”之称的海宁产业带、“中国汽车用品生产基地”之称的天台产业带,远至“硅谷”中关村、“汽车产业重镇”重庆,亦是代表。
向海而生的宁波,扎根于制造业,眼下又澎拜于数实融合的浪潮,时势的变与不变中,宁波紧抓的仍是一个“聚”字——
多方协同聚合力。宁波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进机制为保障,联动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区(县、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同时编制印发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凝聚工作合力。如打造宁波市DCMM贯标全省试点区域5个,居全省首位;江北区智能传感器列入产品主数据标准(培育)试点;推进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事项改革,全国首创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治理模式,构建起知识产权“云端服务”与“实体运作”一体化融合模式;今年4月,由行业协会发起的首席数字官联盟正式成立,汇聚一线技术主管和行业专家。
多源汇聚强融合。宁波聚焦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拓展优质数源,在持续打通产业数据壁垒的同时,注重提高数据质量,优化产业数据应用场景。如“甬金通”数智金融大脑,汇集了人社、税务、银保监等部门约45.8亿条数据,深化“银政”数据共享,打造金融安全运行专题库等9个专题库、企业预授信等5个模型,面向不同用户设计多元化应用场景,提供灵活的数据及信用产品服务,支撑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16家金融机构累计调用数据约2.7亿次,参与授信额度审批4.3亿元,有效缓解银企对接阻滞、信貸供给失衡等问题;宁波航运交易所基于海上丝路指数运价数据库,研发了集装箱挂钩交易和集装箱信息咨询等产品和服务,中交建、新凤鸣、中国电建等大型货主企业及物流供应商利用海上丝路指数作为市场预测、价格谈判和协议结算的标准,为企业节省了近两成的物流成本。
多维保障强护航。宁波针对网络安全资源不足、防护能力有限等企业面临的共性痛点、难点,发布了全国首个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保障一体化“网络安全产品超市+网安保”产品,专门引进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安全保险创新联合实验室”落地,整合政府、金融、网络安全企业等多方资源,创新云化产品服务体系,研发集约化终端设备产品,持续优化网络安全保险规范化标准,强化数据安全管理,筑牢数据安全防线。特别是于今年建成上线的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是全国首创的智算、超算融合模式,已在产业发展、科研创新等方面深度应用,算力使用规模达60%,累计运行任务作业近万个,目前已服务30多家用户。如舜宇光电借助超算中心能力,优化设计参数和加工工艺,提升光学系统性能,缩短产品研发周期,计算效率提升了近3倍,数据传输效率较原来提升了10倍以上,为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基础保障能力。
扎根产业数字化厚实“土壤”,把产业数据用起来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更是日益凸显,如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把产业数据充分利用起来,成为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必经之路。
宁波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优势,创新开展“十景百品千项”行动,紧密结合数字化改造“三个全覆盖”,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字建工等十余个领域,形成近600个项目,推动产业数据价值跃升——
提升价值链。宁波聚焦重点行业,坚持行业转型提升和数字化改造相结合,多行业推进产业数据价值挖掘,赋能企业提质增效。如博威集团依托企业数据仓,运用研发、生产、管理等数据资源,通过数字仿真技术模拟实际研发,从制造到应用构建了材料全生命周期的仿真模拟,把试错放在了计算机上,优化协同效率,实现问题智能处置,总体生产效率提升35%,试错成本降低55%;再如智慧蛙应用,融合智能感知数据、气象数据、农田数据等,针对水稻、茶叶两大重要农业生产作物开展智慧生态防治,昆虫性诱数据模型、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病害监测系统等系列数字产品,实现病虫害精准预测和治理,试点农田平均可少用化学农药防治2—4次,农药减量35%,节约成本75元/亩。
优化创新链。着眼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宁波将目光聚焦到了积极挖掘优质企业,推广典型应用场景方面。以江丰生物为例,企业以数字化切片机为切入口,采集病理切片影像数据开发AI病理检测模型,搭建智能病理辅助诊断系统、远程病理云平台、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扫描—阅片—诊断—远程会诊—病理信息全流程追踪”的数字化病理诊断流程闭环,累计完成超50万例筛查,医生耗时从原本10分钟/张降至20秒/张,产品远销印度、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地。
延伸服务链。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鼓励企业拓展以数据驱动的新业务,培育业务新增长引擎。宁波宁水集团自2015年开始,便从传统水表向智能水表转型升级,依托智能水表终端采集的海量感知数据,搭建智慧水务云平台,累计接入水表终端540万台,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1400多家供水企业,占全国供水企业近50%,输出了远程运维、管网检测、养老监测等数据价值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为城市运行监测、社会治安管理、能源高效利用等提供数据支持,近五年实现产值翻番增长,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和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
聚焦“大脑+数据”的创新“种子”,让产业数据跑起来
从“聚”到“用”,数据特别是数据集的宝贵价值,在于流动。宁波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激发行业产业大脑运营主体的能动性,以产业大脑能力中心为主营平台,持续优化提升大脑数智能力,多途径探索产业数据价值化场景,核心便是让数据自主“跑”起来——
广泛辐射多主体。宁波广泛发动行业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工程服务公司等主体,以产业生态、新智造、共性技术三类场景应用为主攻方向,解耦应用组件、知识组件、技术组件等各类能力,通过宣贯、对接等多形式活动,强化应用推广,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截至目前,通过产业大脑能力中心推广能力组件近160个,服务企业近万家。
链接赋能上下游。为赋能上下游“链式”数字化转型,寧波鼓励行业产业大脑运营主体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如化工产业大脑构建了“政府+园区+企业”的三切面体系,将经信、应急、环境、交通、能源等公共数据,与企业基础数据、园区管理数据进行融合,通过智能制造诊断与SaaS应用协同推进,引入生态合作伙伴400余家,链接工业App2000多个,累计接入51家化工园区、700余家企业、上万台生产设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20%,减少故障停机时间20%,延长设备寿命10%,为企业降本增效。再如智能传感器行业产业大脑,针对产品研发创新难、人才聚集培养难、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产业资源融合难等行业痛点,以“产业数据+能力中心+场景应用”为核心,构建企业云台,建立平台链企业与产业链企业对接沟通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方案实施协商机制、效果检验与推广机制,为入链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产业链图谱、组建模型算法、数据融合服务,平均节约数字化投入成本60%以上。
探索数据资产化。宁波积极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库合作,研究探索数据资产化可行性路径、运营模式和合规体系。如服装产业大脑运营主体浙江云聚智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国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颁发的中国工业数据专区数据登记证书,还与北京国际数据交易所合作探索企业数据资产化路径。
下一步宁波将继续锚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的目标,创新改革模式,谋划数据场景,优化发展生态,加快打造产业数据价值化先行地。
(本文由宁波市数字经济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