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让产业数据价值实现最大化,深度促进数实融合,将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搏击数字浪潮的定力所在
数字经济正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最重要的经济形态。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一个“数”字便道破了其中的“道”与“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被誉为数字经济的“新石油”,数据流动产生动力,进而带来价值。
但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是: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还有待加深。2022年,我国数字规模增至50.2万亿元,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一二三产业数字化的渗透率分别为10.5%、24.0%和44.7%。作为强国之基的制造业,数字化比例仍有待提高。而对国内不少企业而言,成本高、周期长、数据价值实现不畅以及确权、定价、交易不确定性等原因,也影响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愿。
显然,让产业数据价值实现最大化,深度促进数实融合,将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搏击数字浪潮的定力所在。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来自顶层设计的“一盘棋”可谓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列为除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要素。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中提到,“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而着眼于地方,放手施为的响应亦是遍地开花——
安徽依托“行業大脑”,聚焦城市治理、工业互联、智改数转等领域,建立行业主题应用实现数据汇聚和场景应用;山东以数据价值化为主线,研究《山东省深化数据汇治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实施方案》,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北京突出数据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注重公共数据体系建设,发挥数据要素深厚基础;数据要素体系的枢纽——上海,则是突出产业数据多元化发展,推动数据监管体系建设……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先行省,也是“数据二十条”唯一明确提出先行先试的地区,浙江推动“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落地落实同样如火如荼。2022年,浙江率先印发《浙江省推进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试点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将形成数字基础设施领先、数据基础制度健全、数据资源体系完善、数据产品供给丰富、生态体系良好的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浙江范式”。
“面”的谋划中,浙江还实施了一揽子措施,比如发布《浙江省企业首席数据官建设指南(试行)》,通过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破解企业数据价值“谁来管,谁来用”的具体问题;而“点”的落地中,亦涌现了诸如杭州面向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数据价值化实践、宁波“甬金通”金融主题库、温州数安港等生动案例。
时未及,以势待时;时及,以时取势。在国家政策引领、地方试点推进、企业主体创新的浪起涛涌中,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的势能终将聚集成势,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