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媛媛 杨莉莉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终身注射胰岛素是无法避免的;而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口服降糖药,同时还需在日常饮食、运动锻炼等方面进行科学配合,若控制效果不理想,则需要考虑注射胰岛素。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问题,所以在选择药物方面一定要遵医嘱。若患者仅是单纯的餐后血糖提升,一般首选药物为a-葡萄糖甘酶抑制剂;若患者在餐前餐后血糖水平提升,但餐后血糖水平提升最明显,此时一般首选药物为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若患者存在空腹血糖水平提升等情况,则需要联合服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剂等。
临床上,针对服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至少要把握3个技巧,才能够达到这一目的。
技巧1:分析降糖药物的类型,并确定其用药时间的差异性。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用药间隔方面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平时需要按照适合自己的服药时间表来用药。如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包括:格列奈类、磺脲类、a-葡萄糖甘酶抑制剂等。其中,格列奈类药物一般是在餐前15分钟服用;磺脲类药物通常是在餐前30分钟服用;a-葡萄糖甘酶抑制剂类药物,则通常是在就餐期间服用。
技巧2:在服用降糖药物的过程中,必须要科学补钙。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的血糖水平,肾脏在代谢大量葡萄糖的过程中,钙排泄量也会明显提升,久而久之会造成更多的钙在尿液中丢失,引起血钙水平下降。此时,甲状旁腺可能会由于长期缺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继发性功能性亢进,由此会大量地分泌甲状旁腺素,引起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促使骨骼中的钙游离渗透至血液中,导致钙迁徙现象。另外,糖尿病患者在不断流失钙的情况下,其骨骼中的镁、磷等元素也会随之流失,基于低镁状态下必然会刺激甲状旁腺的分泌,间接性地促进钙流失问题加重。所以糖尿病患者平时需要注意补钙,最佳的做法是选择一些易溶解、不会刺激胃肠道,且易吸收的钙片。另外,提高豆制品、牛奶、果蔬等含钙高产品的摄入量,也可起到保护骨骼组织等效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需要定期去检查骨密度的变化,通常是每年检查1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动态性地了解身体骨质的流失情况,以便于能够灵活性地调整预防方案,这对于防治骨质疏松,避免骨折出现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技巧3:结合进餐情况灵活性地调整降糖药物的服用剂量。一般在餐后服用可以选择的是非磺脲类;若患者偶尔摄入食物偏多了一点,此时需要酌情增加服用剂量,方可对餐后血糖进行科学控制。
如果患者体型偏胖,一般建议考虑服用双胍类药物,或者a-葡萄糖甘酶抑制剂药物,这对于控制体重等具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大多数肥胖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等情况,此时一般需要联合使用胰島素增敏剂,不仅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还能避免增加体重。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因为其无法耐受低血糖等问题,此时不宜选择长效、强力降糖药,最佳的方式是配置降糖效果理想的药物。如果是儿童患者,现今临床上已经得到审批的药物只有两个,即胰岛素与二甲双胍。
另外,除了以上的相关注意事项,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行为来说,还需要同时兼顾其是否存在其他慢性病等问题,避免降糖药的副作用出现,否则会导致其他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