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2023-11-19 17:56冯友兰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23年8期
关键词:拐棍读的书人能

我7岁上学就读书,始终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儿阅历。我所读的书,也许都是文、史、哲方面的。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自己选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当然,攻语言关,要先做很多准备,用很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留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觀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就是自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选编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

赏读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娓娓道来,讲述了读书不仅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好要读的书,要解其言,读懂书中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知其意,明其理,把书读懂、读活。的确,同学们不光要多读书,而且要有选择地去读,最重要的是要读懂书中的内容,读懂书中所讲述的道理。

(赵学潮供稿)

猜你喜欢
拐棍读的书人能
我看的不是书,是我走过的路
老人如何挑选拐棍
树拐棍和拐棍树
漫画哲理
拐棍
患近视的人能当航天员吗?
借钱理由
拐棍最好选四脚的
语文教师应该读的书
逃不掉